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全國高級法院院長座談會暨全國法院文化建設工作會議在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會上通報“全國法院文化建設特色項目”評選結果。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的“法院文藝創作精品‘出圈’工程”和宜興市人民法院的“科技賦能法治文化傳播矩陣”兩個項目入選。

會上,作為獲獎單位代表,江蘇高院進行了成果展示交流。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項目推介人徐貝作成果展示交流。

文化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創新

堅持集思廣益、守正創新,努力將思想上的火花放大成文化上的精品。

一是理念更新。為了表達法院人的初心和堅守,2018年江蘇高院創作了《寧海路75號》,通過平實的歌詞、流行化的曲風、漫畫和實景相結合的畫面,唱出了三代法院人的堅守和柔情,開創了“機關民謠”的先河。人民日報兩次評論,成為“現象級”傳播范例。

二是方法創新。結合八五普法的開展,江蘇高院推出“法治第二課堂”,讓普法直播走進教室,用游戲、辯論、情景劇、戶外體驗等帶領學生“沉浸式”學法,從校內走向校外,從文本探索實踐。

三是媒體合作路徑走新。主動加強與媒體的聯絡,借用媒體力量擴大傳播效果。比如,借助江蘇廣電集團的傳播力和影響力,聯合創作了全國首部民法典普法劇《第十五法庭》,采取先網后臺、全媒體推廣,取得了省市雙網收視率第一。

堅持內容為王不落俗套不說空話

找準“群眾想看、媒體想要和法院想說”的結合點,靠優質的內容引導人、凝聚人、鼓舞人。

內容源于生活。2020年初,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江蘇高院推出抗疫公益視頻《第十四天》,以簡單的歌詞、平靜的旋律,致敬默默付出的平凡人,央視《社會與法》頻道滾動播出。

內容源于受眾。2019年5月4日,結合法院青年干警工作特點和年輕人的興趣愛好,江蘇高院推出原創MV《整卷少女》,用青春洋溢的曲調、朗朗上口的歌詞、活力四射的畫面,在輕松歡快的旋律中展現了法院青年愛崗敬業、勇于擔當的精神。

內容決定形式。針對不同的文化內容采取不同的演繹風格,避免千篇一律的說教式傳播。針對青少年群體,江蘇高院采取了漫畫形式開展普法;針對法律職業共同體,開設“75號說法”專欄,精講專業法律知識,深入淺出、娓娓道來。

感動別人先感動自己

始終堅持真情實感,以每一次直抵人心的心靈觸動,努力使法院文化作品“養眼”更“養心”。

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為紀念周春梅法官,在《宜懷念》的創作中,圍繞弘揚英模精神,通過將家的溫馨和愛人的關心相融合,敘述一名普通法官與公平正義的司法事業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脈絡。

以小視角展示大情懷。深度挖掘案例背后的“硬核”故事、“熱血”畫面、“淚目”瞬間,努力向社會傳遞誠信、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元素。江蘇高院抖音號發布的如皋一女子在工地扛鋼管為亡夫還債的視頻,凸顯誠信品質,24小時點擊量超3700萬次,點贊333萬次。

以小故事講述大道理。融合法治元素和情感因素,江蘇高院先后制作了《無法上映的人生》《我爸爸是個超級英雄》等微電影、微視頻,用情感感染人、用形象打動人,使法治故事更為受眾認可、法官群體更受群眾尊崇。

法院文化是新時代法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時代使命,江蘇高院將繼續講好有情有義、有血有肉、有聲有色的法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