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錫山法院開庭審理了一起“非接觸式”動物侵權責任糾紛案件。與以往貓狗等通過抓撓、撕咬等方式給他人造成人身傷害不同,這起案件的“肇事者”是一只邊境牧羊犬,而“作案”的方式是“奔跑”和“吠叫”。

案情簡介:

66歲的孟女士騎車下班途中,在經過一座民宅時忽然摔倒,一時之間無法動彈,周圍群眾聞訊遂趕來幫忙,并協助打電話報警。在摔倒地點不遠處,一只未牽狗繩的成年邊牧晃來晃去。民警趕來,向孟女士及周圍群眾了解了事發經過,認定孟女士之所以摔倒與受到動物驚擾有關。

經鑒定,孟女士左腕受傷嚴重,系十級傷殘。孟女士認為自己受傷致殘,對生活工作影響極大,肯定要有一個說法。經過測算,其醫療費、誤工費、傷殘賠償金等各項損失合計近18萬元。因與狗主人小周多次協商始終沒能達成一致意見,遂向錫山法院提起訴訟。

審理過程中,孟女士認為,自己騎車技術熟練,又走的又是自己熟悉的路線,不會無緣無故摔倒。因為天生怕狗,騎行途中遭遇案涉犬只邊叫邊追趕,才使得自己倒地摔傷。公安部門的出警記錄亦確認其摔傷與受到動物驚擾密切相關,因為狗主人小周無證養狗且疏于管理,理應承擔全部的賠償責任。

小周認為,自己家的邊牧已喂養多年,性格溫順且非常聰明,從來沒有發生過傷人的情況。民警出警時僅是簡單詢問,沒有仔細調查就斷定孟女士受傷與狗有關,有失公允。實際上,經過其進一步了解,事發時自家狗一直栓繩管理,孟女士經過其家門口時看到狗時因害怕而自己摔倒,結果把狗驚到了,便掙脫狗繩到事故現場圍觀。孟女士騎車速度過快,且心理素質不過關才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應當對自身受傷承擔主要責任。

案件結果:

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狗主人小周在接下來兩年時間內分期承擔60%的賠償責任約合10萬元,剩余40%的責任由孟女士自行承擔。

裁判說理:

本案的關鍵在于認定狗的跑動、吠叫等行為與原告摔倒受傷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以及對損害結果的參與程度。以及狗的上述行為是否對原告造成現實危險,并足以使原告產生恐懼、緊張的心理,從而在躲避過程中摔倒致殘。

雖然涉案犬只為一條邊牧,通常會被認為聰明溫順,對人類攻擊的危險系數較低。但犬類動物的攻擊性不可預測,且事發時邊牧與原告相距較近,在事故現場隨意走動無任何防護措施,足以使人產生緊張情緒,故狗的行為與原告受傷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另一方面,本案中,原告作為一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面對狗的跑動、吠叫應當具有基本的避讓常識,及相應的應急處理能力。綜上,根據《民法典》規定,未對飼養動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原告作為動物飼養管理人應承擔侵權責任。根據本案案情,酌定由被告承擔本次事故損的主要責任,原告承擔次要責任。

法官提醒:

犬類致人損害,并非只局限于撕咬、抓撓等與人身體直接接觸的行為,犬類靠近陌生人吠叫、聞嗅等行為也完全可能引起他人恐慌進而發生身心損害的后果。犬類的一些非攻擊行為,如大聲吠叫、奔跑等,雖然可能沒有與受害人直接接觸,但只要與受害人的損害結果構成因果關系,同樣屬于“飼養動物造成他人損害”,寵物飼養人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