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間如夢是華年
作者:張鵬 發布時間:2015-03-10 瀏覽次數:2456
世間之苦,莫過于英雄末路,美人遲暮。苦得讓當事者心存不甘,讓世人為之扼腕。世間之美,莫過于少年得志,夢綻華年,美得讓當事者躊躇滿志,也點染了歷史,羨煞了世人。
人總是離回憶太近,離夢太遠。悠悠青史、滾滾紅塵中,留下多少抱憾與不甘,也埋沒了多少動人的愛與恨。時間,總是無情與健忘的。在時間的字典里,沒有永恒的英雄,也沒有值得留戀的記憶。有的,只是重復著人世的悲喜情仇,謝了幕又再次上演,一如花開花落,云卷云舒。
一本書,猶如一幕人生。讓走在自己路上的我們,有機會品味別人的故事,借鑒別人的得失。
許多民間技藝也都隨歷史而被封存、淡忘。武術也在此列。《逝去的武林》一書把我們帶到那個清末民初我國武術發展的巔峰時代。李老以其樸實的話語,為我們展開了一幅武術發展由盛而衰的歷史畫卷。閱讀此書,猶與一位和藹老人坐在閑庭樹下,品茗聊天。在我們透過形意拳門人的過往軼事慨嘆武林是非與前輩們的深厚造詣的同時,也從另一個角度對那個山河破碎、風雨飄搖的大時代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
時代在進步,總會遺忘一些東西,或謂精華,或謂糟粕,從來不為我們的意志左右,不以我們的憐惜而取舍去留。就像我們一路前行,遺忘在身后的腳步。現代科技已向全世界昭示冷兵器時代永遠成為過去。那么,我們不由反思武術存在的意義。武術在我國稱為國術,可見其一度在國人心中的地位。其作為搏擊術,不僅僅是格斗的技術,在我國,它更多的被賦予了文化與藝術的內涵。它是對人體認知的科學,是激勵人生困知勉行的生活態度。然而,與各種古老學術的發展軌跡相似,隨著武術運動的競技化,人們更多地注重其視覺效果,高、快、險、狠成為主流。人常以為能做出高難動作、掌握各種招式,具備一拳一腳的威力,打三攜兩的效果就是高手。更有人妄加揣度,移花接木,將武術思想引入玄門。其實越執著追求這些,離武術的真諦愈遠。亦如潭中花月,手指輕點,即碎夢成空。
武術是自覺的功夫,知己,才能知彼,自控,方能控人。武術是對自身和萬物的認識過程,是通過苦修達到思想與身體高度協調統一,實現高度控制下的高度自由。
任何傳統的技藝,都是有嚴格的門規的。所謂萬兩黃金不予人,不可不傳亦不可輕傳。李老在書中所言,只是拋磚引玉,讓同道中人從中尋到些星火,于暗夜中引路上山。也讓門外人從中窺見些麟角,以正視聽。但歲月終將老去,江水東逝無痕。無論那些與李老站在同一時代的前輩們如何振臂高呼,時代的翻覆,是無人能阻的。于是,李老以平淡無奇的言語,道出些言而又止的契機,作為對民間一息尚存的學術后人的激勵,也雜著對那個輝煌時代的幾分唏噓與嘆惋。
滿腔熱血,終成追憶,歲月已老,夢尚在前,是遺憾么?或是仍有幾分期許?英雄夢碎,碎在了如夢華年,追夢的青春,見證了不朽的時代。
世間有種美,謂之殘缺。世間有種印記,藏于書卷。當顛倒迷離的往事,翻轉于指尖燈下,讓你我暫同行于那《逝去的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