故黃河畔的“小”法庭,何以“道”出為民司法“大”情懷?
作者:睢寧縣人民法院 趙帥 趙倩 發布時間:2024-07-15 瀏覽次數:1781
故黃河畔、蘆葦蕩漾,眺望綿延69公里長的“九曲黃河”靜靜流淌在蔥郁的田地間,依稀可以感知古老黃河煥發的青春風采。從黃河故道旁的鄉間小道向南4公里,左拐進入街道,即可看到坐落于此的睢寧縣人民法院魏集人民法庭。
這佇立于鬧市邊上的“小”法庭,卻溢滿了司法為民的“大”情懷。近年來,魏集法庭始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打造“故黃河畔新‘楓’景”法庭品牌為抓手,聚力在“抓前端、治未病”上下苦功夫,探索構建以“文化”植民情、以“結網”解民紛、以“前哨”排民憂的工作模式,確保“矛盾不上交、風險不外溢”,凸顯出人民法庭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獨特優勢。
融文化:講好釋法明理“價值觀”
魏集法庭轄區內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古有“季札掛劍”“轅門射戟”流芳千年,現有全國道德模范“信義老爹”杜長勝家喻戶曉,其特有的“重信守諾、巧解紛爭”的歷史文化和現代典范對當地化解矛盾具有特殊意義。
“法官,你說我們這談好的價錢現在他又反悔了是不是孬?”老趙向法官說著對老張的不忿。老張生氣的辯解道:“我怎么孬了,你這騙我咋不說?”烈日下,兩位老人被汗水腌到瞇著眼還在那爭個頭破血流,圍觀的鄉里鄉親哭笑不得。
看此情形,法官趕緊讓兩位老人坐到陰涼地下喝杯涼茶緩和情緒接過話,“張大爺,您買趙大爺拖拉機都和他簽了白紙黑字具有法律效力,剩下錢應該給,況且您這還用了兩個月呢。”“咱這睢寧人天天聽著季札的美談、傳唱著杜老爹的事跡,應當把信守承諾的品質傳承下去。”在法官的耐心釋法和文化引用說理后,張大爺漲紅了臉低下頭并當場支付了剩下的錢。
類似的調解方式是法庭常態化工作的一幕。“這里集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和傳統文化于一體,是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更是資源富礦,我們把這些文化資源融入日常調解工作中不僅有效果還能更好地傳承、宣傳文化。”魏集法庭庭長倪泗娟驕傲地說。
據了解,近年來,魏集法庭充分發揮司法能動性,把法庭工作和文化弘揚結合起來,選取具有示范教育意義的案件現場調解或是巡回審判,讓鄉里鄉親在調解中參與、在審判中學習,既提升案件化解率又提高了群眾法治意識和自我約束意識,達到了“群眾自治”的社會效果。
此外,法庭還將以和為貴、親仁善鄰、尊老愛幼的傳統文化融入到司法實踐中,注重法律法規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融合,實現案件審理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一,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向“少訟無訪”轉變。
聚合力:織好訴源治理“一張網”
“把地還給我們!”“給錢或給地選一樣!”“錢給我們,地我們不租了!”在一起涉及610畝地土地租賃合同糾紛案件走訪調查中,村民們看到法官到來,一傳十、十傳百,陸陸續續聚集到法官身旁訴說著自己的憤恨。
稻蟹養殖是睢寧縣魏集鎮農業發展中一大特色。據調查,2011年,老李嗅到稻蟹養殖的商機,與四個村簽訂土地承包合同,共計承包1700余畝土地,涉及3000余戶村民。然而,2022年1月起,老李因資金未回籠,遲遲沒有向村民給付租金,村民們遂向魏集法庭提起訴訟。
在了解到涉及的村民如此眾多的情況后,法官當即向地方黨委政府反映,組織第一次調解。
“這田里正好還有水稻抵給我們當租金!”“這田也得給我恢復成原模原樣!”……,雙方分歧大,村民們七嘴八舌地喧鬧起來,調解現場一片混亂,一招不慎可能引發難以預料的后果。
“這類涉及土地的糾紛很難處理,易引發群體性信訪,我們先開庭審理穩定大家情緒,在庭審中進行調解。”倪泗娟提議以庭審促調解的建議得到贊同。
考慮到案件影響大、人數多,倪泗娟決定先是對一個村的案件進行示范性訴訟,并匯聚黨委政府、村居兩委、代表委員、鄉賢能人等各方解紛合力,精準把握庭審節奏,適時組織多方力量磋商合議調解方案,最終,推出“人熟地熟”的代表委員與村民協商,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其他三個村也按此達成調解協議,至此,涉及3000余名村民的群體性糾紛完美化解。
“基層社會治理并非一家之責,打好‘組合拳’,建好‘朋友圈’,把內外部各方資源整合起來,讓糾紛化解更專業、更細致、更有力度,這也是矛盾糾紛源頭化解的方法論。”分管人民法庭工作的院領導李猛表示,要持續深化“六員會商”“庭所共建”“巾幗調解”“代表委員聯絡站”等工作機制的構建和運行,推動矛盾糾紛的齊抓共管、源頭共治。
夯根基:筑好基層治理“最前沿”
農民安則天下安,農業穩則天下穩。睢寧縣是農業大縣,在法庭轄區魏集、古邳、姚集、梁集四鎮,擁有西瓜、桃子、水稻、梨子……各類特色農產品。為讓群眾少走“冤枉路”,魏集法庭聚焦群眾實際需求,以“訂單式”司法賦能農業發展,全力保障鄉村振興。
“法官真的是太貼心了,從西瓜種植開始一直到售賣結束每個環節都會給我們提供相關司法服務和風險提示,對我們幫助可大了。”今年4月中旬,魏集西瓜即將全面上市,法官們提前就西瓜購銷、交易需要注意的事項等給瓜農們進行專業的法律指導,贏得了瓜農們的連連稱贊。
據了解,為積極回應群眾對農業增收、增效的期盼,魏集法庭堅持案件引導與法律宣傳相結合,對涉及土地、農資農藥、農產品購銷等與轄區農業發展相關的糾紛,通過“走出去”的方式開展巡回審判、送法到集市、進廟會等普法活動,引導群眾知法理、明是非、防風險,同時針對各領域糾紛、各特色農產品購銷制作、發放法律風險提示書,讓群眾入腦入心,提高法律意識和風險防范能力。
此外,魏集法庭還充分發揮司法能動性,針對辦案過程中發現的苗頭性問題,建立涉訴矛盾糾紛“月季年”分析研判制度,總結提煉案件背后存在的深層次原因及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向當地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發送矛盾糾紛運行態勢、司法建議及信息專報,有效填補管理漏洞,從源頭上預防矛盾糾紛的發生,達到了“裁判一案、治理一域”的法治效果。
故黃河畔的夜晚,繁星閃爍,萬籟俱寂,河面微波推來水光粼粼,河堤兩邊偶爾傳來幾聲蟲鳴,這千年的黃河故道發生的故事或已流淌進歲月的長河里,但這司法為民、為民司法的情懷和初心必定深厚綿長、永葆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