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借外幣,法院判決可以人民幣歸還
作者: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法院 唐子然 發布時間:2021-09-15 瀏覽次數:1176
近日,海門法院審結一起特殊的民間借貸糾紛。陸某和劉某在阿爾及利亞經商相識,后因缺少周轉資金,劉某多次向陸某借款,當時錢款均以阿爾及利亞貨幣——第納爾交付。
現兩人均已回國,陸某要求劉某以人民幣歸還借款,但人民幣與第納爾間并無直接的兌換比例,雙方就應歸還的金額爭執不下,于是陸某就訴訟到海門法院。
關于被告歸還的幣種及金額,法院審理后認為,雖然案涉的借貸關系發生在阿爾及利亞,案涉錢款為第納爾,但原、被告均為我國公民,生活、消費主要在國內,且我國通用的貨幣為人民幣,通過外匯匯率換算,第納爾可兌換成人民幣,故原告要求被告歸還人民幣并無不當。因人民幣與第納爾間無直接的兌換比例,可參照人民幣對美元及美元對第納爾間的兌換比例進行兌換,根據外匯管理局發布的2014年的外匯匯率表,及案涉借款發生的時間,原告出借給被告的2680萬第納爾在當時相當于人民幣205萬余元。
原告主張按照1:19.18匯率換算,有利于被告,海門法院予以照準,遂依法判決劉某歸還陸某借款人民幣139萬余元并支付相應利息。后劉某不服判決,向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在中院二審審理過程中,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現已生效。
法官說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中第十二條規定,公民之間因借貸外幣、臺幣發生糾紛,出借人要求以同類貸幣償還的,可以準許。借款人確無同類貨幣的,可參照償還時當地外匯調劑價折合人民幣償還。出借人要求償付利息的,可參照償還時中國銀行外幣儲蓄利率計算。借貸外匯券發生的糾紛,參照以上原則處理。據此,本案原、被告均為我國公民,原告陸某要求被告劉某以人民幣償還債務,并無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