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生態文明綠色屏障
作者:人民法院報 袁小英 沈玉昊 發布時間:2023-02-01 瀏覽次數:6008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強化生態環境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江蘇法院在創新在引領,不斷探索環境司法保護“江蘇方案”。江蘇作為全國法院最早探索環境資源審判專門機制的省份之一,率先推行環境資源審判集中管轄機制改革,2019年建立以南京環境資源法庭為核心、9個生態功能區法庭為依托的“9+1”機制,實行生態功能區集中管轄,解決司法保護碎片化問題。“9+1”機制改革模式被中央深改委辦公室向全國轉發推介,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在世界環境司法大會上將此作為“江蘇經驗”予以介紹。
近年來,南京環境資源法庭創建“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機制,注重生態環境系統保護,按照《長三角環境資源司法協作框架協議》要求,推動全流域保護系統性修復。目前,江蘇共建立40多個環境資源司法修復基地,其中南京環境資源法庭長江新濟州司法研究修復基地被列入省委政法委2020年為民辦實事項目。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南京環境資源法庭不斷探索創新環境資源裁判執行方式。探索適用技改抵扣方式,通過以技術改造資金抵扣部分賠償資金,引導、支持企業引進先進生產工藝、設備,有效降低、消除環境污染。探索建立環境保護禁止令制度,對正在發生的環境侵害行為發揮最直接有效的干預和糾正作用。以探索適用懲罰性賠償裁判規則,探索適用推定規則從高計算排污量、適用類比規則從高計算賠償額等懲罰性賠償方式,追究污染責任。
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不停步。近年來,南京環境資源法庭審結了“非法捕撈長江鰻魚苗案”“特大電捕魚案”“特大走私象牙案”等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涉生物多樣性保護大案要案,審理的特大非法捕撈長江鰻魚苗公益訴訟案,確立了全鏈條追責規則,該案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網站收錄。建立全國首個以法院為主導建設的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館,編撰《以案釋法·漫畫生物多樣性保護》一書,開展生物多樣性法律和科學知識普及宣傳,保障公眾參與。參與最高人民法院開展的“非凡十年看法院”環資審判主題直播等活動,生動闡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意義。
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李后龍調研環資審判工作時強調:“環資法庭要深入踐行‘兩山’理念,立足環境司法,聚焦環資審判,堅持創新引領,充分發揮環資審判職能,司法護航生態環境的高質量發展。”
“加強新時代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是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和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是踐行司法為民宗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司法需求的必然要求。江蘇法院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鞏固、完善、提升江蘇環境資源‘9+1’審判機制改革實效,圍繞黨的二十大重點工作、重點戰略來把握環資審判整體工作,勇擔時代使命,回應環境需求,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筑牢生態文明綠色屏障。”江蘇高院黨組書記、院長夏道虎表示。
創新審判機制,守護綠水青山
作為一名環境資源科學研究者,我了解江蘇擁江濱海、河湖眾多、水網密布的生態環境特點,作為一名人大代表,我很感興趣法院環境資源司法保護工作。
我了解到,2019年,以生態功能區為單位,江蘇法院設立長江流域、太湖流域等9個基層環境資源法庭,跨設區市集中管轄應由全省基層法院受理的環資案件,經最高人民法院批準,設立南京環境資源法庭,集中管轄9個基層環境資源法庭上訴案件和應由中級法院管轄的一審環境資源案件。
“9+1”環境資源審判機制實行生態功能區集中管轄,解決司法保護碎片化問題,促進生態環境系統保護與整體保護;實行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解決訴訟“主客場”問題,營造良好綠色營商環境;實行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歸口審理,解決責任追究片面化問題,提升了審判專業化水平。
我特別感興趣的是,南京環境資源法庭常態化開展環資案件異地巡回審判和庭審直播,在做好審判主業的同時,編寫出版了《以案釋法·漫畫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國環境司法改革之江蘇實踐》等書籍;與南京市玄武區人民法院、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聯合設立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館,從青少年教育普及做起,增強全社會環境資源保護意識。
希望江蘇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錨定美麗江蘇建設目標,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高起點全面推進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更好服務保障更加美麗、更加宜居、更加令人向往的“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