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陵山法庭組織調解.jpg

 “與郯城接,長數百里,北盤府境,南抵宿遷,狀如奔馬”,對于處在新沂市馬陵山腳下的法庭干警來說,頗有種“晴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的感覺。

心懷天地,自然氣度不凡!馬陵山法庭現有干警19人,管轄五個鎮,轄區人口30余萬,每年受理訴訟與執行案件約2700件。歷年來成績斐然,今年又捧回了“徐州市青年文明號”的牌匾。

轄區范圍廣、管轄人口多、案件數量多,故事也別樣動人!

法官鄉鄰家門口共調解

有四名子女的孟老太原本是高原村村民們羨慕的對象,子女們都成家立業了,可以享清福了。可是老伴去世,再加之患上帕金森綜合癥,孟老太生活不能自理,還需常年服藥。

令人傷心的事情發生了,“孩子們不愿意給我付醫藥費,也不愿意養我老”,絕望的孟老太只好向法庭起訴。

馬陵山法庭承辦法官王丹不忍孟老太來回奔波,將法庭搬到了孟老太的家門口,她還邀請村干部、網格員、鄉鄰們一起來“拉家常”,對于到現場的子女們,王丹語重心長地說:“你們現在做的事大家都看在眼里,包括你們的孩子,好好想一想,如果將來孩子們也不養你們老,你們是什么感受?”一席話讓幾名子女面露愧色。在鄉鄰評判、鄉官勸導、鄉規約束下,他們眼眶濕潤,拉著母親的手,達成了一致贍養意見。

“高興而來,原滿而歸”,這是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馬陵山鎮高原村親切的號召,這片土地的法治文明在進步,而要涵養村民們的法治意識,需要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法治鄉村建設中來,需要在一次次“家門口式”訴訟服務中錘煉,在一次次調解、庭審中升華。

培育鄉村法治帶頭人

今年4月底,6名人大代表、16名網格員、14名村民代表在村委會認真旁聽法庭一起案件。這場巡回審判規模不大,案情也相對簡單,在校學生孫某上課期間在操場跑步不慎受傷,在案件辦理過程中,承辦法官與網格員一起深入現場調查,法官還前往醫院詢問孫某的主治醫生,此后在當地開展巡回審理。該案經過協商化解,由孫某所在中學支付孫某部分經濟損失,取得較好的效果。

截至目前,馬陵山法庭將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同法庭實際相結合,開展“互聯網+類型化巡回審判”10次,邀請人大代表、網格員旁聽庭審、走進法庭近100人次。駐鎮法官共完成網格員見面會6次、網格員工作集中培訓3次,對網格員在線指導150余次,經過一次次專業的法律培訓,提升了網格員、村民代表依法調處矛盾糾紛的意識和能力,在進網入格活動中,輻射帶動更多的人以正確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讓法治成為生活方式和共同信仰。

“法治書記”涵養文明鄉風

在山水的懷抱里,馬陵人有山的秀美壯闊,水的婉約包容。對于“法治書記”,村民們從冷淡以對到海納百川,彰顯了山水之間的從容氣度,“法治書記”成為了熱心、免費的法律專家,在化解矛盾糾紛的時候,成為村民的首選。

在法庭調解室,氣氛有點嚴肅,世代相處幾十年,關系一直很好的李某和張某互相沒有直視對方的眼光,望著桌面沉默不語。4月,法治書記”王雪蓮協助村委會調解一起土地承包合同糾紛案件,20年前,李某將爭議地塊交給張某耕種,張某一直耕種至今。2016年涉案地塊確權給李某,李某聯系張某要求返還該地塊。去年,為實現土地集中高效利用,村委會將包括爭議地塊在內的該組大片土地流轉出去,并定期收取租金。王雪蓮說:“村委會統一發包后,收到的租金還沒有發放,大家先心平氣和商量一下”。她邀請熟悉案件情況的網格員、村干部參與調解,經過各方共同努力,最終雙方各讓一步,達成和解。李某和張某均表示:“法治書記顧及到我們幾十年交情,結果真的很不錯。”

王雪蓮的“四心”工作法,即宣傳法治細心、化解矛盾耐心、救助工作熱心、堅持工作恒心,廣為人知。她說,“‘法治書記’融入到淳樸的村民中,敲開了心門,也逐漸讓法治成為鄉風民風。”目前,馬陵山法庭已開展“法治書記”、“法官進網格”活動60余次,逐步推動形成以鄉村內部消化為主,專業調解為輔、訴訟托底的源頭治理模式,切實將矛盾糾紛“吸附在當地、化解在萌芽”。

“網格法官”提升解紛維度

馬陵山法庭管轄的區域是一片生機勃勃的土地,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村民積極參與鄉村產業的發展,面對日益涌現的利益沖突,法庭將“法官進網格”工作與黨委政府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一起部署一起推進,對事關廣大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糾紛開展訴前統一指導,如楊莊集中居住區房屋質量糾紛、馬陵山風景名勝區建設、宋莊民宿土地搬遷補償糾紛等,推動了馬陵山鎮基層社會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為共建共享和諧新鄉村打下堅實的基礎。

馬陵山法庭將“重家庭、講人情、多包容”的傳統文化嵌入訴源治理工作中,突出參與社會治理功能,觀鄉村風貌、察百姓需要、納治理良方、解百姓難題,以群眾聽得懂、看得見、易接受的方式開展工作,著力打造鄉村矛盾糾紛化解和社會治理的法治化樞紐和中心,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