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特別報道 | 江蘇法院涉民生案件執行工作紀實
作者:新華日報 陳堅 發布時間:2022-01-20 瀏覽次數:7829
“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涉民生案件的執行與人民群眾基本生活密切相關,不僅關系到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切身感受,還關系到社會穩定。
“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省法院認真按照“兩在兩同”建新功行動與“我為群眾辦實事”“我為基層解難題”實踐活動要求,堅持學黨史與悟思想融會貫通,辦實事與開新局同向發力,做到黨史學習教育與隊伍教育整頓緊密結合,持續深入推進涉民生案件專項執行行動走深走實。
全省各級法院圍繞“涉民生案件力爭年底前全部執結”工作目標,壓實工作責任,明確辦理期限,加大執行力度,專項執行行動取得良好成效。省法院組織推進涉民生案件執行、執行案款清理等工作經驗還被中央教整辦刊發。
2021年以來,全省法院共執結涉民生案件123779件,執行到位金額53.9億元,2021年救助申請執行人842人,救助金額1452.8萬元,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不斷提升。
“執行風暴”強化震懾顯威力
“所有人員立刻出發!“
隨著海門法院副院長郭建雷一聲令下,2021年12月4日,在憲法日當天的凌晨,海門法院39名執行干警聞令而動,根據既定方案分10組迅速奔赴各個執行現場,掀起新一輪涉民生執行“江海風暴”專項行動。
該次行動的重點是集中清理拒付“三養費”、拖欠職工工資、工傷賠償款等涉民生執行案件。執行干警奔赴各鄉鎮村落、城區街道,頂著寒風敲響失信被執行人的家門。凌晨5點,霧靄沉沉中,執行干警遠赴如皋,來到一起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的被執行人吳某家中,面對突然上門前來的執行人員,睡眼朦朧的吳某從床上驚醒。“這個案件拖了許久,你拒不履行義務,現在跟我們到法院處理,”在強大的執行震懾下,被執行人最終與19名農民達成和解協議。
半個月后的12月19日,周日,滴水成冰,泰州中院及海陵、高港法院執行干警在省法院的統一部署下,利用周末時間開展涉民生案件集中執行活動,共計出動警車9輛,執行干警58名, 4名媒體記者和三名人大代表參與見證了執行,經過一天的奮戰,共執行案件10件,拘傳1人,扣押車輛1輛,搜查3處,順利執結案件5件,執結了一批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骨頭”案件。
以上是全省各級法院常態化集中開展涉民生案件的縮影。江蘇法院常態化開展“凌晨執行”“節假日執行”“午間執行”,形成對被執行人的高壓態勢,并深入開展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對每一件涉農民工工資案件進行拉網式清理。
會同江蘇城市頻道在全省13個市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冬季攻勢執行直播行動”,無錫中院開展“雷霆執行”,淮安中院推進“暖冬行動”, 鹽城法院常態化開展“鹽阜風暴”,持續加大涉民生專項執行力度,形成強大社會聲勢。
南通中院執行局前往案款發放現場進行督導,確保辛苦勞動一年的農民工們順利領到工資,安心過年。攝影者:劉曉健
南通中院執行局局長杜開林告訴記者:該局立下“每月至少開展一次集中執行活動保障百姓權益”的軍令狀。2021年以來,南通全市共組織開展集中執行13次,截止目前,全市集中執行累計出動警力2771人,警車695輛,執結案件620件,執行到位6355.84萬元。
江蘇法院加大執行力度,常態化開展涉農民工工資、工傷賠償、追討贍養費和撫養費等涉民生案件專項執行行動,切實維護百姓合法權益,以實際行動踐行司法為民的初心與使命。
省法院執行局副局長王成如是說。
聚焦“急難愁盼”破解身邊難題
2021年11月18日上午,南京市秦淮區法院一樓大廳人頭攢動,省法院在南京市秦淮區法院執行指揮中心在這里舉行全省法院執行案款集中發放日活動。一位李大媽在拿到2萬多元執行款后告訴記者:自己被同事欠款幾年后才想到去法院起訴,沒想到“養老錢“一下子就執行到位了。”據了解,本次執行案款集中發放活動涉及多個類型的民生案件,全省共設立執行款發放現場96個,發放執行案款6.2億元。
“感謝法院幫我們拿到了錢,我們就等著這筆錢治病呢!”
近日,無錫惠山法院執行干警經過連續三天的不懈努力,為身患重病的申請執行人執行到了救命錢,緩解了燃眉之急。
申請執行人祝某因與朱某、簡某是朋友關系,便將“養老錢”借給他們,但此二人因經營不善拒不還款。祝某遂將他們訴至法院后達成調解協議。但朱某、簡某仍未按協議履行,祝某只能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案件進入執行后,申請執行人祝某找到執行干警,稱其患有重病,其妻子也常年臥病在床,兩人均等著這筆錢治病。“這可是申請執行人的救命錢啊!必須要爭分奪秒。”執行干警了解到申請人情況的迫切性后,立即開展行動,將二人帶回法院,可兩人卻根本沒有積極還款的態度,還索性兩手一拍耍起賴來,稱沒有錢還,任由法院處置。鑒于被執行人的惡劣態度,惠山法院擬對朱某、簡某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并帶至醫院進行核酸檢測及體檢,為拘留做準備。朱某、簡某這才感受到了法院的執行威懾力,知道法院對他們的拘留已經勢在必行,于是連忙開始積極電話籌款,并籌到了8萬元償還了被執行人,前后僅用了三天時間。
全省各級法院還扎實開展涉農民工工資、工傷、醫療、撫恤、撫養、贍養等案件集中執行,堅持“優先立案、優先執行、優先發放執行案款”原則,切實提升涉民生案件執行效率。本著便民、高效、快捷的理念,全省各級法院均已建立執行事務中心,設置集中接待來訪與集中接處舉報電話場所,為執行案件當事人提供“一站式”服務。對于被執行人確無履行能力,申請執行人又面臨生活困難的案件,充分運用司法救助機制,窮盡一切措施兌現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截至目前,已救助申請執行人606人,救助金額823.95萬元。
“科技賦能”服務民生再升級
用現代技術手段為涉民生執行“加持”,江蘇法院實現執行工作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轉變。
省法院全面完成執行工作“854模式”迭代升級工作,建立健全以執行指揮中心為中樞,以“執行辦案無紙化”與“執行事務中心”為依托的民事執行實施權“一體兩翼”新機制,全面推行便民、利民的執行事務一站式服務,使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改革成效。
在淮安中院執行指揮中心負責人張同輝的演示下,以查控財產為例,記者看到執行立案后,執行指揮中心24小時內便可發起網絡查控,調查指令發出后5個工作日內便可完成線下的查詢、查封、凍結、扣押等工作。同時一鍵生成文書、一鍵網絡查控、一鍵上網拍賣等 “N個一鍵”系統大大簡化了辦案流程,實現執行從“手動”變“自動”。
無錫新吳法院在執行李某與無錫某公司追索勞動報酬糾紛一案, 經線上查控,被執行人名下無可供執行的財產,但該公司仍在正常經營,唯獨負責人避而不見。執行法官遂在企業經營場所安裝電子封條,一旦人員進出監控區域,電子封條會發出“法院查控財產請勿靠近”語音警告,震懾現場人員。安裝電子封條后的第二天,“失聯”老板就主動聯系法院,愿主動履行義務,請求拆除電子封條,后該案順利執結。
正是由于科技賦能,全省法院首次執行案件結案平均用時從2018年的154天縮短至目前的86天,執行完畢案件結案平均用時從100天縮短至56天,法定期限內結案的比例從不到75.15%提升到97.02%,使人民群眾權利兌現的時限大為縮短,獲得感不斷增強。
大道至簡,實干為先。執行為民永遠在路上。江蘇法院執行干警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斗志,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提供更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