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發花費四萬多,效果不滿意要求三倍賠償
作者:昆山市人民法院 李瀟絮 發布時間:2023-04-13 瀏覽次數:2735
從發際線粉、假發片的暢銷到“令人頭禿”表情包的爆火,當代人對“發量”的“執著”愈發強烈,為了“一勞永逸”,很多人把目光轉向了植發,但植發技術良莠不齊成為了行業痛點,植發效果不盡人意引發各種維權問題。近日,在昆山法院審理的一起醫療服務合同糾紛中,范先生就為了自己的“秀發”成功維權,不僅要回植發服務費用,還獲得了三倍賠償。
2020年5月,范先生根據昆山某美容診所指示,與北京某公司簽訂《植發收費協議書》等協議,并在昆山某醫療美容診所接受了自體毛發移植手術,在后腦殼部位取發,移植到發際線和眉毛區域。恢復期過后,范先生對效果并不滿意,不僅新移植的發際線形態難看、眉毛有斷層還瘋長,甚至后腦的取發區都變禿了,想當初客服人員可是信誓旦旦地說“取發區會有新的毛囊生長出來,眉毛區域毛發適應后不會持續長長,無需一直修剪。”宣傳與療效大相徑庭,范先生咽不下這口氣,投訴到相關主管部門,經過執法人員調查取證,確認當初為范先生做手術的醫生康某不具備醫療美容主診醫師條件。“這明顯是欺詐!”范先生以昆山某美容診所和北京某公司為被告,向昆山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退還醫療美容費45955元,并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支付三倍賠償金137865元。
庭審過程中,昆山某美容診所認為自己已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具備植發相關資質,不存在欺詐、欺騙行為,原告植發目的已經達成,不存在相關損失,當初范先生簽訂合同的相對方是北京某公司,自己并非適格被告。同時,植發手術屬于醫療范圍,不屬于一般的生活消費,不應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被告北京某公司則認為昆山某美容診所是其子公司,該診所是提供醫療服務的主體,原告應直接向其主張權利。
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北京某公司與原告簽訂有《植發收費協議書》,昆山某美容診所是手術實施主體和收費主體,結合兩公司之間存在的關聯關系,應認定原告與兩公司之間成立合法有效的醫療服務合同關系,兩公司應共同向被告承擔責任。本案中,原告接受的植發服務屬于醫療美容服務,有別于常規意義上的基于疾病治療為目的的診療行為,而應屬于為了改善自身容貌及健康狀態所進行的滿足更高審美需求的生活消費,所以原告具備消費者身份。被告作為專業的醫療美容機構,理應安排具備美容醫療主診醫師資格的醫師為原告實施手術,而實際上卻安排了不具備相關資格的康某進行手術且未主動告知原告具體情況,侵害了原告的知情權。原告在相信醫師康某具備相應資格的前提下同意手術并支付了費用,被告的行為構成欺詐。綜上,被告所提供的服務實際與合同約定不符,被告應將已收取的服務費用45955元退還原告,鑒于被告提供服務有欺詐行為,其還應當根據原告要求按照接受服務費用的三倍,即137865元,賠償原告受到的損失。兩被告不服,提出上訴,二審法院最終判決維持原判。
法官說法:
植發作為目前較為常見的毛發移植手術,可能會因種植單位數、毛囊存活率等因素達不到想象中的“神奇效果”,大家在選擇接受相關服務時,不僅要審查醫療機構的相關資質,還要注意為自己實施手術的醫生是否具有執業資質,并及時保存醫療機構的宣傳廣告、簽訂的合同、付款憑證、醫療鑒定、手術同意書等過程性文件,必要時請求主管部門協助調取,以證據為基礎維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