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花開 法潤萬家 | 蘇州中院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庭先進事跡
作者: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時間:2022-09-05 瀏覽次數:16148
近年來,作為全國首批、江蘇省首家經最高人民法院指定進行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的專業化審判庭,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庭不斷深化改革探索,在專業審判、柔性司法、合力共治等方面亮出“蘇作”精神、下足“繡花”功夫,聚力化解矛盾糾紛,積極延伸司法服務,讓少年家事審判既有法的力度,更有家的溫度。
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庭
先進集體照
“一盤棋”統籌
鍛造“品牌矩陣”強引擎
2020年初,蘇州中院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庭啟動全市法院少年司法社會支持體系“一院一品牌”項目創建工作,通過整合兩級法院資源,促進司法保護與行政、社會保護的緊密銜接,形成具有蘇州特色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全鏈條”“一條龍”社會支持體系。
一方面,聚焦法院內部深度挖潛,從不同角度切入,形成“1+10”主品牌與子品牌同頻共振的矩陣效應。另一方面,著眼法院外部協同聯動,與公檢司、工青婦等13家成員單位共情共力,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少年司法社會支持體系。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到精耕細作的“工筆畫”,“一院一品牌”項目從一顆種子成長為枝繁葉茂的大樹,為越來越多的孩子撐起法治晴空。
張家港法院創辦“法愛護航”家長學校,為涉訴未成年人父母提供家庭教育指導;吳中法院攜手吳中區婦聯、女企業家協會成立“愛心媽媽團”,連續十多年對判處緩刑的失足未成年人進行生活救助、回訪幫教;常熟法院啟動“彩虹橋”關愛行動,聯動社會多方力量,致力于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生活、學習和心理幫扶;工業園區法院打造“家和”親情調解中心,引入專業心理咨詢團隊參與訴訟;昆山法院“家在昆山 快樂成長”未成年人社會實踐體驗站,通過模擬法庭、微電影展播、法律知識講座等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打造“浸潤式”青少年法治教育;太倉法院的“護家”家事調查中心采用多部門聯動模式;吳江法院在街道、鄉鎮政府及鄉村法官驛站設立“幸福港灣”婚姻家事巡回審判驛站,形成婚姻家庭矛盾多元化解體系;相城法院構筑“守護花開”未成年人網格化司法扶助體系,借助社區網格員的力量,實現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多方位延伸;姑蘇法院打造反家暴“天平港灣”,多部門協作規范家暴案件處理流程;虎丘法院創設“虎法少年行”校園維權工作站,依托全區覆蓋的院校共建機制。
“一股勁”行動
干出“術業專攻”新作為
典型案事例新聞發布會照
一是不斷提升專業化程度。于2021年5月完成蘇州法院少年審判機構建制全覆蓋,進一步實現少年審判制度化、規范化的發展目標。在硬件配置上,該庭以全國一流標準打造少年家事審判中心,設置有圓桌法庭、親情調解室、心理咨詢室、家庭教育指導站、法治文化長廊,集審判、調解、關護、幫教等功能于一體,充分體現司法人文關懷。
二是不斷創新審判方式。在涉少刑事案件中,首推“庭前啟發、庭中感化、判后釋法”的三段式全程教育審判模式,將法庭教育貫穿審判全程。在涉少民事和家事案件中,積極推進家事調查員、家事調解員和心理疏導員“三員”工作機制,堅持將親情修復前置,著重做好調解工作,有的放矢化解矛盾,做到案結事了。該庭在全市法院推行“一封家書寄深情”判后延伸舉措,通過法官給案件當事人書寫家書,進一步發揮司法裁判對社會價值的示范引領作用。
三是不斷錘煉工作作風。員額法官年均辦案數近200件。2021年編撰的“蘇州法院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典型案例”,在《中國少年司法》期刊發布。
“一張網”推進
筑牢“法愛同行”大格局
自《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以來,該庭率先出臺《全市法院“法潤萬家”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實施細則》,明確落實涉訴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接受家庭教育指導的工作流程。2022年3月,該庭聯合市婦聯舉行首批“蘇州市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站”法院系統集中授牌儀式,在全國率先實現兩級法院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整體聯動、全面部署。
蘇州兩級法院家庭教育指導站集中授牌照
針對反家暴社會熱點陸續出臺《關于在案件審理中切實保障婦女權益的工作指引》《關于加強全市法院涉家庭暴力婚姻家庭案件審理的工作指引》,發布人身安全保護令典型案例,以案釋法,筑牢婦女兒童人身安全“保護墻”。出臺《全市法院“未成年子女探望”審執聯動工作指引》并開展探望權審執聯動專項行動,打破探望權糾紛執行困境。
2020年9月,蘇州中院牽頭組建蘇州市巾幗法律志愿服務聯盟,兩級法院共有41名女法官加入聯盟。共組織開展“木蘭釋法”線上課堂66場次、“木蘭說法”公益講堂530余場,受眾人數超過500萬。
今年6月,該庭與市教育部門聯動開展“向陽花開 德法共治”活動,結合實際司法需求,整合全市少年家事審判資源,為全市中小學定制“百堂法治課”,形成法治教育的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