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以來,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以民生為本、民愿為先,聚焦審判執行工作中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全省法院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切實把群眾滿意作為教育整頓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鍛造一支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忠誠可靠、清正廉潔的過硬法院隊伍。

2021年6月18日,江蘇高院制定出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實施方案,對該項活動進行再部署,要求圍繞異地訴訟、民生保障、基層治理、司法救助等領域,推出“家門口”式訴訟服務、“一站式解紛門診部”等12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全省法院系統聞令而動,一個個實招硬招相繼推出,有力促進了隊伍教育整頓向縱深推進。

  “通過謀劃出臺更多務實管用、切實可行的司法舉措,著力提升審判質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讓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整改落實帶來的新變化、新面貌。”江蘇高院黨組書記、院長夏道虎介紹。

夏道虎在南京中院參加民主生活會,強調要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著力提升審判質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讓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整改落實帶來的新變化、新面貌。

從身邊做起

群眾利益無小事

  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聞過則改、立說立行,真辦實事、辦真實事,在江蘇法院已氛圍濃厚。

  近日,一起因“半拉子”工程引發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不僅在蘇州中院法官柳璐手里短短3個月就巧妙調解,而且法院調解后并沒有做“甩手掌柜”,而是多次趕赴現場研究如何通過順利交接,“一攬子”解決全部糾紛。

  “開發商和施工方之間互相扯皮,一旦突然撤走施工人員,往往會把矛盾和風險轉嫁到購房業主以及農民工身上,這對法官的調解能力和擔當精神是一個考驗。”蘇州中院民一庭庭長祁鋒介紹。

蘇州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法務高級經理郭某一行帶著錦旗和感謝信走進蘇州中院,向民一庭法官助理柳璐表達謝意。

獲悉案件處理經過后,蘇州20多家房產商聯合寫下倡議書,遞交至蘇州中院與蘇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希望找到施工方故意停工問題的破解之道,通過“行政+司法”的制度手段整治行業亂象。“不就案辦案、機械辦案,最大限度維護各方當事人合法權益,既是法官的職業責任,更是推進隊伍教育整頓、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應有之意。”蘇州中院政治部主任兼院隊伍教育整頓辦公室副主任徐海說。

  群眾有所呼,法院有所應。在徐州法院系統,“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注重從急難愁盼的問題做起,把服務觸角延伸到了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

  “我年近七旬,確實沒有能力支付剩余的借款,真的對不起!”睢寧縣法院舉辦的一次被執行人劉某“執行不能”案件退出聽證會上,申請執行人當面了解了這些情況后,自愿放棄了余下權利,讓被執行人劉某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以來,全市法院已開門納諫召開座談會102場,征詢意見建議414條,組織開展巡回審判199件次,法官進網入格2677人次,掌握了群眾面臨的各種難題。”徐州中院黨組書記、院長花玉軍介紹,通過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切實了解群眾的需求,找準頑瘴痼疾,提出有針對性的整改措施,有力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徐州市鼓樓區人民法院“訴服中心”“非訴服務中心”進社區巡回調解

徐州法院全面推行“全域訴服”工作機制

據介紹,徐州法院對外推出服務營商環境16條舉措、推出了全域訴服一窗通辦、“有求必應”等一批叫得響、推得開的工作機制。今年1月至6月,徐州法院法定正常審限內結案率同比上升11.55個百分點,案件平均審理天數同比減少34.36天,員額法官人均結案數同比增加36.9件。

從細節抓起

取信于民樹形象

  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是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的一項工作要求,到底哪些是雪中送炭的事,哪些是錦上添花的事?哪些是畫蛇添足的事,哪些是深得人心的事?江蘇各地法院將“話語權”“選擇權”交給群眾百姓,交給服務對象,聞過則改,立說立行。

在向社會征集意見過程中,有律師反映“見法官難、約法官難”問題,南京中院為此依托微信江蘇移動微法院小程序,專門研發了聯系法官功能。當事人只需在手機端添加、提交案件基本信息,就可瀏覽法官聯系信息,建立單獨、便捷的信息交互專用通道。

南京中院還列出了“我為群眾辦實事”十項實踐活動清單,針對送達難問題,聯合市司法局、市律師協會共同簽署推進電子訴訟工作《備忘錄》,建立并啟用了南京地區律師專用固定電子送達地址庫。

 “7.68噸”,隨著第一件廢舊機器設備成功吊起,電腦即時顯示出吊起設備的重量。7月2日,在某建材公司廠區,半個足球場大的空地上,密集的堆放著形狀不一、體積大小不同的各種廢舊機器設備。現場,鎮江經濟開發區法院首次運用物聯網稱重技術,對被執行人的廢舊機器設備進行了現場稱重。

“前期被執行人公司土地、廠房等已經進行拍賣處置。面對數量多、體積大的廢舊機器設備,如何稱重處置成了一道執行難題。”該案執行員李軍恒介紹,“物聯網+執行”實現了重量數據信號回傳至管理后臺及法院查封財產監管平臺,大大節約了時間和費用,當事人雙方都很滿意。

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蘇州市姑蘇區法院著力解決“執行法官外出找人找財產忙”和“當事人反映找執行法官難”之間的矛盾,創新推出了執行案件“門診式”接待工作機制。姑蘇區法院副院長曹黎豐介紹,通過仿照醫生在醫院等待病人前來掛號就診的模式,全體執行法官按照接待工作排班表,定點定時到崗接待,確保“有門可進,有章可循,有接待有回音”,最大限度為人民群眾提供便捷司法服務。

通過這項機制,執行法官輪班當天不安排外出辦案,在專門接待室等候“接診”,當事人則可以根據輪值排班表,通過提前預約、直接來訪、電話咨詢等線上線下多渠道咨詢。同時,法院還安排信訪專員在執行接待室接待群眾臨時來訪,截至5月底,該院已辦結事項220件。

南京中院、鎮江經濟開發區法院、蘇州姑蘇區法院的舉措,僅僅是江蘇法院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的生動例子。一件件以往在法官眼里司空見慣的問題,通過把為民辦實事與審判執行工作深度融合,通過走進群眾中間面對面傾聽群眾最急、最盼訴求,找準了癥結、找到了辦法、做在了點子上,群眾怎么會不滿意?

從初心學起

司法為民顯擔當

  教育整頓開展以來,江蘇全省法院緊密結合法院審判職能,以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將為民辦實事作為學習黨史、不忘初心的過程,推動將教育整頓成效轉化成為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生動實踐。

  各地法院為此集中推出了一批具有法院特色的為民辦實事項目,認真辦好“政法惠民實事”,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其中,泰州中院排定“助企、興村、惠民、提效、善治”為民辦實事五大行動;南京、蘇州、無錫等地法院把辦好案、辦實事作為最大政績觀,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提質增效辦好案”等辦案競賽活動;各地法院均開設了“我為群眾辦實事”專題報道,以新聞發布、典型案例等多種形式開展普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

  心懷蒼生福祉,才能用真心踐行法治情懷,收獲社會對法律的尊重對法治的信仰。全省法院先后涌現出勇救落水兒童的“平安英雄”杜曉龐、全國模范法官王小莉等先進典型,贏得了社會各界一致認可。

2021年初,一段時長20秒勇救落水女童的短視頻迅速點燃網絡,人們為這位英雄留言點贊,他就是睢寧縣法院司法警察大隊大隊長杜曉龐。隨著對他事跡深入了解,人們看到的不僅是他為了救人,咬緊牙關浸泡在冰冷河水中的場景,還看到了他在掃黑除惡專項行動中日夜奔波9天時間不下崗位,在疫情防控中連續45天守住小區大門,時刻與群眾共進退共安危的初心。

 “為民辦實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江蘇全省法院干警們紛紛表示,將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保持永遠在路上的心態,高標準高質量推動隊伍教育整頓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用實事贏得民心,用司法傳遞溫度,不斷開創法院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