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欣然登上湘江西岸的岳麓山時,不僅被其林壑清幽、泉澗盤繞的自然景觀所吸引,更為其爍爍閃光的文化色彩和馨香濃郁的文化氣息而迷醉。

 

岳麓山不愧是一座文化名山,這里寺庵林立,殿閣相接,匾聯四處懸,詩碑遍山矗。歷代文化名人、思想巨子、高僧老道、騷人墨客的蜂擁登臨,讓這座丘陵低山積淀下煌煌可嘆的文化蘊致。這里有儒家文人歷年隱居游息、讀書講學的岳麓書院,有佛家弟子悉心禮佛、秉燭燃香的麓山佛寺,還有道教士徒靜息觀中、煉道修仙的云麓道宮。不管你走到山體的哪一個埡口哪一個角落,都會欣賞到岳麓山中的歷史文化古跡,感受到精妙絕倫的岳麓文化。

 

說起岳麓山的人文文化,最具象征的還數岳麓書院,它歷經千年弦歌不絕,故稱“千年學府”。這里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一年四季風景如畫,歷代遺留下來的古代建筑規(guī)模龐大,氣勢宏闊,碑匾楹聯浩如煙海,燦若星河。可謂一處集休閑、旅游、訪古、求知于一體的書香圣地。據說唐代名將馬燧建“道林精舍”,供儒士聚學,北宋太守朱洞依此創(chuàng)立岳麓書院,真宗欣然御書賜匾,自此,岳麓書院成為北宋四大書院之一,著名學者紛紛來此講學。聽導游小姐講,取得岳麓書院講學資格的絕非等閑之人,不是文化積蘊達至極致的巨子和泰斗,是不會斗膽走上岳麓書院講壇的。

 

“惟楚有材,于斯為盛”。步入岳麓書院大門,首先映入你眼簾的就是這兩塊黑底白字的對聯。一副對聯道出岳麓書院作為天下輝煌英才薈萃云集的歷史事實。一千多年來,這里集聚了大量海內高水平的書生香客、志士仁人,一些文化教育大師、思想巨子紛至沓來,開舍結廬,教授學生。杜甫晚年攜家出蜀,游吟岳麓,逝于湘江途中,張九齡、柳宗元、朱熹、駱賓王、宋之問、孟浩然、韓愈曾多度講學于此,發(fā)展于此,留下了不少佳章絕句。毛澤東、鄧中夏、李達等中國共產黨早期領袖曾寓居岳麓書院從事革命活動,給了岳麓山精倫無比的人文光彩。

 

參觀一次岳麓書院,就是感受、領悟、欣賞和思考一次岳麓書院文化。在這雅致、端肅的建筑群落中,我們會感受到孺家士人嚴謹閑適的讀書生活,欣賞到他們的審美情趣和生活理想。欣賞一幅幅匾牌,閱讀一塊塊詩碑,仿佛置身于千年之前,會隱約聆聽到那精深的演講、激烈的討論,還有現實與歷史撞擊的奧秘深厚的文化鐘音,感受到延續(xù)千年而沒有中斷的中華人文文化精神。

 

岳麓書院的文化不僅體現在這些石碑、匾額、對聯以及古建筑群等歷史文物中,而是匯入厚重而遙遠的歷史,包容于浩繁而發(fā)黃的典籍。古人的思想精神,愛國情懷已是后人終身受用的傳世真寶。岳麓山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作為社會精神的一部分,附著在了歷史文物上,每一個熱愛文化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旺盛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