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臺法院分析當前農村老年人性犯罪現象并提出對策
作者:蔡錦 發布時間:2007-02-07 瀏覽次數:3368
2006年1月以來,東臺法院共審結老年人(60周歲以上)性犯罪案件6件12人。其中:強制猥褻婦女罪1件,涉案人員1人;猥褻兒童1件,涉案人員1人;強奸罪4件,涉案人員10人,分別占同期該院判決29件性犯罪案件的20.69%、48名人犯的25%,而上年同期老年人性犯罪案件涉案人員僅2人,同比上升500%。由此可見,老年人性犯罪率在當地尤其是農村地區上升較快,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為此,東臺法院對當前老年人性犯罪的特點和原因作了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當前老年人性犯罪的特點
1、犯罪活動的預謀性。與青壯年性罪犯相比,此類罪犯并非臨時見色起意,往往是在取得被害人信任后伺機作案,犯罪手段比較隱密,且具有一定的預謀性。他們與被害人一般是親朋或鄰里關系,通常利用被害人年幼無知、精神癡呆、監護人無法預料之機,給被害人少量金錢、食物等小恩小惠,誘騙其上當;或利用被害人不敢向他人訴說的弱點,暗中對被害人實施侵害。
2、犯罪主體和受害人的特殊性。此類案件的犯罪主體多是老年喪偶、終身未婚的單身男性,年齡呈現高齡化。他們大多單門獨戶,與他人交往較少,文化素質偏低,其中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2.8%。受害人往往是無知幼女或無性防衛能力的癡呆女,6名受害人中有2名是癡呆女,4名是3歲至13歲幼女。
3、觸犯罪名的確定性。由于受性心理扭曲、生理條件、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制約和影響,老年人性犯罪所涉及的類型較為單一,主要集中在強奸(包含奸淫幼女)和猥褻兒童上,但往往會造成更大的社會危害。
二、老年人性犯罪的主要原因
1、物質富足,精神空虛。近年來,農村物質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但文化事業發展卻相對滯后,致使部分老年人物質生活得到改善,精神生活卻陷入了極度空虛,一定程度上出現了“衣食足,思淫欲”的現象。
2、法制意識淡薄。由于受自身文化水平等條件的制約,許多農村老年人無基本的法律常識,根本不知道與未滿14周歲的幼女或無性防衛能力的癡呆女發生性關系是違法犯罪行為。
3、長期受性壓抑困擾。在我國傳統文化氛圍下,許多老年男性即使有性需求,也不敢、不愿、不好意思表達,只能苦苦壓抑在心里,嚴重的甚至造成心理扭曲。在特定場合,一旦受到性刺激,他們的倫理道德底線極易在瞬間崩潰,往往會采取猥褻甚至強奸等極端的方式來發泄。
4、社會刺激因素增多。近年來,由于文化市場監管“重處罰輕管理”,色情書刊、音像制品以及色情表演泛濫于街頭巷尾,一些挑逗性畫面時常充斥影視,特別是賣淫嫖娼等社會丑惡現象沉渣泛起,致使一些老年人整日沉迷其中,難以自拔,最終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5、“空巢”現象使犯罪人有機可乘。近年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許多年輕夫妻將子女托付給父母照料,雙雙進城務工,家長忙于農活家務,多數時間對小孩監管脫位,給老年人實施性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機。
三、遏制此類犯罪上升的對策
1、加大法制宣傳力度。對老年人性犯罪堅持打防并舉的原則,針對老年人的心理特征,采取以案說法、播放法制教育片等形式,到犯罪地、被告人居住地,開展深入淺出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幫助老年人樹立守法意識,使他們能夠自覺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襲。
2、加強公民道德教育。大力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公民道德教育,農村基層組織要以農村老年男性為重點教育對象,大力弘揚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促使他們自覺接受倫理道德規范的約束,加強自律,遠離性犯罪。
3、高度關注,加強引導管理。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老齡工作,不斷加大對農村老年人活動場所的資金投入,為老有所樂提供基本條件;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文體活動,充實老年人的文化娛樂生活,引導他們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強村民自治組織的建設,建立健全村規民約,實現老年人的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
4、加大對幼女的保護力度。加強對幼女的監管保護,盡量減少其單獨外出的機會;家長要經常與子女進行溝通交流,教育幼女不能隨便接受他人的物品,幫助他們培養自我保護意識;外出務工的父母要將幼年子女的學習生活安排妥當,注意保持聯系,時刻關注幼年子女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