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的答卷 | “雙子星”熠熠生輝 打造知產保護優選地
作者:人民法院報 趙璠 魏雯珺 發布時間:2022-04-26 瀏覽次數:7882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
為更好地推動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和知識產權戰略,2017年,南京知識產權法庭、蘇州知識產權法庭掛牌成立。
五年來,南京、蘇州知識產權法庭以保護創新為使命,充分發揮跨區域集中管轄的優勢,因時而動、順勢而為,以機制革新守護科技創新,護航企業在科技浪潮里破浪前行,走出了一條具有全國影響、省域示范作用、地方特色的知識產權專業化審判道路。
典例示范
激發產業創新活力
南京知識產權法庭與蘇州知識產權法庭在成立伊始就見證了新業態、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的飛速崛起,5G、大數據、云計算……不斷涌現的新技術意味著新的權利空白與裁判尺度亟待界定和明晰。
“新,意味著探索,也意味著責任。法庭既要考慮創新產業的實際需求,對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保持一定的司法寬容,又要審慎裁定,樹立裁判標桿,明確價值導向,激發社會創新的內驅動力。”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庭長湯茂仁認為,知產審判要有鮮明的態度,要用法律保護、尊重與承認創新,為創新主體提供明確、穩定和可預期的司法引導。
五年來,南京、蘇州知識產權法庭在審判實踐中發揮裁判價值引導作用,在一個又一個標志性案件的審理中發揮著法治對產業創新的保障效應。
備受關注的“小米”商標侵權案落下終審法槌。徐高純 攝
唯創新者恒強。南京、蘇州知識產權法庭加大對通訊、軟件、數字產業等關鍵領域和專利技術成果的保護,聚焦企業核心技術競爭力,推動技術轉型突破和創新提檔升級。
南京知識產權法庭妥善處理“擎天科技商業秘密侵權案”“遠卓公司發明專利侵權案”等一系列涉商業秘密侵權、發明專利侵權案件,根據創新程度確定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與強度,最大力度保護企業的創新技術,促進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建設。蘇州知識產權法庭妥善處理一系列涉智能交通大數據平臺、智能倉儲物流系統、數字博物館等案件,助力推進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產業鏈和數字產業集群的形成。
懲罰知其所加,邪惡知其所畏。通過細化懲罰性賠償因素的精細化裁量方法,南京、蘇州知識產權法庭加大對源頭侵權、惡意侵權、重復侵權、規模化侵權等嚴重侵權行為的懲罰性賠償力度,讓侵權者付出沉重代價,讓權利人放心創新、大膽革新,激發社會創新的活力與動能。
對因競爭對手“挖墻腳”導致核心技術秘密受侵害的江南環保公司,依法全額支持其9600萬元的賠償請求;在“小米”商標侵權案中,判令中山奔騰公司等企業立即停止侵權,全額支持權利人5000萬元的賠償請求;“花千骨”網絡游戲作品侵權案,全額支持權利人3000萬元的訴訟主張……自江蘇高院提出最嚴格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理念以來,南京、蘇州知識產權法庭堅持保護強度與創新程度相適應,形成損害賠償額與知識產權市場價值相適應,以全面有效賠償為主的損害賠償司法認定機制。
南京、蘇州知識產權法庭創造性的司法裁判,有力增強了知識產權國際治理規則中的中國話語權。南京知識產權法庭審理華為公司與盧森堡康文森公司專利權案時,先于外國法院判決確定華為公司使用康文森公司4G專利的費率標準,有效維護了我國司法主權和民族企業合法權益。
南京、蘇州知識產權法庭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利,以訴訟優選地助力打造投資優選地,營造開放、公平、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在涉“舍弗勒”“歐舒丹”“普利司通”等國際知名品牌案件中,均依法按照法定賠償額上限確定損害賠償數額。華為、宜家、福特、微軟、路易斯威登等國內外知名企業主動選擇在江蘇提起知識產權維權訴訟,江蘇國際知識產權爭端解決“優選地”初步形成。
機制革新
破解技術事實查明難題
“知識產權法庭所接收的案件往往專業性強、涉及范圍廣,在案件審理中如何進行技術事實的查明成為知識產權法庭亟待解答的問題。”南京知識產權法庭庭長徐新談道。
現實需求的升級引發了司法實踐的創新,圍繞技術事實查明機制,南京、蘇州知識產權法庭積極探索、銳意創新,給出了一張張漂亮的答卷。
南京知識產權法庭在全國率先招聘專職知識產權技術調查官,聯合院校、科研所、行業協會等單位建立“技術專家咨詢庫”,形成技術調查官與專家咨詢、司法鑒定等有效銜接的“多元一體”技術事實查明機制。數據顯示,五年來,南京知識產權法庭技術調查官參與的案件平均審理期限縮短約23天,較2017年平均審理期限縮短約17%。
蘇州知識產權法庭拓展延伸技術調查官職責,首創技術調查官擔任法院特邀調解員和人民陪審員的“一官二員”機制,實現技術調查官隊伍效用最大化。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江蘇中心進行對接,確定首批30名技術專家擔任技術型人民陪審員,全程參與訴訟。
“在機制制度創新方面,江蘇形成了技術事實查明的‘南京模式’與‘蘇州路徑’,加強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以及長三角司法保護區域協作,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魏青松這樣評價。
數據顯示,2021年,南京、蘇州知識產權法庭技術調查官共參與623件技術類案件的事實調查,參與勘驗、保全92次,參與庭審、聽證559次,出具書面技術調查報告313份。五年來,南京、蘇州知識產權法庭技術調查官參與審結了一大批具有高技術難度、深技術壁壘的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
問題導向
釋放司法保護效能
“案涉發明專利產品已通過激光掃描和貼圖渲染,在屏幕上3D成像,請雙方當事人對掃描成像所對應的技術特征予以確認。”這是蘇州知識產權法庭引入技術型人民陪審員審理的第一案,也是法庭通過3D掃描技術設備固定技術特征的第一案。
如何有效回應數字經濟發展司法需求?新生的法庭因地制宜、因時而動,作出新的探索與嘗試。
蘇州創新產業集聚、高新技術企業蓬勃發展,涉技術類權屬、侵權案件多發。以數字正義推動實現更高水平的公平正義,以專業化審判護航數字經濟時代創新產業的發展,蘇州知識產權法庭重任在肩。
蘇州知識產權法庭創新“智慧審判蘇州模式”,以現代科技賦能案件事實查明,借力數字技術提升審判質效,圍繞侵權證據交換展示、證物集約化管理、優化在線開庭、專業技術術語精準錄入等領域推進一體化集成方案的深度應用。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出臺《關于充分發揮蘇州知識產權法庭審判職能依法服務和保障蘇州數字經濟和數字化發展的實施意見》,為保障數字產業化、智能化轉型和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司法支撐。妥善處理涉智能交通大數據平臺、智能倉儲物流系統、數字博物館等案件,加強“涉網”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引導新技術新業態模式在法治軌道上健康有序發展。
數據顯示,自2017年成立起,南京、蘇州知識產權法庭受案數一直處于增長狀態。2021年,南京、蘇州知識產權法庭新收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數量占全省47.51%。
如何解決知產審判中維權周期長的問題?運用審前程序分流簡易、關聯案件,適用小額程序、簡易程序快速審結簡單案件,南京知識產權法庭積極探索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繁簡分流,出臺知識產權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專項方案。
“這起案件的雙方當事人對于商標侵權的事實認可,僅僅就賠償數額的確定有所爭議,我們適用小額訴訟程序,采用一審終審制度,判決后,被告即向原告支付了賠償款。”據南京知識產權法庭法官介紹,在“簡案快審”的原則下,這樣的類似案件中適時擴大小額程序的適用比例能夠及時快速地保障當事人的權益,大大縮短案件審理周期。
通過要素式審理、表格式文書等做法,法庭有效縮短了案件審理周期、降低了維權成本,將更多審判資源投入到疑難復雜的案件中去,實現了案件質效雙提升。
內外互動 構建知產保護新格局
“五年來,以南京、蘇州知識產權法庭為錨點,輻射、帶動區域內知識產權司法服務,以點帶面、以優帶新,促進江蘇知識產權審判水平的整體提升,構建匯聚司法、行政、行業協會在內的立體化知識產權保護網絡,形成了縱橫聯動、多方參與的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
江蘇高院副院長劉嬡珍表示,南京、蘇州知識產權法庭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延伸司法保護觸角,形成了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區域“矩陣效應”。
江蘇高院知識產權審判庭聯合南京知識產權法庭,以“落實中央一號文件我們在行動”為主題召開專題座談。劉紅衛 攝
據了解,南京知識產權法庭設立多個巡回審判點,開展走訪、座談和巡回審判活動百余次,就近解決知識產權糾紛、就地為當事人提供司法服務。蘇州知識產權法庭圍繞“聚力創新”,深入推進四地法院聯盟,與無錫、南通、常州三地中級人民法院簽署《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合作共建協議》,整合優化區域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資源,形成四地一體聚焦保護創新的新格局。自成立以來,蘇州知識產權法庭新收跨區域集中管轄案件4514件,占新收案件總數的49.6%。
法庭積極構建協同保護機制,加強與公安、檢察、行政機關等部門合作協調,構建部門跨域協同、執法司法銜接的全鏈條司法保護網絡。南京知識產權法庭與市司法局、市檢察院等7家單位共同簽署知識產權保護戰略合作協議,加強內外聯動與合作,打造防范和化解知識產權糾紛的整體合力;與中國(南京)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立專利復審判斷與司法侵權認定的對接工作機制,推動完善行政執法與司法保護兩條途徑優勢互補、有機銜接的知識產權保護模式。
法庭主動延伸司法職能,將知識產權保護關口前移。蘇州知識產權法庭有針對性發出司法建議,推動阿里公司旗下三大平臺40余萬商戶2000萬件3C認證商品的規范銷售,獲評全省法院優秀司法建議;就審判中發現的當事人存在無資質專利代理及利用制度漏洞惡意減緩專利費用等行為,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出司法建議,探索建立法院與知識產權局良性互動的協同保護機制。
在革故鼎新里釋放司法效能,在司法創新中守護知識創新。江蘇法院將繼續以最嚴格保護為總基調,不斷增強司法保護整體效能,更好地服務保障科技自立自強和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為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貢獻出智慧江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