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人人都有“麥克風”,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隨意發表言論。3月22日,南通市通州區人民法院就受理了一起因在抖音發布不實視頻而引發的名譽權糾紛案件,法官以新時代“互聯網+”的思維化解了糾紛,保障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2022年2月22日,原告楊某某訴來法院,稱被告浦某某在其個人抖音賬號中發布了一條視頻,該視頻發表了原告楊某某隨意趕走承租人并砸掉承租人裝修成果的不實信息,造成原告社會評價降低,名譽權受損。

了解基本情況后,法官吳克宏和法官助理李沅芹定于3月22日組織雙方來法庭當面調解,然而被告浦某某卻并未到庭,電話聯系被告號碼,其也聲稱不是本人。尋至其住處也無果,案件進展一下子陷入僵局。但法院干警并沒有就此放棄,而是讓原告代理人當場又一次撥打了浦某某的電話。被告未曾多想承認其就是浦某某,法官助理李沅芹遂趕緊接過電話表明身份和來意,被告這才同意以微信方式溝通調解。

調解過程中,李沅芹結合具體案件事實分別向雙方釋法明理,在被告浦某某承認其發布的內容也是其道聽途說的不實消息后,李沅芹對其進行了批評教育。同時也勸說原告心平氣和、適當讓步。最終雙方當事人終于達成和解,浦某某刪除了存在不實內容的有關視頻,并按照楊某某要求于抖音上發布了道歉聲明,消除影響,楊某某也愿意不再追究其他經濟損失,自愿撤訴。

互聯網并非法外之地,言論自由并非信口開河。無論是現實還是網絡,不當言論一旦突破法律底線,勢必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特別是在自媒體時代,每個人在握住“麥克風”的時候,也要守住法律的底線和道德的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