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源治理一直是人民法院“排難解紛”“止訴息爭”的有力方式,但如何在司法審判中“消未起之患,醫未病之疾,治無事之前”?近年來,沛縣人民法院堅持將融入基層社會治理作為一項重點工作,立足法院職能,面向群眾需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建立調解優先、審判相輔、普法反哺的訴源治理模式,有效實現情、理、法相互融合,真正做到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用法優訴源治理實效

“明明是公司欠我們錢,我們卻變成了被告!”“法官,你一定得為我們主持公道!”一大早,某生物公司的27名職工就聚集在了法院立案大廳,表達著對公司的不滿。

某生物公司因受疫情等影響,生產經營陷入困境,導致公司停工停產,但公司一直未支付職工停工停產期間的生活費。后該公司多名職工申請仲裁,要求公司支付生活費及經濟補償金。但勞動仲裁委做出裁決后,該公司不服,向沛縣人民法院提起了訴訟。

為防止事態擴大引起騷動,得知情況的李巍、代苗兩位法官迅速到達現場,一面耐心安撫職工情緒,勸導工友前往法庭講清訴求,一面主動聯系某生物公司安排人員到法庭開展調解,但公司始終認為職工要求的補償金額過高難以接受,而工人們認為補償合情合理不愿讓步,案件調解一度陷入僵局。

考慮到該案涉及人數多,標的金額大,案件的處理既關系職工的切身利益,又影響著企業的健康發展,為此,承辦法官多次通過電話、面談等方式與雙方當事人溝通,堅持“把道理講明白,把法理說透徹”。

承辦法官從理解工人討薪的心酸出發,指出公司停發工資和補貼事出有因,但目前已經處在恢復階段,引導工人適當降低補償金額。同時耐心向公司釋明法律責任,告知不利的后果,并指出工人們已經針對補償金額做出讓步,要求公司盡快給付到位。最終經過近一周的拉鋸式調解,雙方終于達成一致意見,某生物公司也很快將涉案款82萬余元支付到位。

沛縣法院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堅持訴調對接的“調”向前延伸,不斷拓寬調解思路,更新調解觀念,通過“法理情”結合調解、“背靠背”調解、上門調解等方式,多管齊下,做到讓法官有影、法治有聲,有效減輕了群眾訴累和法院辦案壓力。

該院按照“和解優先、非訴其次、訴訟兜底”遞進次序,構建“法官+人民調解員+N”的訴源治理工作機制,并創新探索訴調對接的“五即”模式(即時調解、即時立案、即時開庭、即時判決、即時送達),不斷加強對人民調解業務指導,著力打造一支“專”“精”的訴前調解隊伍。大屯法庭打造“五心善治”品牌,魏廟法庭成立“初心”法官工作室, 人民調解員朱自英自2019年以來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199件,其先進事跡被人民法院報、江蘇法治報紛紛報道。

用心聚訴源治理合力

“多虧了法官費心,問題解決了,這下我們72戶村民心里就有著落了!”就在近日,沛縣張寨鎮某村村民拿到了遲給了一年多的土地租賃費,連連向魏廟法庭的法官“點贊”。

此前,吳某等72戶村民的71畝土地由村內兩名土地“大戶”承包,承包期間自2010年開始,但直到2022年年初,吳某等村民在向承包人索要土地租金時,兩名承包人一直相互推諉,遲遲不肯支付。為此村民們多次向當地黨委政府反映情況、討要說法。

魏廟法庭在接到當地黨委政府求助后,庭長袁航了解到,目前承包人已欠付72戶村民11萬余元的租金,且村民們情緒激動,易引發群體性事件。為尋找辦案突破口,袁庭長主動邀請鎮分管領導、司法所人員和涉事村干部,一起深入事發村莊了解承包土地現狀、承包人經營狀況等,在協調過程中了解到兩名承包人欠付租金主要是目前生產經營遇到困難,短時間內沒有足夠資金給付租金。

袁庭長一邊從承包人拖欠租金的不利后果等方面向承包人進行法律釋明,一邊又聯同鎮分管領導、司法所人員和涉事村干部向村民說明承包人目前存在的困難,在各方合力助推下,雙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72戶村民同意承包人按比例先行支付部分租金,剩余款項分批次解決。

作為“定分止爭”的重要職能部門,沛縣法院積極參與,主動擔當起推進平安建設的任務,有效融入縣委政法委綜合治理體系當中。為此,該院積極拓展多元解紛路徑,聯合工會、工商聯、金融、人社局等部門力量搭建糾紛調解平臺,對不同領域的矛盾糾紛進行分門別類、分行業多頭化解,形成“法院+X”矛盾源頭預防、前端化解工作新格局。

沛縣法院還充分發揮基層法庭與群眾相近優勢,每個法庭與所轄鄉鎮(街道)、村(居委)網格員建立糾紛解決調解機制,充分發揮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一站式調處中心功能,做到調解員有詢問、法官有應答、綜治部門有尋呼、法官有響應、群眾有咨詢、法官有解釋,從而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矛盾糾紛化解合力。

用情筑訴源治理防線

“你說的這件事情,我一會兒跟你去了解一下情況。”在普法進網格的工作現場,一名村民咨詢的問題引起了王為景法官的關注。

今年6月,年已七旬的高某駕駛電動三輪車正常行駛時與李某駕駛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高某受傷,到醫院住院治療。后交通警察大隊出具了事故認定書,李某負事故的全部責任。因李某只購買了車輛交強險,故對高某要求的醫療費、陪護費等損失始終不愿給付。不知該如何辦的高某兒子王某看到了沛縣法院法官正在為群眾答疑解惑,便上前咨詢。

得知情況的王法官在活動結束后,跟隨王某回家看望高某,并積極聯系雙方及車輛參保的保險公司,利用自身專業法律知識,向雙方闡明了損失的情況,應當賠付的標準等問題,通過講事實擺道理,多次協商調解,在雙方達成調解意見后,駕車前往雙方住所,幫助雙方簽訂調解協議,并積極聯系李某車輛參保公司在交強險范圍內賠付到位,而李某也很快按照協議及時將賠償款付清。

為推動平安建設,沛縣法院積極參與到沛縣“書記直通車”平臺活動之中,精心組織涉電信詐騙、婚姻家事、鄰里糾紛、環境保護等法治宣講,深入場鎮、村(社)開展普法宣傳32次。全力搭建人民法庭普法宣傳陣地,通過巡回審判、培訓指導、聯動共建等方式,將傳統美德、鄉規民約、法律新規等融合引入社會治理領域,不斷培養村民法治思維,提高法律素養。

同時,該院還組織法官積極開展實地調查、上門走訪集體座談,了解當地鄉土民情及糾紛特點,努力將轄區鄉鎮重大案件就地化解,把矛盾糾紛消滅在基層,堅決筑牢訴源治理“未病”防線。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于無事之前”。法治建設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沛縣法院通過深入基層一線、整合多元解紛平臺、激活社會解紛資源等措施,持續推動“自冶、法治、德治”的基層治理格局走向成熟,訴源治理工作也初見成效,今年上半年,沛縣民事案件萬人起訴率49.5,居全市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