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賬“暗設”條件障礙 付款能否無限拖延
作者:海安市人民法院 孫江華 陸曉麗 發布時間:2022-07-12 瀏覽次數:3016
一些老板在與他人結賬時常常備注:欠A的賬,待第三人B歸還其債務后,再行向A支付。那么,如果B不還款,債權人A是否就無權要求償還債務呢?
近日,隨著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書的送達,一起類似上述情況的勞務合同糾紛案件落下帷幕。法院認為和泰公司單方做出限制,不對姚某發生法律效力,判決和泰公司支付姚某銷售提成47萬余元。
姚某曾為和泰公司銷售貨物,和泰公司按月支付相應的銷售提成。2019年1月,和泰公司法定代表人書面確認欠付姚某銷售提成67萬余元。同年5月,和泰公司確認欠付姚某銷售提成4萬元。6月,和泰公司法定代表人書面確認欠付姚某銷售提成14萬元,同時在該結賬單下方備注“此次結貳萬,待(第三人)拾貳(萬)質保金到賬給小姚。”
此后,和泰公司向姚某支付部分銷售提成。姚某訴訟至法院請求判令和泰公司支付其銷售提成47萬余元。
案件審理過程中,和泰公司認為2019年6月份的結賬單已經明確,余款應當在質保金到賬后給付,目前質保金未到賬,不應當支付該筆銷售提成。
海安法院審理后認為,和泰公司法定代表人雖在結賬單上簽署“此次結貳萬,待(第三人)拾貳(萬)質保金到賬給小姚”。但此系和泰公司單方做出的限制,對姚某不發生法律效力。質保金系和泰公司與案外人之間的法律關系,不能直接約束姚某,且姚某無法控制案外人的行為,如果允許和泰公司單方做出的限制成立,在案外人不支付質保金的情況下,姚某將無法得到銷售提成,明顯對姚某不利,違反了公平原則。因此,和泰公司無權依據其單方作出的限制拒付相應的銷售提成。遂判決和泰公司支付姚某銷售提成47萬余元。
一審后,和泰公司不服,提起上訴。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法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官點評】
案涉支付方式的限制表面上看似乎沒有問題,債權人也取得了相關結賬單,但仔細思考會發現至少存在四個問題:一是不符合合同相對性原理。根據合同相對性原理,合同的權利義務只應制約雙方當事人,現一方附條件引入第三人支付前提,與合同相對性原理明顯不符。二是與附生效條件民事法律行為的生效原理沖突。參照附生效條件民事法律行為的生效原理,一方當事人不當阻止所附條件成就的,視為相關民事法律行為生效。案涉結賬單實質上暗設條件阻礙相關行為生效,應認定付款條件成就。三是違背社會生活常理。姚某與和泰公司的債務人之間并無直接法律關系,按正常生活實際其不能制約次債務人,而其能實現自力救濟的機會亦微乎其微。要求以次債務人付款為條件顯然違反生活常理。四是背離公平原則。按形式邏輯推理,如案涉被告的付款條件有效成立,那么次債務人永遠不付款,和泰公司就有權永遠不向姚某付款,為其逃賬賴債提供方便之門,嚴重沖擊法律公平原則。綜上,和泰公司法定代表人備注的付款條件不應承認其效力,其債權人有權隨時主張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