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以來,為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于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意見》、江蘇省委省政府《江蘇省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和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江蘇省信用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方案》,全省法院深入開展“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執行年”1+4專項行動。

在此次專項行動中,全省法院立足執行工作職能,自覺強化責任擔當,按期高質量完成各項目標任務,為我省法治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社會信用總體水平持續提升作出了積極貢獻。通過近一年工作的開展,我省失信企業的數量和占比均明顯下降。專項行動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周強院長兩次批示肯定,要求總結經驗予以推廣。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也對專項行動的成效給予了肯定。

現發布一批1+4專項行動“暖企”“護企”典型案例,展現全省法院在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弘揚誠信文化、營造誠實守信營商環境方面的積極作為與顯著成效。

1+4專項行動“暖企”“護企”典型案例

案例1 “執轉破”逼出“窮廟”背后“富方丈”

案例2  “分段解封”盤活被保全人5000萬資金

案例3  單次解除限高,讓無人機先鋒企業“飛起來”!

案例4  盤活土地“騰籠換鳥”,支持地方產業政策調整

案例5 “活查封”護企業轉型、員工權益雙贏

案例6  執行和解助新四板優質企業脫困境

案例7  分期還款讓瀕危企業回血復生

案例8  運用“重組思維”助力困境企業修復信用、涅槃重生

案例9  強制管理實現“借雞生蛋”盤活被執行企業資產

案例10“放水養魚”助債權人、被執行人、民生項目三贏

案例11 為資源整合牽線,讓駕培企業重新上路

案例12 “海事強制令+預處罰通知”震懾被請求人主動履行義務

案例1 

“執轉破”逼出“窮廟”背后“富方丈”

(徐州云龍法院)

【基本案情】

張某、王某某與徐州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委托合同糾紛兩案,徐州市云龍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徐州云龍法院)依法判決徐州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分別返還張某擔保費10萬元、王某某擔保費5萬元,共計15萬元。判決生效后,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執行過程中,徐州云龍法院在采取一系列執行措施后,未發現被執行人徐州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名下有可供執行財產或財產線索,且該公司已不在其住所地經營,公司法定代表人經多次傳喚亦未到庭。經深入調查,發現徐州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工商登記信息顯示其仍為存續狀態,且注冊資本高達44000萬元人民幣。為深挖財產線索,執行法官在征得申請人同意后,決定對被執行人徐州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啟動“執轉破”程序,并將相關情況通報給徐州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得知企業破產后面臨的加速出資到期義務,徐州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主動聯系申請執行人,協商還款事宜,并履行完畢。

【典型意義】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為保障勝訴當事人權益兌現,徐州云龍法院針對被執行人惡意轉讓債權、惡意進行個別清償、轉移資產、逃廢債務、虛增資本、抽逃出資、空殼經營、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等執行程序無法解決的問題,充分發掘破產程序的破產撤銷權、無效行為、出資義務加速到期、高管等非正常收入追回等制度措施的價值意義。徐州云龍法院在本案執行過程中,運用“執轉破”機制搭建可供執行財產搜索引擎,強力破除債務防火墻,重拳打擊逃避、規避執行行為,倒逼“窮廟”后面躲著的“富方丈”主動履行義務,為營造良好的執行環境、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發揮積極的導向作用。

案例2 

“分段解封”盤活被保全人5000萬資金

(無錫濱湖法院)

【基本案情】

2022年5月,無錫市濱湖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無錫濱湖法院)受理了原告周某與被告深圳某投資公司及李某債權轉讓合同糾紛一案,立案后,周某申請對被告名下價值1.5億元的財產進行保全。在查得被告持有大量股票后,保全法官遂趕往深圳欲對其股票進行凍結。但經了解,如凍結該股票,被告剩余資產將達不到證券公司及相關法規政策的要求,而被強行平倉,這不僅使被告利益遭受重大損害,原告所期望的勝訴權益也將難以得到保障。在敏銳的察覺到常規保全方式不利于案件順利解決后,承辦法官遂經與原告確認,僅對被告賬號實施1.5億元的額度凍結,并對股票做出可售性凍結,即允許股票買賣,但禁止取款、銷戶等控制屬性。

被告獲知凍結情況后即與無錫濱湖法院取得聯系,經調解,雙方就訴爭事宜達成一致意見,即由被告通過股票交易獲得款項支付給原告。但該方案實施的前提是解除凍結,而這將會給保全資金的去向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后經與原被告雙方及證券公司反復溝通,保全法官決定嘗試“分段解封”這一全新的解封形式:在原凍結基礎上,再次凍結1億元,而后解除1.5億元的凍結,并解除禁止取款的控制屬性,保留其他控制屬性不變。通過“一封一解”使被告獲得了5000萬元資金的操作空間,在盤活資金的同時,也將原告的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在原告確認收到5000萬元后,再次凍結4000萬元,隨即解除1億元的凍結,以此類推,直至原告收到全部款項。經過連續三天的努力,解封終于完成且資金全部到位。激動之余,原告也向濱湖法院贈送了“主動作為護航經濟發展,能動司法優化營商環境”及“善意執行破僵局,高效執行解民憂”的錦旗。

【典型意義】

財產保全的目的在于使申請保全人的訴訟利益在將來得以實現,盡可能減少訴訟風險。本案中,如采取常規財產保全方式,即直接對被告股票進行凍結,雖可完成財產保全內容,但將導致被告股票被強行平倉,此舉于被告而言利益將嚴重受損,于原告而言,極大降低了其實現訴訟利益的可能性。執行保全法官正是意識到常規保全方式均無利于雙方,故改變了保全思路和措施,不僅靈活凍結大額股票權益,在解封中也以“分段解封”逐步釋放被告資金,既維護了申請保全人的利益,又將財產保全對被告的投資影響降到了最低,取得了雙贏效果,充分體現了善意文明執行理念,有力彰顯了司法溫度。

案例3 

單次解除限高,讓無人機先鋒企業“飛起來”!

(無錫錫山法院)

【基本案情】

某科技公司從事無人機行業,因受疫情等因素影響,經營狀況不容樂觀,未能按照生效法律文書向廠房出租人支付租金,被申請強制執行。執行過程中,因科技公司沒有其他可供執行的財產,無錫市錫山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無錫錫山法院)依法對法定代表人王某采取限制高消費措施。

限高令猶如“緊箍咒”制約了王某。因無法乘坐飛機、高鐵,王某無法及時和外省市客戶商議項目合作和新產品研發,老客戶不斷流失、新訂單難接難做,如不能繼續開拓業務、增加訂單,公司將撐不過2022年底。碰巧2022年7、8月,在烏魯木齊、深圳將舉辦無人機行業大會,該科技公司成功入選國家體育總局許可的參展廠家名單。王某為此嘗試向無錫錫山法院請求單次解除2個月限高,希望可以為公司爭取“一線生機”。

經無錫錫山法院綜合研判,該科技公司是無錫市唯一一家消費級無人機整機的研發、生產、銷售廠家,旗下兩個無人機品牌在國內無人機行業享有一定的美譽,公司還曾被評為“中國無人機先鋒企業”,整體存在繼續經營的價值。此外,在經營困難的情況下,科技公司仍舊全額支付了工人工資,有良好的信用基礎。如果可以對王某進行單次解除限高,使王某能順利出行,通過行業大會展銷產品、發展客戶,無疑能為科技公司注入新的發展活力。

解除限高需要申請執行人申請,無錫錫山法院第一時間與出租方溝通協調、闡明利害,出租方最終同意幫助科技公司渡過難關,向該院提交單次解除限高的申請。無錫錫山法院依法向王某發出通知書,在2個月內解除其限高措施。王某鄭重承諾,他一定會全力以赴抓住此次行業大會的發展機遇,努力扭轉公司生產經營現狀,并逐步將房租支付完畢。

【典型意義】

限制高消費執行強制措施,本質是通過限制被執行人的財產處分行為而產生威懾,督促其履行債務和防止其財產不當減損。根據善意文明執行相關規定,在緊急情況下,法定代表人或相關被限高人員因生活或者經營必需而進行消費行為的,可以在限期內解除限高措施。本案中,濱湖法院本著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在綜合研判科技公司發展潛力和履行意愿的基礎上,依法單次限期取消其法定代表人限高措施,為科技公司贏得了發展的“一線生機”,讓無人機先鋒企業能夠再次“展翅高飛”,有力展現了法院暖心護企、服務大局的良好形象。

案例4 

盤活土地“騰籠換鳥”,支持地方產業政策調整

(灌南法院)

【基本案情】

灌南縣人民法院(以下簡稱灌南法院)立案受理原告鹽城市某有限公司等起訴被告江蘇某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化工公司”)買賣合同、民間借貸等糾紛共計51件案件,涉案標的本金高達2700多萬元。其中,化工公司所屬不動產等土地使用權為其向銀行借款提供抵押擔保并依法辦理抵押登記。該公司因所在化工園區被關停,無法經營導致資金鏈斷裂,不能及時清償債務,公司所有不動產經司法拍賣也流拍。

為最大程度保障債權實現,經與債權人、債務人多次溝通,了解各方訴求后,灌南法院主動就化工公司現有廠房、土地等資產處置情況向縣委縣政府進行了專題匯報。后經縣委縣政府統籌多部門聯動,由江蘇某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司法拍賣的流拍價格接收化工公司流拍資產。同時積極推動其與包括外地法院受理的所有債權人達成執行和解協議。最終,化工公司所欠債務全部和解清償完畢,案涉土地使用權被盤活,“騰籠換鳥”更為企業所在化工園區產業政策調整提供了有力支持。

【典型意義】

本案是灌南法院緊緊依靠黨委領導、政府支持,實施府院聯動成功化解涉執信訪的典型案例。在案件執行過程中,被執行人財產經拍賣后流拍且債權人不接受抵債,灌南法院以府院聯動機制為切入點,爭取縣委縣政府支持,依法適當采取財產變價措施,利用涉案被執行人有限的現有資產,裁定準許第三人以流拍價購買,既最大限度實現了勝訴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又有力支持了地方產業政策調整。

案例5 

“活查封”護企業轉型、員工權益雙贏

(揚州廣陵法院)

【基本案情】

揚州某鞋業公司原本是一家生產酒店用品的企業,近年來,該公司生產的產品積壓,無法按期發放工人工資,數名工人向法院提起訴訟,該公司就工資拖欠問題與工人達成調解協議,但最終也未能主動履行。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揚州市廣陵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揚州廣陵法院)經現場查看,發現該公司除機器設備及部分半成品外,暫無其他財產。經了解,公司準備轉型生產與防疫物資相關的防疫棉簽及一次性防疫手套,如轉型成功,工人工資將得到有效解決,但部分工人堅持要求法院拍賣公司的機器設備。此時,公司反映生產防疫物資的合同已經洽談完畢,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成為擺在法官面前的一道難題。最終經調解達成一致意見,揚州廣陵法院決定對公司機器設備采取“活封”的方式,交由企業繼續使用,同時公司先行給每位工人支付2000元,并承諾一年內清償完畢。截止目前,工人欠薪糾紛全部化解,部分工人重返崗位復工復產。

【典型意義】

在受疫情影響的企業拖欠職工工資的執行案件中,揚州廣陵法院秉承善意文明的執行理念,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本案中,雖然被執行人有機器設備、半成品等財產,但揚州廣陵法院并未機械執法,直接拍賣公司的財產,而是在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情況下,靈活運用執行措施,為企業紓困解難,既有助于企業的轉型發展,又解決了職工欠薪問題,實現企業與員工的雙贏。

案例6 

執行和解助新四板優質企業脫困境

(泰州海陵法院)

【基本案情】

某資源再生公司是江蘇省首批獲得危險固廢處理資質企業,擁有78項污染物處理技術專利,已被納入江蘇省新四板企業名錄,年納稅額超過兩千萬元。該企業因未清償聯保債務被海陵法院采取信用懲戒措施,致使貸款、投資以及享受政府政策扶持和補貼方面均受到限制,生產經營陷入困境。泰州市海陵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泰州海陵法院)經實地調查后發現,該公司現有上百名員工在崗并正常生產經營,如果直接查封處置企業資產,不僅會使其徹底喪失償債能力,影響工人就業,還會對當地社會經濟穩定產生沖擊。泰州海陵法院一方面對機械設備采取“活封”措施,以保證企業正常生產,另一方面力促雙方協商達成分期履行和解方案。雙方協商達成和解協議后,某資源再生公司給付了部分款項。該法院依申請及時解除強制執行措施,并依規刪除了該資源再生公司的失信信息。

在信用修復后,該資源再生公司避免了被新四板摘牌,得以享受政策扶持,順利獲得了貸款融資,并陸續承接多項訂單,生產經營逐步重回正軌。

【典型意義】

企業信用修復的直接目的就是為具有償債能力和生產經營潛力的企業提供重塑市場信用形象的機會,幫助其回到正常經營狀態。作為新四板掛牌企業,某再生資源公司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但因參與聯保涉執而受到信用懲戒。泰州海陵法院通過正面引導的柔性方式,鼓勵其誠信履行生效裁判確定的義務,并及時幫助其修復信用,通過執行和解化解執行難題的同時,避免優質企業遭受因信用懲戒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彰顯了司法的溫度,厚植了為民的情懷,為當地社會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提供司法保障。

案例7  

分期還款讓瀕危企業回血復生

(淮安洪澤法院)

【基本案情】

淮安某建材商貿公司與江蘇某建材公司均系建筑市場材料供應商,雙方于2019年7月15日簽訂《水泥采購合同》,由淮安某建材商貿公司向江蘇某建材公司提供水泥,用于制作商品砼出售給建筑企業。2021年,受房產政策調控影響,建筑市場不景氣導致江蘇某建材公司現金流緊張,加之其自身廠房改造投入巨大,導致欠付淮安某建材商貿公司水泥款1198690元。2022年1月28日,經淮安市洪澤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淮安洪澤法院)調解,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約定江蘇某建材公司于2022年1月30日前還款125萬元,淮安某建材商貿公司自愿放棄余款。

2022年4月6日,淮安某建材商貿公司向淮安洪澤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案件受理后,執行法官通過網絡查控系統查詢發現被執行人江蘇某建材公司并無其他關聯案件,企業信譽良好。同年4月15日,執行法官前往江蘇某建材公司實地查看該公司運行情況,摸清可供執行財產。鑒于被執行人因客觀原因導致資金緊張,并非惡意拖欠材料款。竭澤而漁不如放水養魚,如對被執行人廠房進行處置、依法強制拍賣無異于殺雞取卵,將導致企業生產陷入困境,廠房改造也將就此擱置,還會導致150余名工人失業。為此,執行法官先后多次組織雙方在法院面對面商議案件處置方案。經過三次線下“面對面”調解,數十次“線上搭橋”做工作,雙方最終達成分期償還貨款執行和解協議,申請執行人同意對被執行人廠房和機器設備進行“活查封”,允許該企業正常生產經營,但不得進行財產處分。還款過程中,被執行人現金流依然緊張,淮安某建材商貿公司主動同意將部分還款期限延長,以保障被執行人復工復產、完成廠房改造。最終,被執行人于2022年10月28日將最后一筆尾款匯至法院賬戶,125萬元案款全部到賬。同時,完成3000平方米廠區改造工作,形成年產20萬噸再生瀝青混凝土的生產能力,年實現利稅1000萬元。

【典型意義】

人民法院在執行過程中,不能一味機械采取查扣凍等強制執行措施,而是在保障申請執行人權益的前提下,應適時采取靈活執行方式,對因疫情影響生產經營暫時出現困難的企業,秉持“保障生產、善意執行”原則,最大限度減少執行措施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不利影響,靈活采取執行和解等方式,保障企業盡快復工復產,避免了殺雞取卵、竭澤而漁。對企業的生產設備等采取活查封,不僅能幫助企業實現企業擴大再生產,提高其清償能力,也一定程度上優化了當地營商環境。

案例8 

運用“重組思維”

助力困境企業修復信用、涅槃重生

(如皋法院)

【基本案情】

如皋某科技公司應支付某建筑公司廠房工程欠款2472萬元及利息,陷入債務危機的被執行公司無力履行義務。某建筑公司申請強制執行。經調查發現,某科技公司20000多平米的廠房基本閑置,廠區內配套設施完備,因陷入債務危機不僅廠房工程款不能支付,原計劃投資的項目也無力繼續投資。如皋法院秉持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對某科技公司的土地及地上建筑物等資產采取“活封”措施,暫緩采取強制拍賣措施,努力推動被執行公司資產重組,經過多次組織當事人協商,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執行和解。某建筑公司同意給予某科技公司三個月的資產自行變賣期,由法院控制與執行標的等額的變賣價款,剩余變賣價款由被執行公司用于恢復生產經營,如自行變賣不成由如皋法院強制拍賣。資產重組期間,某制造公司在對某科技公司廠區進行實地考察后有意向接手資產,然而雙方就產權證辦理、資產轉讓價款支付等事項的談判陷入僵局。如皋法院及某科技公司所在地政府發揮府院聯動機制,在不動產初始登記、資產轉讓協議履行風險等方面為當事人紓困解憂。最終,某制造公司將2680萬元資產轉讓款匯入如皋法院賬戶,同日某科技公司的土地廠房順利過戶至某制造公司名下,至此,該案件順利執行完畢。

【典型意義】

這是如皋法院積極踐行善意文明執行理念,采用“活封”手段查封實體企業資產,在執行程序中運用“重組思維”推動困境企業資產重組,幫助困境企業修復信用、脫困重生的一個縮影。該案中,執行法官對于有重生價值的危機企業,運用資產重組思維努力促進當事人達成執行和解,慎用強制拍賣措施,最大限度幫助實體企業維護并修復信用。同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融入到執行工作中,營造和諧、友善、誠信、法治的社會氛圍,既多元解紛,又多維解紛,真正實質性化解矛盾,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貢獻司法力量。

案例9 

強制管理實現“借雞生蛋”盤活被執行企業資產

(沭陽法院)

【基本案情】

沭陽縣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沭陽法院)在執行申請執行人徐州某磨具公司與被執行人沭陽某木業公司買賣合同等15起強制執行案件中,依法查封了被執行人沭陽某木業公司在該縣廠區內廠房、綜合樓及附屬用房。經執行人員調查,發現被執行企業為當地木材加工企業,因自身經營、產業政策、環保等因素導致企業發展陷入困境,未執行到位案件的標的額約600余萬元,公司現已處于歇業狀態,廠區內所有房產近7000余平方米均處于閑置狀態,被執行企業無其他可供執行的財產。在財產處置過程中,沭陽法院獲悉當地鎮政府招引項目急需入駐投產,投資人對被執行人上述房產有承租意向,同時,鎮政府有意愿擔任上述財產的管理人。針對此情況,沭陽法院綜合分析被執行人履行債務可能性、被執行財產的價值及變現可能性、強制管理的條件、管理人履職能力等因素,認定符合強制管理條件。經征詢所有申請執行人意見,沭陽法院裁定對該木業公司空置財產予以強制管理,并委托該鎮政府作為管理人。后管理人與承租人簽訂租賃協議,將強制管理財產出租給新招引企業。新招引企業注冊資本2000萬元,現已落戶投產。經保守估算,該企業2022年度可實現開票收入2.5億元,納稅金額超過6000萬元,幫助當地解決就業崗位130個。目前,管理人已將首期租金匯至沭陽法院案款專戶,沭陽法院決定不將被執行企業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典型意義】

本案中沭陽法院靈活采取執行措施,運用強制管理執行方式盤活被執行企業空置、閑置資產,讓被執行資產實現“借雞生蛋”,既維護被執行人的利益,也能保障債權人的利益。強制管理措施的運用,在被執行企業停產的情況下,配合當地政府招商引資,引進新企業入駐投產,及時盤活閑置資產,在停產企業的“殼”內,孵化出新的優質企業,從而實現雙贏。本案強制管理措施的運用,既增加當地政府稅收,解決就業問題,又大力助推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彰顯人民法院護航經濟社會發展的職能作用。

案例10  

“放水養魚”

助債權人、被執行人、民生項目三贏

(蘇州吳江法院)

【基本案情】

2020年開始,蘇州市吳江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吳江法院)陸續受理了5件蘇州某置業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錢某作為被執行人的案件。執行中,兩被執行人曾與各方債權人達成執行和解并按期履行。但進入2022年,受蘇州疫情影響,兩被執行人因經營受困而中斷了協議的履行,吳江法院依債權人申請將相關案件恢復執行,并啟動了被執行人蘇州某置業公司名下不動產的處置程序。現場調查中發現,該不動產為一處尚未竣工的商用建筑,規劃用途為可容納百余個攤位的智慧菜場,投入使用后可惠及周邊多個小區的居民,是政府重點關注的民生項目。如直接采取騰空、拍賣的方式處置該商用建筑,不僅會使該公司完全喪失償債能力,還將影響周邊居民的民生需求。此外,被執行人錢某尚有一筆220余萬元的破產債權可供執行。

執行法官綜合考慮案涉不動產的現狀、規劃用途及期待價值,提出將被執行人錢某的220萬元破產債權“分塊使用”的債務清償方案:其中110萬元直接按債權比例進行分配,剩余110萬元交由錢某用于裝修該置業公司名下的不動產,讓菜場及時投入使用創造價值,以其經營收入繼續償還各方債務。經債權人討論,該方案獲債權人一致認可,各案件達成執行和解。債權人同時申請對被執行企業進行信用修復并解除對錢某的限制消費措施,以提高被執行人創造財富、履行債務的能力。

【典型意義】

本案中吳江法院秉持善意文明理念,將破產程序中的共益債務理念融入到執行中,對被執行人的部分現金財產不予分配,以共益債務的方式將該部分現金作為企業繼續運營的投入,促進企業發展。通過該種方式,巧妙地將“現金”與“資產”兩類標的相結合,實現財產價值最大化,再綜合運用信用修復、執行和解等方法,規范、高效盤活了民生項目,達到了在充分保證債權人權益的同時,合理兼顧了被執行人生存、發展利益以及民生需求,實現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案例11 

為資源整合牽線,讓駕培企業重新上路

(揚中法院)

【基本案情】

2021年某駕培公司因經營管理不善,停止經營,拖欠9名員工工資及補償金100.5萬元,幾百名學員交完學費無處培訓,公司無力償還債務。大量新學員涌至外地培訓,當地駕培行業受到嚴重沖擊。經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調解后,進入強制執行程序。經查,該公司名下已無可供執行的財產,僅有21輛駕培車輛托管在當地另一家駕培公司,核實駕培車輛所有權后,對車輛進行查封。

揚中市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揚中法院)在處置車輛時,經向交管部門了解,駕培車輛強制報廢年限為10年,購買人的條件限制十分嚴苛,市級范圍內駕培車輛總數未經批準不得增加,車輛存在因處置時間過長導致嚴重貶值的風險。為實現財產價值最大化,依法維護包含勞動者在內的各方當事人合法權益,揚中法院秉承“善文明意執行理念”,積極拓展思路,走訪當地多家駕培企業,了解到一家經營狀況優良的駕培公司正欲擴大規模,卻苦于資金緊張無力大批采購。對此,揚中法院多次組織各方開展協商工作,最終達成解決方案,即被執行人車輛按市場價出讓給新駕培公司,該公司首次支付35萬元,一年內再支付25萬元,結清全部工人工資,剩余價款用于幾百名學員辦理退費。

上述方案的實施,既解決了工人工資和駕培學員退費,化解了群體性信訪隱患,又避免了因流拍導致車輛報廢、貶值的風險。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牽線,實現了當地駕培行業資源整合,使被執行人剩余資產發揮出最大價值,助力新企業成長,保障了當地駕培行業的長期持續穩定發展,實現了各方當事人共贏。

【典型意義】

揚中法院在案件執行中,堅持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充分發揮執行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職能,慎用強制執行措施,避免強制拍賣企業車輛導致當地駕培行業整體經營環境惡化,既維護了廣大勞動者和駕培學員的利益,又維護了當地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案例12 

“海事強制令+預處罰通知”

震懾被請求人主動履行義務

  (南京海事法院)

【基本案情】

請求人浙江某物產公司向EM公司購買41000噸鋼坯,由某船務公司所屬 “江遠太倉(JOSCO TAICANG)”輪運輸,浙江某物產公司向賣方支付信用證項下的貨款后取得全套正本提單。但船舶到港后,因部分船員感染新冠,船舶產生高昂滯期費,承運人因滯期費承擔問題拒絕放貨。浙江某物產公司主張承運人拒絕放貨將產生高額堆存費用,且鋼坯受國際形勢影響,價格波動較大,也產生了不確定的損失。經南京海事法院協調,提單項下的絕大部分貨物成功向申請人發放,但被請求人基于利益考慮拒絕交付剩余的1500余噸貨物。浙江某物產公司遂向南京海事法院申請海事強制令,請求責令船舶所有人及船舶代理公司立即交付剩余鋼坯。

經依法審查,南京海事法院作出了責令船舶所有人及船舶代理公司立即向浙江某物產公司交付剩余鋼坯的海事強制令。時值省內多地新冠疫情嚴格管控,執行干警出差督促被請求人執行受限,南京海事法院創新執行方法,在向被請求人發出海事強制令的同時,發出“預處罰通知”風險警示,告知被請求人限期不交付貨物將被處以罰款和拘留。在“海事強制令+預處罰通知”組合拳的震懾下,被請求人隨即向碼頭發出放貨指令,請求人順利提取了剩余貨物。

【典型意義】

本案系南京海事法院成立以來首次作出海事強制令,考慮到案涉貨物系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鋼材,在當前新冠疫情防控全球大宗貨物供應鏈緊張背景下,如海事強制令發出后被申請人拒不執行,將嚴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本案中,南京海事法院探索創新執行方法手段,將懲戒警示關口前移,海事特別程序與拒不執行風險警示相結合,督促被請求人及時履行了海事強制令內容,以實際行動助力企業紓困解難,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