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時代,微信、抖音、快手等已成為與人們生活密不可分的信息傳播工具。網絡非法外之地,在網絡空間發布言論同樣需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理性客觀,以正當合法的方式維護自身利益、表達自身訴求。近日,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就審理了一起利用抖音發布虛假債務信息侵犯他人名譽權的案件,侵權人被判在抖音號上向被侵權人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

2022 年9 月24 日至27 日,女子張某因與王某(已成家)的父母有債務糾紛,連續使用自己的抖音號發布多篇有王某的父母及王某照片的短視頻,配文稱王某的父母、王某一家人向其借款13萬元10個月分文未還,“多么偉大的一家人......為他們家點贊,我要生活,不是慈善機構”。9月26日,王某向當地派出所報警,稱張某在抖音號上發布的信息侵犯了個人名譽。民警聯系張某,張某稱雙方有債權債務糾紛。派出所調處未果,王某向法院提起訴訟。根據王某提供的抖音截圖顯示,其中一篇被111 人點贊,17 人評論。開庭審理前,張某已將上述短視頻刪除。

法院審理認為,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被告張某沒有證據證明原告王某對其負有債務,其在抖音上發布王某欠款不還的不實言論,使公眾對王某產生負面認識并造成社會評價降低,張某的行為侵害了王某的名譽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張某已在抖音上刪除了案涉相關視頻,客觀上已停止了侵害,但尚未消除不當言論對王某造成的影響。王某主張張某在抖音上賠禮道歉、消除影響,符合法律規定,予以支持。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遂判決被告張某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在其抖音號上向原告王某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道歉內容需經本院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