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樹與法官的待遇
作者:李曉東 發布時間:2007-03-02 瀏覽次數:3302
一日閑來無事在互聯網上輸入了“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這十個字,一下子搜集到了3700多個結果,然后我隨機打開看看:發現寫的都是關于某某市政府為了招商引資,加快地方經濟的發展,如何如何的改善投資環境,制定怎樣的優惠政策,最后又是某某大型企業在這樣的優良投資環境下落戶某某市,為某某市的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為某某市的剩余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條件,提高當地的經濟發展與人民的生活水平。最后又是一段評論,無非是贊揚某某市政府的政策是多么的英明,為了發展地方經濟就應該改善投資環境為引來金鳳凰,栽好梧桐樹是多么的必要。
然而有人或許要問:人家地方政府為了發展地方經濟,而千方百計優化投資環境,最終為了使老百姓生活的更富裕,這也是無可厚非的。這與法官的待遇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何必扯那么遠呢?
其實不然:筆者認為梧桐樹其實與法官的待遇是一樣的道理。地方為了招商引資就必須改善投資環境,栽好梧桐樹;同樣為了提高法官素質實現法治社會,就必須提高法官的待遇,也是當然應該栽好梧桐樹。法律職業是一項極其特殊的職業,其業務大到決定生殺予奪,小至明判分毫歸屬,無不昭示著是非善惡,這就要求其從業者必須具有超凡的才智、豐富的情感和高超的法律專業技能。所以在理想狀態中,我們的法官應該具有圣人般的道德修養、教授級的理論功底、洞察一切的閱歷經驗、百科全書式的淵博學識----比金鳳凰還要珍貴。當然,如此罕見的人才會不會甘于選擇呆在法院,那得要看這個職業能否滿足他的物質需要和精神追求了。所以有人呼吁,要提高法官的職業待遇。但是,每當論及提高法官職業待遇,人們總會搖搖頭,嘆息道:現在的法官,素質低下,能力缺弱,他們不配擁有這么好的待遇。
其實當前中國法學人才并不少。據中國人民大學
我們經常抱怨法官的素質不高,同時這也成為維持相對較低的法官職業待遇的重要原因;但結果卻是,在具備足夠的職業吸引力之前,沒有人,特別是那些我們希望他們成為法官的人,會愿意去做法官。并且,現有的法官隊伍之中,僅有的那些有能力、有本事的人反而會紛紛脫下法袍、另尋出路;還有相當一些有能力有本事的人處于舉棋不定的狀態當中,辭職吧意味著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專業特長將無處體現,不辭職吧顯然又無法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樣法官這個職業在這部分人當中成了曹操的“雞肋”,他們不集中精力從事審判事業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了。而這,又使得提高法官素質的遠景顯得更加遙不可及。于是乎,法官素質與待遇便成了一個很難破解的難題:沒有素質,還妄談什么待遇?而沒有待遇,高素質的人才又從何而來?這其實就是一個先栽梧桐樹再引來金鳳凰還是先來金鳳凰再來栽好梧桐樹的問題,其實很多地方的招商引資政策已經替我們做出了回答。是先提高法官素質,然后再為高素質的法官提供優厚了待遇?還是先提高待遇,以此將更多高素質的人才吸引到法官的隊伍之中?答案也應該是不言而喻的。
公平的說在所有的法律職業之中,法官的收入或許不算最高,但顯得更為神圣和榮耀,若非待遇的差距過于懸殊,抑或是現實的保障過于薄弱,通常人們不會愿意辭去這份職務。而法官流失的現狀與大學生不愿當法官的事實顯而易見地證明了這樣的事實:那就是當人們圍繞著法官素質與待遇的時候,“我們的金鳳凰已經飛走了”!有數據統計:全國近年流失的法官有1.6萬人。按照筆者所在的這樣編制在100人左右的法院來計算,相當于走空了160多個基層法院。(在這里,有必要提醒的是,走出去的,往往都是優秀的人員。只有優秀的人才敢也才能走得出去)。出現這種法官大量流失的狀況,身處法院內部的人都不難分析出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法官的待遇低,缺乏對法官的吸引。從筆者本身來說,2002年參加工作的9名法官,剛剛進法院時都是687元的月工資?,F在這些法官每一個月能拿到自己手中的工資平均不到1200元。比當地的電信地稅國稅的臨時工的月收入還低。有人曾經為街上擦皮鞋的人算了一筆帳,如果每一天擦40雙皮鞋(據擦鞋人自己講遠遠不止這個數字),一個月下來就是1200元,除去鞋油等成本50元,他們月收入在1150元上下。比法院的一個庭長,一個一級法官的收入高。如此的收入要留住人才談何容易?另一方面,由于法官的工資受控于地方財政,因此地方的各種集資贊助都無一例外地攤派到法官頭上,今天要修路,明天要搭橋,后天又是贊助,大后天又是要定報紙-----如此種種,造成法官本就微薄的工資都經常拿不全。
因此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爭論先提高法官素質還是先提高法官的待遇。我們能夠確立的前提是:法治社會需要高素質的法律人才擔任法官,而現在的客觀情況卻與之背道而馳??高素質的不愿來,就算來了干不了多久又會跑掉,那么結論就是必須采取相關措施提高法官職業的吸引力。反過來說,非要等到法官的素質提高到一定的程度再考慮其職業待遇問題,那么這也意味著既沒有梧桐樹也沒有金鳳凰,到最后,我們的法治理想或許就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這當然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