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語文老師入群 輕松騙取家長錢財
作者:海安市人民法院 沈星杏 發布時間:2021-05-27 瀏覽次數:848
網絡發達的今天,收取班級費用再也不用學生回家拿錢,而是通過網絡即可輕松完成。但網絡便利了大家的同時,也讓騙子發現了“商機”。近日,隨著上訴期的過去,海安市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詐騙案,判決被告人姜某、曹某犯詐騙罪,被告人姜某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八千元;被告人曹某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緩刑一年三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六千元。
2020年1月,某小學的一個班級群內,“班主任”突然發布了要求全體家長交學習資料等費用人民幣430元的信息,并公布了收款二維碼。家長們紛紛轉賬后,班主任卻在群內表示,此前要求轉賬繳費的并非他本人,而是別人冒充。再次翻看聊天記錄,此前的“班主任”已收錢退群,發現被騙的家長們只好撥打“110”,尋求警方的幫助。
盡管騙子使用的是他人QQ號及收款賬戶,但法網恢恢,依舊還是被公安機關發現了漏洞,并將姜某、曹某二人抓獲。
姜某、曹某到案后均如實交代了犯罪事實。姜某通過曹某提供的QQ號加入無需驗證進入的班級群,再變更頭像及備注姓名,冒充該班級群內老師身份,發布收取費用的信息及收款二維碼,騙取群內學生家長的錢財。姜某被捕后退出違法所得11610元,已發還給相應被害人。
海安法院經審理后認為,被告人姜某、曹某詐騙他人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且系共同犯罪。被告人姜某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依法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全部犯罪處罰。被告人曹某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系從犯,依法應當從輕處罰。綜合考量被告人姜某、曹某的犯罪情節、悔罪表現及監管條件,對被告人曹某可適用緩刑、對被告人姜某不宜適用緩刑。遂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相關規定,作出上述判決。
本案的發生提醒人們,在建立班級群、工作群等特殊群組時,請務必提升安全設置,利用科技保護大家的合法權益。同時,在網上涉及支付環節時一定要多加注意核實,切不可大意,以免給騙子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