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手記 | 手握法槌,亦有溫情
作者:沛縣人民法院 李艷玲 戴菲 發布時間:2022-07-13 瀏覽次數:35683
幸福的家庭都一樣,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托爾斯泰
作為一名基層法庭的審判員,我審理過最多的,便是家事案件。在形形色色的家庭矛盾中,有因雞毛蒜皮而橫眉冷對,有因感情淡漠而形同路人,有因財產糾葛而相互仇視,“幸福的家庭都一樣,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爾斯泰的這句名言或許是這些家庭最好的注解。而在他們背后的故事里,讓人氣憤不已也好,扼腕嘆息也罷,總會有些拷問在除掉那一紙裁判文書后仍需我們直面靈魂。
她奶奶憑啥不讓我看孩子,都說好了的!
中午的庭審剛結束,我便看到辦公室里的手機上有六個同一號碼的未接來電。號碼很熟,正是上周判決的一起離婚案件當事人小朱打來的,這讓我有了些許不好的預感。果然,電話接通后,第一時間傳來的就是她無奈又焦躁的哭泣,“她奶奶憑啥不讓我看孩子,都說好了的!”,從她斷斷續續的敘述中,我知道,那起看似簡單卻一波三折的案件仍未結束,曾經溝通了多次的探視問題還是出了狀況。
我現在沒有工作,要了孩子我養不起···等我以后多掙了錢···現在實在是沒有辦法···
原告小朱和被告小李本是一對相識相戀多年的夫妻,婚后二人孕有二女。但隨著家庭生活壓力的增大,兩人常因一些家長里短爭吵,感情也在日積月累的怨氣中逐漸消磨,最終雙方因經濟壓力和撫養權糾紛不得不對簿公堂。
第一次見到小朱,是她來詢問案件的開庭時間。那天雨很大,她撐著傘進到院子里后有些不知所措,我把她叫進辦公室詢問來意后才知道,是剛分給我的一件離婚案件當事人。因為剛立案,我告知她要耐心等待庭審排期。“能不能排快一點?這個家我是一會都不想待了!”她抱怨著,話里滿是對家庭的厭惡和逃離,少許雨水順著她的發絲滴在被淋濕的褲角,粉色外套有些寬大,襯托的她愈發瘦削,30歲不到的年紀,卻已經能看出在生活壓力下的疲憊,于是我遞給她些紙巾并順勢同她聊起了案件的基本情況。雨聲漸弱,小而安靜的辦公室里,我聆聽著小朱的故事。兩位年輕人偶然相識相知,因為一句承諾,也為了一起創造更好的將來,兩人走進了婚姻的殿堂。但結婚五年,因為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家庭情況變的每況愈下,隨著孩子的出生,兩人之間的矛盾也逐漸顯現。為了生計,小李外出務工卻始終沒能掙到錢,還自作主張賣掉了結婚時購買的轎車。小朱一人在家照顧女兒,想找工作反被騙去了剛借的2萬元,幾年來積攢的種種問題終于爆發,一場大吵之后小朱選擇了起訴離婚。講述中,小朱時而憤聲大罵,時而委屈落淚,唯有談及兩個女兒時,眼神溫柔而不舍。但當我詢問撫養權問題時,她卻表現的狠絕而崩潰,“我現在沒有工作,要了孩子我養不起···等我以后多掙了錢···現在實在是沒有辦法···”哽咽聲中,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一個母親對孩子的疼愛。但兩個女孩,一個四歲,一個才一歲半,這不禁讓我在考慮案件的同時對孩子今后的生活產生擔憂。
時間很快來到了開庭的當天,小李并未如期出現。我撥通了小李留存的電話,接電話的是他的母親,我告知了身份和聯系小李的目的,希望他盡快告知小李到庭。但許是因為太久沒人傾訴內心的委屈,李媽媽話里話外都是在抱怨兒子兒媳的不懂事,訴說帶兩個孫女的辛苦。我似乎能理解她的苦悶,大兒子事業不成婚姻即將破滅,小兒子十二歲仍需人照顧,再加上兩個嗷嗷待哺的孫女,生活似乎在這一刻給她增加了太多的擔子。“他知道今天開庭,但是人在外地回不來,他姑姑應該能聯系上。”我從李媽媽那里要來了小李姑姑的電話,但撥通后始終無人接聽。
由于被告始終未到庭,案件按缺席開庭審理,但我心里明白,想要化解雙方矛盾,需要的是更深一步的溝通。經由小李姑姑的幫助,我在開庭后第三天的早上聯系到了小李,于是仔細詢問了他的想法和打算。小李的語氣滿腹心酸,在外賺錢不易,而父母也施加壓力,如今兩人已經不能和好,同意離婚。之后我又把當前小朱的訴求告訴他,并對他提出的財產分割和撫養權、探視權等問題進行了法律釋明。而后我又撥通了小朱的電話,反饋了小李的意見,讓她不用著急回復,好好考慮雙方的意見。離婚案件的處理其實并不簡單,常言道“清官難斷家務事”,蓋因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立場,想要做到各方都滿意顯然很難,但我仍希望竭盡所能為這個即將破碎的家庭保留最后的一份溫情和尊嚴。
一位剛經歷了分別的痛苦和思念煎熬的母親,再一次向法院尋求了幫助。
隔一天后,兩人分別給出了答復,雖然在撫養費的數目上有差異,但差距不大,仍有調解的可能。由于小李在外地,小朱有中班、夜班,于是我安排了線上云調解。調解平臺打開的那刻,電腦屏幕上,原、被告一時相顧無言。當美好的情感在生活中逐漸消磨逝去,或許還會留存些難以消散的溫情,為了祭奠曾經,亦或為了陪伴孩子未來的成長。庭審上的溝通很順利,雙方很快達成了一致意見,兩個女兒由小李撫養,小朱每月給付生活費,可以定期探視。我對探視權及具體的探視方式一一做了交代,確認無誤后便讓雙方在調解筆錄上簽字。我看到了雙方簽字時的猶豫,也看到了他們下筆時的決絕。
案件調解結案。但小朱的來電表明,事情還未結束。一位剛經歷了分別的痛苦和思念煎熬的母親,再一次向法院尋求了幫助。我撥通了李媽媽的電話,老人情緒很激動,罵兒子,怨媳婦,在電話里放聲大哭,就是不愿意小朱探視孩子。這一刻,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她因為家庭不和諧而堆積在心中的憤懣和痛苦。但這些情緒,顯然不能成為一位母親探視孩子的阻礙。于是我盡力安撫她的情緒,勸說她孩子健康成長需要媽媽,疼愛孩子就應多為孩子考慮。隨后又撥通李爸爸的電話,幸而老人家愿意,答應做李媽媽的思想工作。
愛恨既已被時間沖淡,對一位母親而言,孩子才是永遠的牽絆。
在多次協調和李爸爸勸說下,李媽媽終于同意了小朱的探視。未了避免再發生意外情況,小朱邀我陪同,我欣然而應。再見面時,縱然面對孩子奶奶表現得再云淡風輕,但一見到兩個孩子,小朱便上前緊緊抱住,失聲痛哭。愛恨既已被時間沖淡,對一位母親而言,孩子才是永遠的牽絆。我并未久待,看著小朱漸漸從情緒中走出,用玩具和微笑填充孩子們這一瞬間的美好,分不清心里是案件終了的欣慰,還是不忍看他們的別離,我悄然離去。后來,我又聯系了小朱幾次,得知一切安好。
寫在最后
少年時我也曾夢想白馬輕裘、仗劍天涯,現如今已近知天命,卻仍平凡普通家有老小。但手既握住法槌,便要盡力將案件辦好,能為當事人考慮周全,常懷惻隱之心,常為共情之事,在紛繁的工作中,安撫一顆受傷的心,點燃一縷信念的火,清除一些成長的障礙,保留一份最后的溫情。這,便也算是對社會的貢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