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長,非常感謝融和法庭的調解員這段時間積極組織調解,緩解了業主與我們之間的矛盾。”4月8日上午,崇川法院立案庭庭長王小燕又一次來到位于中南商圈的融和法庭參加公眾開放日活動,物業公司負責人聞訊趕來表達感謝。

今年以來,崇川法院積極落實上級法院關于建設“融和法庭”的要求,深度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打造“融和法庭”,以“1張網+1終端+1平臺”為基層解紛提供專業支撐和“家門口式”的服務,目前已建成的融和法庭覆蓋崇川區9個街道,在建中的有7個。其中中南商圈融和法庭自一月底啟用以來,由崇川法院調解員、文峰街道人民調解員、律師志愿者輪值,已接待群眾咨詢50余次,化解糾紛9起,位于商圈的物業公司和業主成為第一批獲益人。

共融共治  暢通基層調解“聯動線”

 “本以為事情要很長時間才能解決,沒想到融和法庭開到了商圈,調解員幫我們及時啟動了調解工作模式,案件得到了圓滿的解決。”蔣女士是中南世紀城的業主,但房子長期空置,物業公司聯系不到業主,上門訪問也無果,將該情況向派駐中南融和法庭的調解員顧華反映。

為妥善化解矛盾糾紛,人民調解員團隊長顧華利用融和法庭值班時間,積極與物業公司和業主溝通,聽取雙方意見,對蔣女士主張的“房屋一直空置且未裝修,不需要支付物業費”的觀點做了細心解釋,引導其換位思考,并普及了相關法律規定,告知業主是否入住并不影響物業費的交納,經過多次背靠背溝通,雙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并在中南融和法庭當場履行完畢。

精準溯源  拓寬司法服務“輻射面”

 “法官,請問他欠我買水果的錢,我們之間有微信聊天記錄,可以作證據嗎?”

 “批發商給我配的貨有問題又不給退,我能起訴嗎?”

融和法庭公眾開放日活動上,王小燕剛結束講解,就被旁聽的商戶圍住了,一個個問題接踵而至。對他們的疑問,王小燕結合案例一一給予回應,耐心解答。

 “融和法庭就是將工作觸角延伸,以更小的細胞積極融入社會治理體系和訴源治理大格局,促進矛盾糾紛化于萌芽、止于未發。”王小燕介紹道,崇川法院瞄準中南商圈業態和商戶司法需求的“靶心”,依托原有的“無訟三區”點位,建立服務商圈聯絡網,引領商戶依法經營、依法維權,推動商圈內各類矛盾糾紛就地化解。

2024年,崇川法院全面升級“無訟三區”點位,創新打造“黨建+融和法庭+司法”的護航商圈模式,提供更加個性化、前沿化的司法服務和法律志愿服務,引導商戶逐步形成以非訴訟方式解決糾紛的意識和習慣。中南商務區正處于轉型升級階段,企業和商戶的法治意識、風險意識、危機意識有待加強,法院將司法服務延伸至“毛細血管”,讓群眾心中有法、辦事找法,為商圈轉型增添了力量。

融和法庭通過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了糾紛聯合化解、預診評估、訴前調解、調解培訓指導、預警通報、普法宣傳、協助查找人和物等多項功能,以“無訟理念”倡導商圈成員“不輕言訟”,使矛盾不上交、就地能解決,以和為貴,催旺商圈煙火氣,實現訴源治理與優化營商環境有機統一、一體推進,這是崇川法院推進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