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召開之際,新華社2007“迎接兩會特稿”中有一篇題為《關注民生、以人為本 破解12道民生“考題”》的文章。從勞動就業、醫療衛生、教育收費、司法公正等12個方面,系統列舉并剖析了我國當前的民生熱點問題,認為破解12道民生“考題”是今年之重任。令人耳目一新,也令人思考?! ★@然,民生話題早已成為我國整個經濟社會的焦點。民生12“考題”,無不關乎社稷大局。毫無疑問的是,當代的民生問題仍然是我們黨和人民政府必須面對的首要課題。司法公正成為網上焦點和“兩會”熱點,說明其確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民生問題,亟待破解。

一般認為,公檢法司是廣義司法工作的主體,但近年以來,隨著法治國家建設的進步與司法獨立的呼聲日高,司法單指審判的含義日漸凸顯,這也是中國社會進步在語言上的表征。

做好司法公正這道民生考題,是審判工作的基本要求。因為做好司法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公眾對司法的信任,而做到這點顯然離不開法院對體現為社會熱點、難點的民生問題的積極面對與回應。積極面對與回應民生焦點,努力破解關于司法公正的民生考題,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

做好司法公正這道民生考題,不僅是做好司法工作的條件,也是司法公正、司法為民的具體表現,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下的現代司法理念。因為“公正效率、司法為民”是審判工作的宗旨,法院、法官的天職就是為民謀利,為民解憂。通過司法裁判定分止爭,維護社會公正,進而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司法和諧,才能真正贏得司法的公信和權威。可以說,能否破解司法公正這道民生“考題”,考驗著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成敗。

筆者以為,人民法院要做好司法公正這道民生考題,向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牢牢樹立“以民為本”的思想,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要求,是“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司法為民的具體要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所在。

第二要有直面應對的勇氣。正如法官不能拒絕裁判一樣,作為司法裁判機關的法院及掌握司法權的法官都不能畏懼困難,不能有任何膽怯和退縮,要以積極回應的姿態,直面應對,認真分析審判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虛心聽取群眾意見,查擺不足,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力爭將“考題”做好。

第三要有開放的心態與客觀的態度。面對司法公正成為熱點問題,最高法院肖揚院長坦然表示:“之所以會出現對司法不公的指責和批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群眾對人民法院的熱切期待”。我們要客觀看待自身工作,認真聽取和正確對待公眾對司法的質疑和批評意見。

第四要講究科學的方法并在此基礎上積極作為。利益訴求的多元化與司法審判的高度專業化,決定沒有任何工作會比司法工作更須注重“兼聽則明”,因此必須時刻保持理性中立,并要不斷提高法官素質,不斷改進工作作風,不斷促進審判公開,增加司法信息透明度。堅持司法獨立,依法辦事,不辦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杜絕冤假錯案。惟如此,才可能去回應公眾所提出的各種問題,才能最大限度達到客觀公正的價值目標。人民法院通過直面民生焦點,積極回應,公正司法,才能及時有效地破解司法領域的各種民生“考題”。

司法和諧與法治大廈的構建離不開司法機關與公眾的良性互動,而公正司法與法治建設是和諧社會構建的必要保障。人民法院直面司法公正成為網上焦點和“兩會”熱點本身,就是促成與公眾溝通互動的積極姿態,而及時、積極的回應,尋求、制定破解民生“考題”的措施、良策,則是司法為民、實現司法和諧與社會和諧的最好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