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則案例:一個家庭以妻子甲某的名義經營個人獨資企業,丈夫乙某以個人名義為企業欠購代銷原料。一次乙某立5萬元欠據一張,債權人多次追索無著,以企業與夫妻三方為被告請求共同償還欠款5萬元。開庭時,妻子甲某否認為企業債務,經審理認定該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隨后,丈夫乙某與債權人商量仍以訴前協議3萬元約期償還,逾期則按欠條全部標的5萬元償還,乙某以自己和代妻子甲某的名義在調解協議上簽了名,債權人同意了該協議,撤回對企業的訴訟。法院對當事人的協議以調解形式予以了確認。屆期,債務人未能履行,執行時,妻子甲某提出協議沒有簽字,不承擔責任。

在相關會議討論時,對夫妻一方代為簽訂的調解協議能否執行另一方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調解協議是當事人之間真實意思的表示,通過當事人簽字形式予以認可,對夫妻共同債務的處理,沒有一方的授權委托,另一方簽名只對自己具有約束力,對沒有簽字的一方不發生法律效力。另一種觀點認為,根據婚姻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夫妻共同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夫妻一方對外簽定的還款協議,在排除惡意舉債、非法債務或與第三人串通虛構債務情況下,如屬夫妻共同債務且有利于總債務的償付情形下,調解書的效力應當及于另一方,具有執行力。筆者同意該觀點,試作如下分析:

該案夫妻民事法律行為中,丈夫乙某代為妻子甲某的簽名行為符合表現代理構成要件,體現夫妻的共同意思表示。首先,夫妻一方未經對方授權代為簽訂民事協議,即為無權代理。由于夫妻間具有密切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夫妻對外民事法律行為,如屬一般性的家庭常務,體現共同生活目的的,不管另一方是否同意,都應認定為夫妻行為,符合家庭家事代理特征,即為有權代理。具體說夫妻一方代表家庭所為的行為,視為夫妻共同意思表示,夫妻他方必須承擔法律后果,夫妻雙方對一方的民事行為承擔共同的連帶責任。但是,該案丈夫代妻子簽定調解書事先沒有經過授權,也不是夫妻日常生活的需要,不是婚姻生活的常態,對于與他人簽訂調解協議具有偶然與獨立性,因而,不具有夫妻間應有的家事代理權,其對外民事法律行為尤其是增加另一方負擔性的行為,只能由行為人負責,一般對另一方不產生效力,故夫妻一方代為另一方簽名承擔債務為無權代理,此特征符合表現代理中代理人無權代理的構成要件之一。

其次,該案中夫妻一方代為簽訂民事和解協議具有被授權的表象。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筆者認為,認定夫妻一方有被另一方授權的表象,通常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把握。

一是一方知曉另一方對外從事的夫妻民事法律行為。夫妻對外民事法律行為,指表現為夫、妻一方或雙方的名義與第三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義務的合法行為。知曉的方式為多樣的,可以從一方的長期經營狀況,從家庭財產的收益,從參與簽訂合同的過程,從接收民事訴狀等各種合理推定應當知道即可。本案妻子甲某參加庭審活動,完全推知丈夫乙某所寫欠條的性質??是否為家庭債務屬性。

二是被原告方列為共同訴訟當事人。作為權利人可以全部或部分放棄自己的訴訟權利,因而,夫妻一方沒有被訴的情況,即使表象被授權,也不能成為當事人。同時,我們可以推知,未在協議上簽名的一方在被列為共同當事人情況下,仍不積極行為,視為對自己權利的放棄。例如,本案妻子甲某對夫妻共同債務沒有提出異議,即視為其對抗辯權的放棄。

三是當事人之間的特定關系。這一點在認定具有被授權的表象過程中十分重要,它是法官在確認相對人有理由相信代理人有代理權的基礎,可以從特定的身份和特定的行為來把握。就本案而言,甲與乙為夫妻關系,乙以自己名義為甲企業欠購原材料,甲、乙雙方共同參加庭審活動,事后乙以自己和妻子甲的名義分別在調解協議上簽名,這些行為使相對人有理由相信,這份協議的簽字為夫妻共同的合意行為,夫妻應共同連帶承擔家庭經營之債,也滿足了原告訴訟的本意,因而,作出了撤回對甲某經營企業的訴訟。

再次,相對人與夫妻一方簽定的和解協議是善意且無過失的行為。在處理夫妻存續期間共同債務中,簽訂和解協議時,相對人的“善意”應當這樣理解,不明知債務為個人債務或夫妻雙方約定實行分別財產制,不存在與夫妻一方相互勾結或第三人故意利用夫妻一方不知情等情形,假借和解協議形式,人為加重夫妻相對人的責任。至于主觀原因或客觀行為的不真實,進而能否作為評判相對人“善意”的依據,則應依證據規則對舉證責任的分配,這里本文不??述。在本案例中,作為夫妻債務的相對方,清楚這筆債務系夫妻家庭共同經營形成的,夫妻雙方均到庭應訴的,在簽訂調解協議時,協議的內容沒有加重未簽字方的負擔,即沒有超出其合理的預期??不超出判決形成債的總數,相反是有利于夫妻雙方對債的償還。同時,相對人沒有任何行為誤導本案乙某簽字,不存有協議簽訂過程中的過失行為。

當然,并不是夫妻一方簽訂的調解協議均對另一方產生法律效力,盡管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規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債務推定為夫妻的共同債務”,擴大了《婚姻法》第四十一條“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責任范圍,也突破了債相對性原理,為夫妻關系訴訟主體的適格提供了依據,但在適用上述司法解釋的前提條件應當是符合夫妻共同債務的性質。筆者認為,應為“夫妻共同生活”或“共同家庭經營”或為共建夫妻家庭共同財產增益性為目的行為,在具體認定時,應符合相應條件。就本案而言,確認夫妻共同債務前提下,夫妻一方代為另一方進行的夫妻民事行為符合表見代理的特征,對于乙某代妻子甲某簽名的法律效果應直接歸屬于被代理人,因而,本案妻子甲某應與丈夫乙某共同承擔調解協議所確定的義務,可以執行夫妻未簽字的另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