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智慧法院建設白皮書(2018-2022)
作者: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 新聞辦 發布時間:2022-05-30 瀏覽次數:49271
前 言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黨的十九大以來,數字經濟和數字政府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智慧法院建設蓬勃開展。2022年2月,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全面提升江蘇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指導意見》,全面推進江蘇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省政府相繼出臺《江蘇省“十四五”數字政府建設規劃》和《關于加快統籌推進數字政府搞質量建設的實施意見》,加快建設現代數字政府。2022年5月17日,全省數字經濟發展推進會議召開,提出要堅持把數字經濟作為江蘇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建設網絡強省、數字江蘇、智慧江蘇,助力打造全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新高地,為江蘇高質量發展插上數字化“翅膀”。5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了數字經濟法治論壇,開啟了數字法治國際合作的新篇章,數字經濟和數字政府建設的新要求對于智慧法院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明了發展的方向。
江蘇法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工作的重要思想,以促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為目標,堅持服務人民群眾、服務審判執行、服務司法管理、服務廉潔司法,大力推進“智服、智審、智執、智管”建設,建設了全面覆蓋、移動互聯、跨界融合、深度應用、透明便民、安全可控的人民法院信息化總體框架,初步建成以“全業務網上辦理、全流程依法公開、全方位智能服務”為主要特征的智慧法院,智慧審判“蘇州模式—千燈方案”等多項工作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周強院長肯定,3家單位、5名干警獲評全國法院信息化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自最高人民法院開展智慧法院建設評價以來,江蘇智慧法院建設指數一直位居全國法院前列并穩步上升,2021年居全國法院第2位。
為總結推廣江蘇智慧法院建設成果和經驗,省法院組織編寫白皮書,全面介紹2018年以來智慧法院建設情況和重點項目,選取十大典型事例,期待為正在加速推進的數字經濟、數字政府建設提供有益參考。
“行百里者半九十”,智慧法院建設永無止境。江蘇法院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中央、最高人民法院和省委決策部署,踔厲奮發、開拓創新、真抓實干,扎實推進智慧法院建設,加快數字化轉型提檔升級,努力以更高水平的數字正義推動高質量司法實踐行穩致遠,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服務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一、江蘇智慧法院建設的基本情況
江蘇歷來是案件大省,自2018年以來,全省法院案件數量持續上升,位于全國前列。2021年,全省法院共受理案件2048281件,同比上升16.79%,較2019年增長5.96%,其中新收案件1827946件,居全國法院第四位,案件總量保持高位運行。全省法院法官人均結案數261.3件,較2019年增長3.5件,蘇州、南京、宿遷法院人均超過300件。除人案矛盾突出以外,新類型案件層出不窮,人民群眾對司法的期待越來越高。上述情況,促使江蘇法院思考如何在法院工作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群眾訴訟、服務審判執行,破解面臨的司法難題。
2018年以來,江蘇法院在省委堅強領導和最高人民法院監督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大數據戰略和“互聯網+”行動計劃,堅持法院工作與全省發展大局同頻共振、司法體制改革與信息化建設協同發展,以促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為目標,以服務保障高質量司法實踐為主線,以推進審判執行工作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為路徑,堅持夯實基礎、守正創新,大力推進智慧法院建設,為服務保障大局、提升審判質效、規范司法管理、深化司法改革、提升司法公信提供科技支撐。
(一)加強組織領導,謀劃推進智慧法院建設高質量發展
省法院黨組高度重視智慧法院建設,多次召開會議,部署工作任務,指明江蘇智慧法院發展方向;成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全省法院信息化工作重大問題。省法院編制《江蘇法院信息化建設五年發展規劃》,將智慧法院建設納入全省法院工作重要日程,每年下發信息化工作要點。細化信息化標準規范,推動形成“全省一盤棋”的信息化架構。建立信息化預算項目備案制度,將信息化工作納入綜合考核范圍,加強宏觀指導、督查通報、試點創新、效果評估和經驗推廣。
(二)堅持大局意識,提升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水平
胸懷“國之大者”,始終把法院信息化建設放在大局中謀劃考量,堅持以信息化助推全省法院高質量司法實踐,服務保障江蘇高質量發展。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法院信息化大顯身手。省法院開發全國首個互聯網庭審小程序“互聯網開庭”平臺,南通中院自主研發“支云庭審系統”,將線下庭審“搬”到線上,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期間“訴訟服務不打烊、審判執行不停擺”,為統籌疫情防控和審判執行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緊盯互聯網發展趨勢,積極推進在線訴訟。疫情以來,全省法院共開展在線庭審302705場。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重大部署,省法院自主研發全國首個“套路貸”虛假訴訟智能預警系統,實現對疑似“套路貸”違法犯罪人員和案件的自動識別預警,為全省法院“套路貸”虛假訴訟專項治理和江蘇非法金融活動專項治理工作提供有效支撐,被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為唯一試點法院,入選中國法治藍皮書。開展數助決策工作,加強司法大數據研究應用,南通中院成立全國首家“數助決策”地市級實踐基地。
(三)堅持司法為民,助力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
圍繞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以對內服務法官、對外服務群眾為目標,搭建起以訴訟服務大廳、訴訟服務網、12368訴訟服務熱線系統、自助訴訟服務終端等線上線下為一體的訴訟服務體系,全面建成全省法院“廳網線巡”立體化訴訟服務渠道,有效提升訴訟服務品質。牽頭建成包括“微救助”“微保全”等系統的“江蘇微法院”,打造江蘇法院司法服務“微品牌”,提供方便人民群眾使用的“微服務”。助力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數字化、智能化,積極構建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在線調解、網上申訴信訪等線上糾紛預防化解體系,完成自建“微解紛”平臺改造,推動實現糾紛解決的一平臺接收、多元化調處、全鏈條解決。在江蘇政務服務網開通“江蘇法院旗艦店”,入駐長三角“一網通辦”平臺,持續拓展長三角地區法院司法協同范圍。
(四)強化創新驅動,推動審判執行工作質效提升
圍繞制約審判質量效率的突出問題,整合、拓展應用系統和數據資源,推動審判執行提質增效。持續深化全流程網上辦案,推動工作流程再造、節點管理。緊緊抓住智慧法院的“牛鼻子”工程,全面推進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及深度應用,形成“基層法院本地分散掃描+中院自動編目集中校對”工作模式,無紙化辦案“蘇州模式—千燈方案”被廣泛推廣。鹽城中院建設審判執行全流程節點信息化管控系統,被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為全國審判流程標準化建設試點單位。宿遷中院建設司法文書“智達”系統,有效緩解“送達難”問題。聚焦業務協同,建成環資、道交、減刑假釋等一體化司法協同辦案平臺,積極參與全省政法大數據平臺建設。推進“智慧執行”和 “854模式”深度融合,積極推行“無紙化”執行,建成“N個一鍵”流程機器人智能系統、執行音視頻統一管理系統、“微執行”系統、執行標的物精細化管理系統等執行信息系統,不斷提升執行智能化水平。無錫法院推進“物聯網+執行” 創新應用,實現對被查封財產和涉訴企業的“活”查封、“快”處置、“智”監管,開創善意文明執行新路徑。
(五)拓展應用領域,有效提升法院管理智能化水平
針對司法權制約監督新形勢,運用信息技術打造“數據鐵籠”。上線院庭長監督管理系統,為院庭長履行監督管理職責提供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徐州中院以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試點為契機,研發智慧監督預警平臺,推動技術手段與查糾問題等環節深度融合。南京中院研發特殊代理人預警系統,提升對法院離任人員從事律師職業風險的甄別能力。建設微法院干警端,為全省法院干警提供移動辦公辦案服務。建成全省法院電子檔案三級共享系統,實現電子檔案異地查詢。建成全省法院人事管理信息系統、書記員管理系統、離退休干部管理系統,實現各類人員信息管理全覆蓋。研發應用司法行政綜合管理、費款核算管理等軟件,推動司法行政管理電子化、精細化發展。南通中院自主研發智慧警務系統,被確定為全國法院建設試點單位。南京中院研發在線旁聽評議庭審系統,落實人大代表“選案旁聽”制度
(六)完善保障機制,為智慧法院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建成覆蓋審判執行、司法政務、信息化管理等六類數據的數據中心,實現全省核心業務數據的集中管理、應用與服務,為各類上層應用提供可靠的底層支撐。建設“司法鏈”江蘇節點,上線運行裁判文書、程序性文書及相關簽章文書的真偽核驗應用場景,以全國高院第一名的成績入選國家級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單位。省法院推進可視化質效型運維管理平臺建設,提升信息系統運行數據獲取的自動化水平和數據的準確度、及時性,初步建立質效型運維管理體系。建立江蘇法院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專業人才庫,確定42名首批專業人才,促進提升信息化建設專業水平。
二、江蘇智慧法院建設的思路舉措
江蘇法院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推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與法院業務的融合創新應用,充分挖掘利用司法大數據資源,面向智慧服務、智慧審判、智慧執行、智慧管理提供智能輔助支持,大力推進審判執行核心業務全流程網上辦理,不斷提升司法為民、便民的深度、廣度和精細化程度,為全面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賦能。
(一)全面升級“智慧服務”,減輕群眾訴訟負擔
江蘇法院緊緊圍繞司法為民宗旨,把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公平正義的期待擺在智慧法院建設的突出位置,推進現代科技廣泛應用于訴訟服務領域,不斷創新信息化便民利民舉措,讓群眾更加充分地享受到法院信息化帶來的“數字紅利”。
1. 助推一站式建設成效明顯。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重大變化,人民群眾對司法的需求更加多元,在解決矛盾糾紛方面,不僅希望結果公正,還希望解紛途徑更多樣、方式更便捷、成本更低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這為推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江蘇法院認真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積極運用信息技術提升糾紛解決質效和訴訟服務水平。
全省法院以建設“集約高效、多元解紛、便民利民、智慧精準、開放互動、交融共享”的現代化訴訟體系為目標,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將一站式建設的職能、系統、平臺等高度集成融合,為當事人提供不見面、一站式的“云”上解紛服務,降低當事人參與訴訟的時間和經濟成本,有效滿足了人民群眾多元司法需求。省法院分別與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中國銀保監會江蘇監管局建立金融糾紛、銀行保險領域糾紛在線訴調對接機制,及時化解矛盾糾紛。
省法院建設訴訟服務指導平臺。為抓好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發揮訴訟服務質效評估指標數據“晴雨表”和“指揮棒”作用,建設全省法院訴訟服務指導平臺,自動生成相關指標,并圍繞各類指標數據進行專題分析,通過對指標數據異常情況的自動監測、全程監管、評估分析,對多元解紛、分調裁審、立案服務等工作的節點監管、實時溝通和指導協調,實現對全省法院訴訟服務工作的精準指導和智能化管理。
省法院建設在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江蘇微解紛”。推進解紛平臺線上集成,把各類調解平臺與“江蘇微解紛”對接,將調解組織和調解人員等各類解紛資源集成起來,將協商、評估、調解、訴訟等解紛方式對接起來,將委派調解、司法確認、立案、速裁快審等流程貫通起來,形成縱橫聯動、開放融合、集約高效的糾紛解決網絡。“江蘇微解紛”平臺匯聚了全省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仲裁機構的調解、仲裁、訴訟、信訪等多種解紛資源,以PC端和微信小程序兩種方式,提供一鍵分流、在線調解、風險評估、特邀調解、案件流轉、司法確認、在線立案等一站式解紛服務。平臺自上線以來,累計立案14.9萬件,已結案件12.5萬件,調解成功案件5.9萬件,入駐調解員8319人,入駐調解機構3588家,累計訪問次數達1080萬次。
省法院建設江蘇移動微法院平臺。運用移動互聯技術,充分發揮“微信+”的技術和平臺優勢,通過微信小程序打通法院線上線下訴訟服務流程,為公眾提供案件查詢、訴訟風險評估、在線立案、申請執行、智能問答等便捷的司法服務,進一步打破群眾參與訴訟的時空限制,方便隨時隨地辦理相關事項。平臺入駐江蘇政務服務平臺、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平臺。目前累計注冊用戶54713人,訪問量達310萬余次,有效緩解了群眾訴累,促進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2. 在線庭審模式鞏固拓展。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全省法院積極運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通過在線訴訟依法及時高效審理執行各類案件,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間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益,有效減少了人員聚集,實現了“審判執行不停擺、公平正義不止步”。
省法院上線互聯網庭審小程序—“互聯網開庭”平臺。通過該平臺,訴訟參與人互不見面,只需一部手機或電腦就可以隨時隨地實現線上開庭、調解和詢問,平臺提供實時音視頻交互、預約開庭、多方禁言、證據材料和筆錄共享、舉證質證、語音轉寫、遠程手機簽名、全程錄音錄像及多種庭審視頻模式等功能,最大限度地消除了當事人異地訴訟的不便。省法院下發《關于進一步推進在線訴訟工作的通知》,推動人民法院“三大在線訴訟規則”貫徹落實。今年疫情期間共通過平臺化解糾紛105788起,極大減輕了當事人負擔。蘇州法院開發異步質證系統,探索“異步質證+同步庭審”辦案新模式,有效縮短庭審時間,提升一次庭審成功率。
南京江北新區法院建設“政通人和”行政爭議化解平臺。該平臺融多元化解、在線訴訟、信息共享、數據分析等功能于一體。對于行政相對人,提供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可實現調解資源在線選擇、在線立案、在線庭審、在線送達等功能;對于行政機關,提供信息共享和智能研判服務,可實現在線參與庭審、協調案件、共享最新行政法規、在線司法建議等功能,通過加強府院互動和多部門協同,有效預防和促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自該平臺運行以來,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率、調解成功率、服判息訴率均得到顯著提升,該院行政法官人均辦案量上升至全省第一,以行政審判數字化助力市域治理現代化取得積極成效。
3. 便民利民舉措不斷創新。江蘇法院始終堅持人民立場,以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作為智慧法院建設的重要價值追求,運用信息技術創新推出一系列便民利民舉措,不斷提升司法的“溫度”。
省法院及部分法院建設聯系法官功能。針對由于當事人無法及時聯系到法官而影響訴求表達、不利于服判息訴等問題,省法院、南京中院等法院建設聯系法官功能,實現當事人、代理人與案件承辦人之間的異步信息交互,提供了除電話、約見之外的又一種有效的溝通聯系手段,破解當事人與法官聯絡的“時空壁壘”,極大地緩解了當事人(代理人)“聯系法官難”的問題。
省法院上線運行“江蘇微保全”平臺。申請保全是當事人維護訴訟權益的一種有效方式。平臺將線下傳統保全轉為線上,用戶通過微信小程序隨時隨地申請保全,一鍵上傳保全材料,保險機構在線同步審核保全材料,用戶在線簽署保單,電子保函一鍵送達法院,并提供風險評估預警功能,覆蓋資產轉移風險、財產擔保風險、錯誤保全風險等關鍵領域,實現了保全的全流程網絡化、信息化,在解決當事人保全難、詢價難的同時,縮短了交流溝通和審核時間,提升了辦案效率。自2020年上線以來,平臺累計使用人次達34萬。
省法院開發應用電子票據系統。該系統外接全省政務系統,當事人可以通過手機短信或登錄江蘇政務APP,隨時隨地查看打印訴訟費、執行費等票據;對接法院辦案系統,承辦法官可以在內網電腦上實時瀏覽當事人繳費情況;提供一鍵入檔功能,法官可以實時將票據信息歸入案件電子卷宗;支持線上繳費,訴訟費交納通知書上打印交費二維碼,當事人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交納訴訟費。
(二)加速推進“智慧審判”,實現審判智能化水平跨越式發展
江蘇法院著眼于將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與審判工作深度融合,幫助辦案人員更好地查明事實、尋找法律,減少事務性工作,支持解決審判工作中遇到的難題,為辦案提供有力的支撐保障。
1. 智能輔助應用為辦案提質增效。隨著案件數量持續增長、法官工作壓力不斷加大,如何采取有效方式服務法官辦案,提高辦案質效,一直是擺在江蘇智慧法院建設面前的首要問題。江蘇法院積極整合拓展應用系統和數據資源,最大限度地減輕法官非審判性工作負擔,讓法官專注于審判核心事務,為法官“松綁減負”。
大力推動智能化輔助普及應用。近年來,全省法院全面推進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和深度應用,探索通過OCR自動識別和信息項智能回填、文書制作左看右寫、簡易文書智能生成等智能化輔助應用,提升辦案效率;建設了全省法院專題案例知識庫平臺和案例檢索報告智能輔助生成系統,構建統一的案例知識庫和法律法規庫,實現類案推送和案例檢索報告輔助生成;推出法官語音助手,用智能語音識別、人工智能技術等替代傳統的人工輸入,減輕法官、審判輔助人員的辦案負荷,有效緩解案多人少矛盾,提升司法效率。
全省法院積極探索無紙化辦案模式。昆山法院千燈法庭在“智慧審判蘇州模式”基礎上,推行無紙化網上辦案,從立案、審理、裁判到結案歸檔等各環節業務均依托案件管理系統、訴訟材料收發系統等平臺實行網上辦理,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網上流轉,辦案人員在網上簽收、網上閱卷、網上審批、網上處理,紙質卷宗交中間庫保管,不再流轉直至歸檔,辦案全過程網上留痕,并將非核心審判業務、審判輔助事務集約化管理和社會化外包,推動了審判流程再造,形成了可復制、易推廣的智慧審判一體化解決“蘇州模式—千燈方案”,有效提升人均結案數量,縮短了案件審理天數。徐州中院整合改造現有編目、掃描、中間庫等場所,建成審判執行輔助事務中心和智能檔案庫房,針對不同業務庭的工作特點,安排技術人員提供現場化、貼身式的技術保障,幫助一線干警盡快熟悉無紙化場景應用。
南京中院建設家事案件智能化要素式審判系統。為深入推進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南京中院立足家事審判實際,形成家事案件智能化要素式審判系統和家事糾紛暴力危機預警系統雙核驅動,方便當事人高效便捷訴訟,便利法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推動實現價值取向兼顧化、在線審理有序化、審理過程規范化的“雙驅、兩便、三化”家事糾紛電子訴訟新模式。系統上線后,家事案件平均審理天數明顯降低,調解撤訴率大幅提高,有效實現了以電子訴訟帶動家事案件審判效率和質量雙提升。
省法院運行全國首個“套路貸”虛假訴訟智能預警系統。為有效防范和打擊“套路貸”虛假訴訟,江蘇法院探索建立虛假訴訟智能算法模型,自主研發了 “套路貸”虛假訴訟智能預警系統,實現對疑似“套路貸”違法犯罪人員和案件的自動識別和預警。截至目前,全省法院干警使用智能預警系統502.7萬人次,成功識別出5級高風險放貸人5776人、4級風險放貸人6754人,從175萬余件民間借貸等七類案由一審案件中識別出疑似“套路貸”虛假訴訟案件32962件,有力支撐了江蘇省非法金融活動專項治理工作和江蘇法院“套路貸”虛假訴訟專項治理工作,該系統成功入選2021年度法治藍皮書。
2. 科技助力案件管理模式創新。對辦案流程、辦案數據、辦案行為進行有效管理,是審判工作依法高效開展的必要條件。當今社會,信息技術尤其是大數據技術被廣泛應用到社會管理的各個方面。江蘇法院積極借助信息化手段推進案件管理的可視化,努力讓司法活動更加直觀、清晰、更加全面地展示在法官、當事人和社會公眾面前。
無錫中院研發運用區塊鏈案款管理系統。該系統將申請執行人賬戶信息、執行款到賬信息、執行款發放審批信息等數據全程上鏈,通過對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鏈平臺,將執行款從銀行入賬到審批發放的全流程節點信息進行存證校驗,可以確保執行款信息安全可靠可追溯。
蘇州中院建設破產案件管理系統。蘇州“融暢”破產案件管理系統,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前沿信息技術,融合可視化的立體流程管理系統、開放性的資產監管系統、多維網絡債權人會議系統以及動態破產資源信息庫,實現辦案流程可視化、資產對接精準化,進一步提升了破產審判的信息化水平,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3. 信息化輔助攻堅解決“送達難”。針對當事人送達地址不明確、拒絕接收導致送達失敗的情形,江蘇法院積極開展電子送達工作,加強與外部信息的聯通對接,積極推動解決長期困擾當事人和法院的“送達難”問題。截至目前,全省法院共實現電子送達760萬次。
宿遷中院打造智能化送達系統。宿遷法院“宿法智達系統”,支持微信送達、短信送達、郵寄送達、直接送達、公告送達等法律規定的全部送達方式,并充分利用地址大數據,合理規劃送達地址,優先使用電子送達等方式,提高送達效率。同時文書送達的發起、實施、結果等流程節點,均會在系統中全程留痕。系統自2020年啟用以來,每年完成幾十萬次送達任務,每個案件法官只需2-3分鐘時間發起任務,其他工作全部由送達中心完成,送達成功率、效率大幅提升。
鎮江中院構建集約化送達平臺。鎮江法院與鎮江郵政合作,打造“收轉發”一體化集約送達平臺,徐州法院與中國郵政公司深度合作,建成“云融”集中送達中心,建立集約管理、分層推進、智能送達、全程記錄、一鍵呈現的一體化送達服務體系,推動破解“送達難”。
4. 業務協同打破“數據孤島”。系統集成度不夠高,各類系統互聯互通不足,是法院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需要著力避免的突出問題。隨著應用系統數量持續增加,江蘇法院高度重視整合系統應用、推進內外部數據資源共享,充分釋放數字效能。
省法院建設一站式辦案系統。把各部門業務系統模塊化,將原有系統獨立的業務辦理模式以及應用功能進行梳理與再造,統一整合進入一站式辦案系統,形成統一的進出口,實現業務與信息之間的聚合共享。
省法院上線環資審判一體化平臺。運用信息化手段支持環境資源審判“9+1”機制改革,借助全省法院環境資源審判信息管理系統,構建環境資源審判事務信息、涉訴維穩信息傳輸通道,加強與省生態環境廳等外部單位業務協同,實現數據共享與聯合治理,提升環境司法服務保障經濟發展的能力和水平,開發環資案件可視化子系統,為環資審判提供決策參考。
省法院推進協同辦案系統建設。配合最高人民法院建設知識產權案件上訴案卷在線移送平臺,加強與公安、檢察、司法行政部門的數據對接,推進政法協同辦案平臺建設,同時打通與監獄管理部門的接口,建立減刑、假釋案件辦理平臺,實現法院內部系統與外部服務應用之間的高效協同。
(三)全面打造“智慧執行”,助力破解“執行難”
查人找物難、監督管理難,是執行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江蘇法院著眼于現代科技與執行工作的深度融合,運用信息系統為法院執行工作人員提供網上辦案、查人找物、財產處置、失信懲戒、信用修復、信息公開和指揮協同等服務,為執行工作提質增效。
1. 執行信息系統不斷完善。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應用為目的”的原則和“邊建設、邊使用、邊完善”的思路,推進執行工作信息化轉型升級,推動智慧化執行協同高效。
全省法院推進執行指揮中心實體化運行“854模式”。整合執行人財物信息資源,實行扁平化、集約化、標準化、可視化管理,形成“更快、更強、更高”的現代化執行體系,推動實現公平正義“最后一公里”加速抵達。
全省法院完善執行辦案系統功能:
(1)省法院圍繞辦案自動化、集約化、智能化需求,構建執行案件要素庫,實現執行立案信息自動回填、執行案件繁簡智能識別、執行事項集約化辦理、傳統查控信息自動回填、網絡查控結果智能過濾和控制自動發起、終本案件卷宗信息智能核查等核心功能,解決執行案件要素信息利用率不高、執行辦案事務性工作過多等問題,提升執行能力。
(2)省法院上線關聯執行案件智能查詢系統。系統實現對全部關聯案件的一鍵智能檢索,助力執行法官系統分析被執行人信息,科學研判案件情況。探索建立關聯執行案件智能體系,拓展“點對點”網絡查控系統的覆蓋范圍,為切實解決“執行難”提供信息化支撐。
(3)省法院上線保全到期提醒模塊。根據審判和執行法官在系統中登記的保全財產控制信息,系統在控制到期前30天、15天、7天分別向審判案件承辦人、書記員和申請人發送手機短信提醒,避免因錯失續封、續凍的時機導致保全財產流失情況的發生,導致判決后無財產可執行情況出現,有效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
(4)南京海事法院建設船舶執行查控系統。船舶司法扣押對保障海事案件當事人合法權益至關重要。船舶執行查控系統由船舶查詢、船舶扣押、扣押回執、扣押跟蹤、船舶動態五部分組成,既能滿足審判業務部門在審案件船舶信息查詢功能,也能實現船舶扣押對船舶動態掌控、法律文書送達的需要,讓原先需要一天或數天才能完成的船舶扣押,只需短短幾十秒即可在線“一鍵”實現,為全國海事法院船舶執行查控貢獻了“江蘇智慧”。
推動執行全流程無紙化辦案。以執行案件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和深度應用為基礎,依托圖文識別及語義分析技術,為立案回填、文書自動編目、文書撰寫、卷宗查閱、結案、歸檔等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的支持和服務,實現執行案件辦理過程中的材料全部電子化,突破以承辦人為核心的辦案模式,將執行業務集約化、模塊化處理,通過協作強化專業分工。
2. 執行信息化內外聯動格局有效建立。部署執行實體化系統、執行值守系統,初步實現上下一體聯動、內外協調統一的執行指揮中心實體化運行機制。
南京中院等法院建成移動執行系統。該系統深度對接PC端執行系統、網絡查控系統、執行案款管理系統、電子卷宗系統,實現執行業務工作流程由內網PC端向專網移動端拓展,進行跨網系信息共享和業務聯動,內網與專網數據同步更新,支持法官隨時隨地辦理執行案件。
省法院建成“點對點”查控系統。該系統支持與本地公積金管理中心、不動產登記數據中心等各單位之間建立專線網絡,形成網絡查控信息資源共享、區域聯動協作機制,以標準化的數據格式向本地協執單位發送查控要求,本地各協執單位完成查控后反饋協助查控結果。
省法院建成“一案一帳號”費款管理系統。每一個執行案件款對應一個專門的銀行賬號,申請人和被執行人進行收款、繳款時,都可通過此賬號進行交接轉移,確保賬目清晰,案款的流轉陽光透明。研發“被執行人信用碼”查詢平臺,為企業和個人信用公開和修復提供新途徑。
3. 執行權運行不斷規范。實現執行案件全程留痕、全程監控、全程公開,最大限度地堵塞執行工作機制“漏洞”,壓縮暗箱操作空間。
無錫中院研發執行案件全流程節點監管系統。該系統將執行流程標準化的觸角延伸至執行工作各方面、各環節,將辦案活動由線下轉向線上,將信息采集由事后向事前和事中延伸,規范執行人員行使裁量權的邊界和尺度。辦案人員必須按照流程節點開展執行工作,查控、查封、扣押、處置等每個步驟都必須嚴格按照規定流程和期限進行,保證執行工作規范有序進行。
(四)積極推進“智慧管理”,有力助推司法改革順利進行
最高人民法院周強院長提出, “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設是人民司法事業發展的‘車之兩輪、鳥之雙翼’”。江蘇法院針對司法改革提出的實際需求,堅持向信息化要質量、要效率、要公信,著力提升信息化服務保障和監督管理水平。
1. 提升數據服務能力。審判管理是人民法院審判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規范、保障、促進、服務審判執行工作,推動審判執行能力、審判質效、司法公信力提升的作用不可替代。江蘇法院著眼于現代科技與管理決策的深入融合,及時匯集處理各種管理信息,通過數據展示、量化評估、可視化管理的新模式,推動審判管理各項工作更加科學規范高效。
省法院建設全省法院數據中心。江蘇法院依托“云平臺”,建設全省法院數據中心,實現全省法院核心業務數據的治理、管理、應用與服務,為各類上層應用提供必要的底層支撐,解決上層應用系統建設時數據取不到、不標準、對接難等問題。
省法院打造審判質效報表系統。以江蘇法院大數據中心為基礎,搭建滿足三級法院需求的審判質效報表系統,實現對數據資源的統一管理服務。通過智能檢索入口,提供一站式常規報表檢索功能,滿足指標統計、數據反查和報表下載等服務,同時結合語義分析技術,準確推測用戶意圖,為各級法院提供專業、豐富、實用、精準的數據查詢和分析服務。
省法院建設司法大數據智能分析系統。支持對全省法院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的深度應用和分析,對裁判文書、公文等數據進行解析,與各內網網站對接后實現便捷查詢。推進數據可視化,可視化頁面支持自定義展示、質效指標快速查閱、駕駛艙大屏實時數據展示,具備態勢分析生成能力,可以實現態勢分析報告生成和個性化訂閱。系統利用法院案件數據信息,結合外部數據,圍繞人民群眾關注或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輔助決策分析,形成具有針對性的專題報告,為決策提供智能、多元、動態的司法大數據服務。
省法院建設統一數據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匯聚全省法院海量業務數據信息,統一提供數據共享交換服務以及各類數據接口服務。一方面,為數據統計管理人員提供數據資源申請審批、數據日志查詢、數據質量報告等管理服務;另一方面,為中、基層法院及其他外部單位提供數據資源目錄查詢、數據資源申請、開發接口申請、數據質量反饋等共享服務。
省法院建設數據質量監管系統。提升全省法院數據產生源頭的規范化和智能化管控能力,建立全生命周期監控的主數據管理機制并細化完善數據質檢規則,健全案件、人員核心信息項數據質量管控體系,加強裁判文書等核心信息數據質量管控力度。系統實現數據質檢結果查詢、數據質量報告、數據質檢規則配置、數據質量概覽等功能,為數據質量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2. 促進制約監督常態化精細化。司法責任制改革后,放權與監督脫節問題有所凸顯。江蘇法院針對司法權制約監督新形勢,充分運用信息化全程留痕、運轉高效的特點,打造“數據鐵籠”,提升從海量數據中自主發現問題的能力。
省法院打造審判管理可視化平臺。提升審判管理智能化精準化水平,集成審判業務系統數據。建立審判管理工作平臺,為院庭長加強審判管理工作提供輔助參考能力,并在辦案系統嵌入個案監管平臺,實現對“六類案件”的在線監管,提升院庭長個案監督管理的規范性。
鹽城中院建設審判執行全流程節點信息化管控平臺。管控平臺將從立案到結案歸檔的全部流程節點的工作標準、時限要求、操作規范嵌入辦案系統,發現違規現象,立即作出提示、預警、設卡乃至鎖定。科學設定管控方式,將所有管控節點,區分為重點節點和一般節點進行分級管控,確保審判執行工作任務優質高效完成。
省法院建設特殊代理人預警系統。為深化推進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果應用,杜絕法院離退休干警、在職法官近親屬、離職審判輔助人員等特殊人員以律師身份代理法院管轄案件的現象,研發上線了“特殊代理人預警提示系統”,為審判人員在立案審理期間提供有關人員信息的預警提示,推動加強法院干警隊伍廉政建設。
揚州中院建設員額法官績效智能評估系統。根據不同業務庭、員額法官、案件類型進行評估,全面分析不同時段、不同業務庭、不同法官的工作量分布,對工作效率進行全面考核評估。將評估結果作為考核依據,使考核更加公平,數據更加準確,工作更加簡便。
3. 完善網上辦公辦案系統。江蘇法院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手段,為工作人員提供統一、高效、共享、可擴展的協同辦案平臺,推動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優化重組,盡可能地超越時空限制,建設精簡、高效、透明的運作模式,全方位提供優質、規范、透明的管理與服務。
省法院建設微法院干警端。微法院干警端依托于江蘇移動互聯微法院系統建設,是面向全省法院干警的移動辦公辦案小程序平臺,也是全國法院首個法院干警端小程序。平臺以法院干警的需求為導向,以滿足現實需求為目標,積極為全省法院干警提供移動辦公辦案服務,包括工作臺、即時溝通、送達管理、在線執行管理、文書助手、公文審批等功能,使其切實成為服務干警辦公、辦案的便捷工具。
省法院建設政務微信平臺。重點解決法院內部移動辦公、即時溝通、遠程音視頻會議、協同辦公等問題,為干警提供快速溝通、工作協同服務。目前,政務微信在全省擁有21837名干警用戶,平均每日活躍用戶4500人。
推進移動辦公辦案系統建設。部分法院將法院內部辦公和辦案系統延伸到移動端,支持法院干警在外出條件下能夠隨時隨地辦理辦公和辦案業務,促進工作質效提升。比如,鹽城中院建設移動辦案平臺,依托定制平板終端,通過移動專網與法院業務平臺全面對接,深度融合審判、辦公、電子卷、法官會議等應用,整合各類信息資源,覆蓋案件管理、文書撰寫、事項審批、法官會議等日常工作場景,打破“信息孤島”,有效縮短了辦事時間,提高了辦案效率;南通中院自主研發“支云庭審系統”,將線下庭審“搬”到線上,在疫情防控期間保障審判工作開展上,發揮了巨大作用。
4. 促進司法管理科學規范。江蘇法院積極拓展司法管理應用,著力拓展法院辦公系統模塊,滿足各部門事務性工作信息化需求,有效提升法院管理智能化水平。
淮安中院推廣智慧后勤管理。在綜合事務方面,改變以往的后勤管理方式,構建“智慧后勤”新模式,建設統一工作界面,整合各類應用,讓后勤更智能、更便捷、更科學,同時打造智慧辦公系統和固定資產管理系統,讓法院日常辦公中的所有流程均在PC端或手機端完成處理,提高后勤服務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水平。
南通中院建設智慧警務大數據平臺。通過對來院人員人證比對、信息篩查實施出入管控,通過視頻拾音監控實時掌握法院各重點場所情況,通過云臺實現外出押解執行警務指揮聯動,為司法安全提供信息化、智能化警務保障。
三、江蘇智慧法院建設的工作展望
當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為全面加強智慧法院建設提供了重大機遇。江蘇法院將以更實舉措、更實作風推動全方位智能化、全系統一體化、全業務協同化、全時空泛在化、全體系自主化的人民法院信息化 4.0 版建設,全面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務。
下一步,江蘇法院將全面樹立數字化思維,著力打造 “江蘇數字法院提升工程”,以智能化應用工程、精準化數據工程、主動型網安工程、質效型運維工程、體系化基礎工程等五項工程為主體,全面推進江蘇法院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助力我省數字經濟、數字政府建設。一是大力推進智能化應用工程,著力解決目前信息化系統智能化程度不高,輔助辦案效果不明顯的問題。二是全力打造精準化數據工程,著力解決數據不全、數據不準、數據運用率不高的問題。三是系統構建主動型網安工程,著力提升主動發現問題的能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從技術上全力保障,從機制上堵塞漏洞,牢牢守住網絡安全底線。四是健全完善質效型運維工程,著力構建質效型運維管理體系,全面展示運維保障的運行狀態和應用水平,全面提升運維水平。五是全面夯實體系化基礎工程,著力解決信息化建設基礎不牢固,制約智慧法院整體發展的問題。
附錄
江蘇智慧法院建設十大典型事例
目錄
1. 建設智能預警系統 助力防范“套路貸”虛假訴訟
——江蘇高院“套路貸”虛假訴訟智能預警系統
2. 加強區塊鏈司法應用 促進司法公信力提升
——江蘇高院區塊鏈平臺應用系統
3. 建設一站式維權平臺 打造全域訴服體系新動能
——蘇州中院“全域訴訟服務系統”
4. 推進電子卷宗同步生成和深度應用 夯實無紙化辦公辦案基礎
——蘇州中院“數據加工工場”系統
5. 推進內外網系統融合應用 打造智慧庭審新模式
——南通法院“支云”庭審系統
6. 打造智慧警務云平臺 推進警務管理規范有序
——南通中院“智慧警務云平臺”
7. 織密信息“防護網” 切實防范廉政司法風險無疏漏
——南京中院“特殊代理人預警系統”
8. 探索物聯網技術司法應用 創新智能化執行新途徑
——無錫中院“物聯網+執行”系統
9. 管理更“智能” 改革生“效能”
——鹽城中院審判執行全流程節點信息化管控平臺
10. 智慧送達 開啟集約送達新模式
——宿遷中院“宿法智達”系統
1. 建設智能預警系統 助力防范“套路貸”虛假訴訟
——江蘇高院“套路貸”虛假訴訟智能預警系統
【基本情況】
“套路貸”是黑惡勢力違法犯罪的常見形式和斂財的重要手段,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和迷惑性,套路手法不斷翻新,防范和識別難度大。為服務法官更加科學、準確地甄別“套路貸”虛假訴訟案件,服務精準打擊“套路貸”虛假訴訟,助力“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深入開展,切實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江蘇高院在全國法院率先建設“套路貸”虛假訴訟智能預警系統,
智能預警系統包含系統首頁、態勢分析、人群畫像、風險放貸人預警、已結案件預警、綜合檢索、訴訟代理人分析、重點關注、工作成果、職業放貸人名錄、文件資料等功能模塊,依托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技術,實現風險人員、風險案件的智能識別與預警,輔助法官快速甄別發現“套路貸”虛假訴訟。
【主要成效】
智能預警系統運用云計算、大數據和智能算法等技術,通過匯聚和分析法院內部數據和外部數據,構建“套路貸”虛假訴訟案件算法模型,設置民間借貸、債權轉讓等案由的監督識別點,建立對“套路貸”虛假訴訟案件和當事人的大數據智能畫像,實現“套路貸”虛假訴訟自動預警、科學認定、全面打擊和源頭防范,幫助法官在辦案中精準高效地甄別防范“套路貸”虛假訴訟。
自系統上線以來,江蘇法院干警共使用502.7萬人次,成功從2013年以來的118萬余名原告中,識別出5級高風險放貸人5776人、4級風險放貸人6754人,從175萬余件民間借貸等七類案由一審案件中識別出疑似“套路貸”虛假訴訟案件32962件,有力支撐了江蘇法院“套路貸”虛假訴訟專項治理工作和江蘇省非法金融活動專項治理工作。該系統順利通過法研院測評,并成功入選2021年度法治藍皮書,江蘇高院被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確定為智能預警系統全國唯一試點法院。
【典型意義】
“套路貸”虛假訴訟智能預警系統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對民間借貸類案件涉“套路貸”虛假訴訟風險進行測算,是司法大數據發揮積極作用的重要體現。該系統基于海量數據基礎所進行模塊化分析,智能預警矛盾風險隱患關鍵節點動態,為發揮司法職能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加強區塊鏈司法應用 促進司法公信力提升
——江蘇高院區塊鏈平臺應用系統
【基本情況】
江蘇高院認真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加強區塊鏈司法應用的意見》,積極參與最高人民法院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工作,結合工作實際,提出了“完善存證驗證服務、探索智能合約應用、推進跨鏈融合制度、建立可信操作體系”四個方面8個創新應用點,助力法院業務高質量發展。在2021年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任務中,江蘇高院榮獲全國高院試點任務第一名的優秀成績。
基于司法區塊鏈平臺,將案件辦理全過程相關業務節點生成的法律文書上鏈存證,實現無紙化辦案場景下電子卷宗的安全可信。提供統一的核驗平臺,為訴訟參與人提供法律文書的真偽驗證。在知識產權確權應用中,將各類電子證據材料信息納入司法區塊鏈中,上鏈成功后返回存證哈希、存證證書等數據,從源頭上杜絕材料被篡改的可能。在案款可信監管應用中,對案款各類關聯信息進行實時存證,確保操作可信。
【主要成效】
系統能夠實現自動簽章文書、裁判文書、送達文書等相關法律文書的上鏈存證及相關文書的在線核驗應用;以知識產權案件為切入口實現對知識產權的確權、固證及驗證;以案款發放全流程監管為目標,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案款發放全過程的可管控、可監督、可追溯。
截至目前,江蘇法院區塊鏈節點已經存證電子材料、業務信息等數據377.9萬份,上鏈法院83家。為法官、當事人、代理人、律師等各類人員提供全流程安全可信的訴訟服務應用。
【典型意義】
區塊鏈平臺應用系統依托司法機關主體信用,充分發揮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不可撤銷、公開透明、可靠性強的特點,以及管理成本低、便于追蹤、安全性高的優勢,為審判文書等材料存證、驗證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在法院的文書存證驗證方面具有潛在的巨大價值。該系統實現了電子證據在司法領域的可信流轉,能夠有效幫助法官破解電子證據的認定難題,高效查明案件事實,提升審判效率。同時,有利于降低當事人的維權成本,并進一步規范線上行為。
3. 建設一站式維權平臺 打造全域訴服體系新動能
——蘇州中院“全域訴訟服務系統”
【基本情況】
2019年10月8日,蘇州法院在全國率先上線“全域訴訟服務系統”,旨在打造“全市域、全通道、全事項、全時間”的訴訟服務體系。該系統充分融合線上、線下各類“小前臺”訴訟服務申請,打造以訴訟服務指揮中心為核心的“大中臺”業務處理監管中樞,聯結各法院、各業務部門建成“長后臺”機制,全面提升訴訟服務事項辦理效率和質量。系統依托實體訴訟服務大廳,推進訴訟服務工作規范化、便捷化、無紙化,通過全域訴訟服務平臺歸口管理線上、線下各類訴訟服務事項,實現各類訴訟服務事項的收集、辦理(轉辦)、跟蹤等功能,促進法院之間、各個審判部門、各業務環節的整體聯動,使訴訟服務中心成為當事人與辦案法官之間溝通的橋梁紐帶。
【主要成效】
集約化的訴訟服務中心管理,減輕了異地案件當事人、代理律師的訴累,將立案、送達、交材料、查詢等業務進行集約化辦理,當事人、律師到就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或法庭訴訟服務點就可以辦理其他法院的業務。系統功能劃分為立案類、申請類、查詢類、咨詢類四大類業務,可以實現“一網通辦”、內網聯動、業務協同。自全域訴訟服務系統上線以來,全市通過全域訴訟服務共申請了各類事項46.5萬件,其中跨域立案800件,材料轉接580件,聯系法官1800件。
【典型意義】
“全域訴訟服務系統”統籌線上、線下各類訴訟服務事項,實現“全市域、全通道、全事項、全時間”的訴訟服務體系,是全面推進“跨域訴訟服務”改革,推動訴訟事項跨區域遠程辦理、跨層級聯動辦理,解決應對異地訴訟不方便等問題的積極探索,也是“互聯網+”背景下適應人民群眾多元司法需求,為人民群眾提供標準化、高效率、同品質訴訟服務的有益嘗試。
4. 推進電子卷宗同步生成和深度應用 夯實無紙化辦公辦案基礎
——蘇州中院“數據加工工場”系統
【基本情況】
為進一步推進人民法院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和深度應用工作,提高電子卷宗編目效率與準確率,蘇州中院成立全市人民法院“集中編目中心(數據加工工場)”,依托“圖文識別、語義分析”智能編目技術,優化資源共享,充分發揮輔助人員集約化管理的積極效應,提高編目核對效率。采用“分散掃描、自動編目、集中校對”新模式,對下級法院隨案同步生成的電子卷宗智能編目集中人工質檢和修改,破解電子卷宗生成不規范、應用不充分等難題,保障電子卷宗隨案同步工作持續推進。并通過人機耦合規范電子卷宗編目標準,提升智能編目能力,為后續深度應用電子卷宗夯實基礎。
案件當事人在基層法院和中級法院現場提交、庭審過程中提交或者郵寄至法院的訴訟材料,由專人進行材料收件登記,并移交所在法院掃描崗位進行數字化處理。掃描崗位接收材料后對材料進行掃描,掃描完畢后電子文件自動推送智能編目引擎進行自動編目處理,統一提交中級法院進行編目校對。中級法院收到編目校對任務后自動分派至編目核對崗位,由編目崗位對智能編目結果進行檢查整理、分類校對,核對無誤后移送法官簽收,系統自動對材料圖文識別,便于后續法官利用。
【主要成效】
“集中編目中心(數據加工工場)”設置集中編目崗位,采用集中標注編目模式,對智能編目進行人工校對,及時對紙質卷宗進行深加工,建立可信的電子卷宗閱卷目錄,確保電子卷宗隨案生成、隨案流轉、卷宗歸檔,有利于實現網上閱卷、卷宗調閱、業務協同等應用,為法官立案、庭審質證、庭審筆錄、文書撰寫、結案、歸檔等辦案流程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務,提升了電子卷宗服務審判工作的能力,推動了工作機制創新和審判流程再造。
2018年“蘇州法院數據工場”實現了對全市所有法院、法庭的并網運行,為全市兩級法院在辦案件提供了高質量的電子卷宗,完善了電子卷宗質檢流程,規范了電子卷宗編目標準,提升了審判質效,節省了財政經費。
【典型意義】
蘇州法院“電子卷宗智能標注編目系統”實現了自動、快速、準確、詳盡地標注電子卷宗目錄和材料名稱,方便快速定位檢索、可視化利用電子卷宗內容,為電子卷宗的深度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是互聯網時代深入推進法院系統“審判核心業務改革”的重大成果,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5. 推進內外網系統融合應用 打造智慧庭審新模式
——南通法院“支云”庭審系統
【基本情況】
2020年初,面對疫情給法院審判執行工作造成的阻滯,尤其是對審判中心環節——庭審工作帶來的新挑戰,針對以往在線庭審模式存在的成本高、建設周期長、難以與審判業務系統實時對接等問題,南通法院依托智慧法院建設成果,在全國率先研發上線“支云”庭審系統。該系統在法院專網和互聯網分別部署流媒體、業務平臺,雙平臺之間通過文本和視頻光閘實現業務信息、視頻流和控制信令的交互;同時,部署畫面融合服務器實時合成庭審畫面。該系統對接了辦案、科技法庭、語音轉寫、流媒體中心、庭審直播等系統,最大程度上利用了原有科技法庭設備,同時兼顧了多種庭審場景的需求。
【主要成效】
“支云”庭審系統緊貼在線訴訟需求,綜合利用安全交換等多項技術,解決了傳統互聯網庭審模式不能實現與業務系統實時對接、無法完成復雜案件舉證質證、庭審音視頻無法同步到審判業務系統等難題,構建了“跨網系、跨部門、跨地域”線上線下融合的互聯網庭審新模式。該系統獲評2020年全國“政府網站網上辦事精品欄目”獎,入選2021年度法治藍皮書、全國智慧法院創新案例、全省政法工作創新成果二等獎。
【典型意義】
“支云”庭審系統是南通法院智慧法院創新成果。該系統依托南通法院“五位一體”智慧法院建設成果,最大程度利用現有科技法庭系統資源,實現了與內網審判系統、科技法庭系統、庭審直播系統、語音轉寫系統、人臉識別系統的實時互聯互通,在疫情期間有力保障了南通法院審判執行工作的正常運轉。
6. 打造智慧警務云平臺 推進警務管理規范有序
——南通中院“智慧警務云平臺”
【基本情況】
“智慧警務云平臺”由南通中院研發,建設法警指揮中心并由專人值守,實現法院內網,公安專網、互聯網三網融合,實現與駐所支云科技法庭、案件管理系統、訪客管理系統、安防系統等對接;同步開發移動端APP,提供警力管理、警務督察、法官人身保護、警情處置等移動業務辦理,實現不同功能模塊在法警指揮中心、辦公電腦、移動終端上的實時查看、提醒、處理等功能。
【主要成效】
該平臺自2021年7月試運行以來,南通兩級法院共通過該平臺開展4290條警力申請,完成了8845人次的庭審保障工作,兩級法院各項警務執法行為進一步規范。通過該平臺實現了兩級法院視頻在線狀況監控、視頻質量自動檢測并同步生成巡檢報表組織845人次參加警務訓練考核,獲最高人民法院肯定。
【典型意義】
作為智慧法院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南通中院“智慧警務云平臺”以警務指揮中心為核心,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技術為支撐,構建了聯動指揮、快速響應的警務指揮中心信息系統,實現了移動化快速指揮調度、多維度智能安全防范、高效率法警業務管理,有力促進了數字法院建設。
7. 織密信息“防護網” 切實防范廉政司法風險無疏漏
——南京中院“特殊代理人預警系統”
【基本情況】
南京中院研發上線 “特殊代理人預警系統”, 建立人員信息數據庫,為審判人員在辦案期間提供有關人員信息的預警提示,輔助加強法院隊伍廉政建設。系統嵌入部署信息檢索和提醒功能,在立案和審理過程中,操作人員在訴訟參與人界面中進行代理人信息填錄時,系統自動根據代理人姓名、身份證號到特殊代理人數據庫中進行檢索,一旦查詢到相關信息,即彈出預警對話框,告知操作人員該代理人為特殊代理人,由操作人員選擇是否繼續。
【主要成效】
建設“特殊代理人預警系統”,為立案、審判人員精準提供特殊代理人信息提醒。該系統加載了南京兩級法院在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期間梳理確認的數百名特殊代理人信息,在全市法院作為立案必查項目進行推廣應用,在全省法院系統平臺加載數據、配置使用。
【典型意義】
“特殊代理人預警系統”以風險代理人檔案信息數據庫為基礎,通過敏感人員管理、風險自動預警、成效統計等功能,在立案、審理等環節實現自動檢測并實時提醒、自動攔截違規代理案件,有效提升了訴訟代理人審核效率和風險甄別能力,有利于規范法院離任人員從事律師職業,維護司法公正廉潔。
8. 探索物聯網技術司法應用 創新智能化執行新途徑
——無錫中院“物聯網+執行”系統
【基本情況】
無錫中院充分發揮物聯網技術和本地產業集群優勢,與物聯網產業研究院簽署物聯網技術司法應用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探索物聯網技術在司法領域的創新應用。“物聯網+執行”主要有三個子系統:一是物聯網電子封條,實現對被執行財產的“活”查封,聯合物聯網產業研究院研發的物聯網電子封條,延續傳統樣式,震懾力強,低功耗值守,操作性好,可復制性強,推廣性高;二是物聯網稱重系統,實現對特殊動產的“快”處置,系統具備自動稱重、即時記錄,安全性強、適用范圍廣,減少環節、降低成本的特點;三是物聯網查封財產監管系統,實現對被執行財產的“智”監管,將對“特定財產”的監管發展為對“特定價值財產”的監管,實現對企業財產的“活”查封,最大限度降低因訴訟對企業經營造成的影響。通過“物聯網+執行”,在充分保障申請執行人權益的同時,盡量減少對被執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實現了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雙贏的統一。
【主要成效】
“物聯網+執行” 系統的應用,對于釋放市場主體活力、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具有主要價值,對于解決執行難題、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具有良好的效果。2020年11月9日,在無錫召開執行工作現場會,在全省推廣“物聯網+執行”的工作經驗。
【典型意義】
無錫法院“物聯網+執行”系統利用物品精準識別技術,實現對被查封財產和涉訴企業的“活”查封、“快”處置、“智”監管,既對企業所有的原材料、成品、生產設備等進行全流程、全時段、全方位的感知和預警,又使企業可以正常生產經營,開創了善意文明執行的新路徑。
9. 管理更“智能” 改革生“效能”
——鹽城中院審判執行全流程節點信息化管控平臺
【基本情況】
為進一步落實法官、院庭長辦案主體責任和監督管理責任,構筑標準化、規范化的審判流程體系,提升執法辦案質量、效率和效果,鹽城中院建設了審判執行全流程節點信息化管控平臺。平臺將從立案到結案歸檔的全部流程節點的工作標準、時限要求、操作規范嵌入辦案系統,若出現違規現象,管控平臺進行提示、預警、設卡乃至鎖定。將所有管控節點區分為重點節點和一般節點進行分級管控:對一般節點采用提示、警示等方式督促審判人員及時完成相應工作任務;對重點節點一律采用設卡、鎖定的方式進行嚴格管控,確保審判執行工作任務優質高效完成。
【主要成效】
管控平臺細分210個監控節點,對立案、刑事、民事、行政、執行等5個條線9類程序開展標準化的審判流程節點管理,通過以實時抓取數據、圖像化展示等方式,細化辦案職責清單和履職指引。通過管控平臺的全程指引監管,信息化審判管理的效能得到進一步激發,審判質效指標明顯好轉。該平臺入選全國法院年度司法改革創新案例,鹽城中院被最高院確定為審判流程標準化試點法院。
【典型意義】
鹽城中院審判執行全流程節點信息化管控平臺,通過信息化手段將審判執行工作規范化、標準化、流程化,為審判執行工作提供了高質量的信息化保障,進一步加強了對審判權運行的監督管理,有利促進了審判質效的提升。
10. 智慧送達 開啟集約送達新模式
——宿遷中院“宿法智達”系統
【基本情況】
為解決法院送達工作 “人難找”的困境,宿遷中院與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運營商合作,利用手機號碼實名制的契機,建成宿遷法院電子送達平臺,有效提高了送達效率和成功率。2019年11月,為深入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宿遷中院與宿遷郵政深化合作,探索訴訟文書送達新模式,打造“宿法智達”系統,設立集約化送達中心,實現場地、軟硬件設備、人員管理高度集約化,打造集中送達“宿遷模式”。
【主要成效】
“宿法智達”系統整合訴訟地址信息,公安戶籍地址信息,郵政物流地址信息,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運行商的實名手機號碼信息,形成送達地址大數據庫,支持電子送達、郵寄送達、直接送達、公告送達等送達方式。用戶只需發起送達任務,系統根據預置送達規則,從電子送達開始,自動有序銜接各送達流程,無需重復發起。同時,系統充分利用地址大數據,合理規劃送達地址,優先使用電子送達等方式,提高送達效率。文書送達的發起、實施、結果等流程節點,均在系統中全程留痕,送達過程中形成的現場照片、現場錄像、現場筆錄、送達回執、送達地址確認書等材料均可通過手機小程序,由送達人員及時推送到送達系統。系統自2020年啟用以來,每年完成幾十萬次送達任務,每個案件法官只需2-3分鐘時間發起任務,其他工作全部由送達中心完成,送達成功率、效率大幅提升。
【典型意義】
“宿法智達”系統利用執行數據存儲處理中心、全市EMS分揀中心、電子送達數據對接中心的優勢,組建優質服務團隊,做到統籌協調、有效聯動、及時響應,強化了信息技術的實戰應用,推進了案件集中送達,以創新賦能“最后一公里”,實現司法文書電子送達的“零距離、零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