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假期間,游泳培訓班已然成了假期特長班的“新寵”。許多家長在給孩子報班時會考慮眾多因素,對事關孩子健康的水質問題尤其重視,商家也都將自己的水質干凈安全作為一大賣點,但宣傳是如實的嗎?近日,吳中法院審結了一批某親子游泳俱樂部涉嫌虛假宣傳引發消費者群體性維權案件。

王先生等眾多家長稱,該游泳俱樂部在蘇州區域屬知名商家,成立于2015年,目前已開設多家分店。在接受服務前,商家宣稱與傳統泳池采用加氯化學方式消毒相比,其采用歐洲銀銅離子+臭氧+光觸媒純物理方式安全凈水,整套設備均進口自德國,每小時循環凈化一次水池,池水始終保持純凈清潔,水質可達到歐盟飲用水標準。正是基于宣稱的高端凈水技術,考慮化學物質氯對嬰幼兒可能存在的危害,盡管該俱樂部收費遠高于其他同類商家,眾多家長仍然選擇了該俱樂部。但后期一些小孩子陸續出現了皮膚過敏、炎癥等癥狀,懷疑水質存在問題,為此家長們與商家多次交涉,并向市場監督部門、媒體反映該情況。

2018年10月,商家召開發布會公開承認在2018年3月曾在池水中加氯。王先生等家長起訴認為,商家隱瞞加氯事實,違背最初承諾,構成欺詐,應退還費用并加付三倍賠償。游泳俱樂部則稱,對凈水方式的宣傳均來源于德國供應商,宣傳中并沒有夸大和虛假成分。與消費者締結協議(訴至法院的眾多消費者在2016年至2017年期間訂立協議)至2018年3月,均嚴格按照承諾提供服務,未采用加氯凈水。2018年3月份后,基于前期凈水經驗的總結和認識不斷提升,在征詢專家意見后了解到,在原先凈水基礎上協同加氯凈水系保持游泳池水質穩定的有效方式,這種改良實際有利于消費者,且俱樂部及時改變了宣傳,如實注明水質凈化方式,沒有隱瞞真實情況,不構成欺詐。本案審理中,國家《游泳池水質標準》起草人之一陳先生出庭陳述,商家的改良凈水方式確有利消費者,根據雙方認可的水質報告顯示,商家系嚴格依照國家標準限值加氯。另外,氯消毒是國際上常規、成熟的一種消毒方式,只要符合標準,不存在安全風險。

那么商家是否構成欺詐?吳中法院經審理認為,商家在與消費者簽訂《會員入會協議》至2018年3月期間系按照宣傳方式凈水。另外,商家對銀銅離子凈水效果的認識來源、過程以及加氯以后更優的凈水效果均表明,商家在與消費者簽訂會員協議時主觀上并沒有欺詐之故意,后期加氯行為亦符合相關國家規范,系合法行為,實質上并未侵害消費者權益。綜上,法院認定商家不構成欺詐。但商家在履行合同過程中違反合同約定,應承擔違約責任。法院綜合考量合同實際履行情況、商家過錯程度、宣傳的凈水方式對消費者締結合同考量程度等因素,判決商家對消費者進行違約賠償5千至2萬余元不等。另外,部分家長經法院釋法析理后,與商家達成了調解協議。目前商家已積極將賠償款支付完畢。

法官提醒:目前親子游泳系新興行業,國家監管存在一定空白。經營者在宣傳中規避部分家長談氯色變的心理時,不可忽視潛在的法律風險。消費者在接受服務前應綜合各種因素理性消費,加強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