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跑路”,“預付卡”變“廢卡”,如何維權?
作者:啟東市人民法院 高慧 發布時間:2022-06-16 瀏覽次數:4046
近年來,預付式消費受到一些消費者的青睞。但是,消費者在享受預付卡帶來的便捷和優惠的同時,經常遭遇商家人去樓空,預付卡成為一張廢卡的尷尬情況。
基本案情
某運動公司啟東店開展體育運動培訓,經營期間對外辦理會員卡業務,消費者以預付方式充值會員卡進行消費。朱某與該店簽訂入會協議,在該店辦理會員開卡、購買六個月無期限輪滑課程,價值2700元,但因個人原因一直未開卡。2021年10月,該店張貼《通知》,稱因與商場合約到期決定撤店,因雙方未能就退款事宜協商一致,朱某訴至法院,要求解除協議并要求退還課程費用。
啟東法院經審理認為,因某運動公司啟東店撤店停止營業,造成合同無法繼續履行,朱某的合同目的無法實現, 公司行為構成根本違約,合同符合解除條件,確認雙方合同解除。會員卡背面對于自動激活會員卡的條款屬于格式條款,被告公司未能舉證證明已就該條款向原告進行說明,并盡到提示告知義務,該條款不能作為雙方合同的內容,不能對朱某產生法律約束力。入會協議中所載的返還會員剩余會期金額時扣除手續費55元沒有依據,減輕了被告公司退款責任,對消費者不公平,該扣除手續費的條款對朱某不產生約束力。根據朱某提供的微信聊天記錄等證據可以認定朱某并未開卡上課且已將全部未使用過的裝備退還的事實,故會員費應全額退還。綜上,法院判決某運動公司啟東店退還朱某課時費及裝備費共計2700元。
法官提醒
當前,各種預充值會員卡消費模式給消費者帶來了諸多的實惠與便利。但是近兩年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線下培訓、健身房、美容美發店等多個營業場所無法正常運營,預付卡糾紛頻現。而此類糾紛雖然涉及人數眾多,但由于單個個體所涉金額不大,很多人覺得維權成本過高,往往選擇放棄維護自身的權益。
在此提醒消費者,遇到預付卡尚在有效期內商家關門停業的情況,要善于運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注重收集、整理相關證據,向當地消費者協會、工商部門投訴并尋求幫助,或直接向法院起訴。若案涉人數較多、金額較大可能涉嫌刑事犯罪的,應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同時,為了避免此類糾紛發生,消費者在預充值消費時,應主動、全面地了解商家的市場信譽和經營狀況,選擇規模較大、證照齊全、口碑良好、經營時間長且狀態佳的商家,對商家推出的各項優惠服務,更要仔細甄別,謹慎選擇。為了有效維權,消費者應注意保存好能夠證明相關事實及費用交付情況的相關證據,如合同、預付卡、收據、發票、付款記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