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作為領導干部能否獨善其身,潔身自好,事關本單位建設事業的興衰成敗。尤其作為一名人民法院的領導干部,“慎好”尤為重要。

據《東周列國志》記載,越國大臣文種向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獻計:“今志在滅吳,必先投其好,然后得制其命。”在文種的輔佐下,勾踐頻頻向吳投以所“好”,吳國的副將貪財,勾踐就送去珠寶玉器,使之為勾踐說好話,以背其主;吳王夫差喜歡美女,勾踐就送去西施,使之日夜作樂,以喪其志;吳國打算造姑蘇臺,勾踐就送去良材,使之設計加高加大,以勞其民傷其財,等等。就這樣,吳國在不覺中,在其“所好”的層層包圍下,不攻自破,很快被越國滅掉。

當前,反腐敗斗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如何有效地防止腐敗,已成為擺在全黨面前的一件大事。筆者認為,建立有效的領導“慎好”監督機制,不失為良策。無數事實說明,領導干部大多是腐敗溫床侵蝕的首選目標,而缺口往往也從領導干部的“所好”處被打開。當然,我們對“所好”也不能一概而論,關鍵要看領導干部如何把握“所好”,讓其發揮什么樣的作用,若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我們全力推崇,若是損國損黨的壞事我們堅決反對。要知道,上有所好,下有所投。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有的領導愛聽順耳言、奉承話,就有人專揀好的說,報喜不報憂,讓你聽得云遮霧罩、不知實情;有的領導愛喝酒,就有人大擺宴席,美味佳肴,讓你喝得天旋地轉、忘乎所以;有的領導愛跳舞,就有人安排場地,佳人相伴,讓你跳得走火入魔、失神喪志;有的領導愛占小便宜,就有人從衣食住行送起,讓你變得貪得無厭、小貪變巨貪。可見,貪財必為財死,貪色必被色溺,貪權必為權傾。如果領導干部不能把握好個人的“慎好”,到頭來失掉的將是個人的尊嚴、組織的信任、群眾的擁護。

為此,領導干部要抵制腐敗的侵蝕,就必須不斷加強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苦練“內功”,以實實在在的一身正氣,增強抵御腐敗侵蝕能力,做到在任何時候不為財、色、權所動,只有這樣,領導干部才能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大潮中勇立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