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時期正是人的一生朝氣蓬勃的時期,具有年富力強,精力充沛,好奇心強烈,求知欲旺盛,血氣方剛,無所無懼,可塑性突出,多向發展的顯著優勢特點。這些特點正是一個青少年學習、成長、成才、發展的良好自身基礎條件,這些特點如能夠得到正確引導和培養,就能夠產生國家、社會和學校及家庭所期待和需要的積極因素,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但是,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培養,這些優勢特點也容易產生不利于青少年成長的消極因素,甚至一部分青少年走向違法犯罪,造成社會危害。據調查分析,近兩年來,在一些地方,青少年違法犯罪的趨勢表現為四大類型、七個特點和五個趨勢,應當引起社會關注和重視。

四個類型:一是暴力型犯罪;二是經濟財產型犯罪;三是淫亂型犯罪;四是尋歡作樂尋求刺激為動機和目的一些高危險犯罪。

七個特點:一是初犯、偶犯增加,數量比重大。近兩年以來,青少年犯罪中初犯、偶犯約占68.6%;二是低齡化明顯。犯罪年齡在15?17歲之間的占76.7%;三是激情犯罪的比較突出;四是出現有團伙組織化、隱蔽化、技術化、智能化犯罪的的傾向;五是累犯、慣犯有所增加;六是女性青少年犯罪時有發生;七是城區青少年學生犯罪相對高于農村學校。

五個趨勢或傾向:

一是從犯罪性質看,盜竊犯罪較為突出,約占全部少年犯罪人數的85%以上;其次是強奸、奸幼犯罪數量增多;再次是搶劫、殺人、尋釁滋事等犯罪較多。例如盜竊犯罪侵害目標多為居民區住戶、農村。這些小“碩鼠”白天在錄像室、網吧、游戲室里睡覺或玩,傍晚或后半夜三兩成群結伙開始行動。他們盜竊的物品多為生活用品、家禽之類,順手牽羊,見什么拿什么,沒有選擇性。他們盜竊的物品賣給廢品收購人,或到周邊地區舊物市場銷贓。

二是從犯罪形式看,二人以上共同犯罪案件增多,三人以上結伙犯罪比重大。一些青少年輟學后無所事事,浪跡街頭,三、五成群,拉幫結伙,經常聚集在一起吸煙、酗酒、滋事、交流犯罪經驗,有的還模仿影視片中的黑社會組織,成立黑幫。據調查,95%以上的青少年犯罪是結伙作案且作案地點都在城鄉結合處,人員住戶復雜,易于藏身、銷贓。

三是從犯罪手段上看,作案手段殘忍,犯罪后果嚴重,逐漸向模仿成人犯罪發展。例如:一名16歲的初中生黃某,為報復同村學生袁某,而將袁某11歲的弟弟推入深水中直至全沉沒才逃離現場。有的青少年犯罪手段已智能化、成熟化。作案前策劃周密,多次踩點,選擇時機,準備作案工具,分工明確、注意配合。有的會運用反偵察手段,如作案時帶手套、蒙面,作案后消除現場痕跡,甚至制造假象,訂立攻守同盟等等。

四是從犯罪年齡看,逐漸趨向低齡化。在受到刑事處罰的未成人當中,已滿14歲不滿16歲的人數逐年增多,而因不滿14歲不負刑事責任的未成年人數也占相當大的比例。一些青少年從1013歲就違法犯罪。

五是從犯罪人員身份看,在校學生犯罪有逐年增多的趨勢。據統計,不滿18歲的青少年犯中,學生所占的比例約10%20%。某校有一名應屆高中畢業生,在參加高考期間對同學實施搶劫,被判處三年。犯罪學生中也不乏“三好學生”和班、團干部等曾經“品學兼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