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秦郵已過深秋,樹葉涮涮的直落,隨風漫舞,遠眼望去,盂城驛灰色朦朦,雖然已近傍晚,街頭行人稀少,只有我們幾個學子在為住宿而奔找。

  1983年11月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首次在里下河縣市開考,高寶興三縣的考試點設在高郵,四個學友約好在高郵一招集中,可一打聽,普通房早已被預訂一空,只剩一套間,價格八元一宿,比普通房位高出十倍,對于我們這些窮書生來說,直咂舌頭,只好另找它處。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仍然還是一個票證年代,吃飯要糧票,穿衣要布票,住宿要證明,旅社是國營,轉了幾條街也沒有找到旅社,只好折轉回來。明天要考試,再貴也要住下,大家咬咬牙,就把唯一的套間包下,里外兩張床,二人通腿,將就一晚上吧。

  套間在一招的東南隅,是典型的蘇北民居四合院,一般招待十四級以上干部的,讓我們也享受一下。這里環(huán)境優(yōu)雅恬靜,潔白的床單,舒適的席夢思,其他學友一下子進入了夢鄉(xiāng),而我輾轉難眠,思緒萬千……

  我們讀書學習的年代,正值“文化大革命”時期,老師打成“臭老九”,到“五七”干校勞動改造去了,上課讀讀報,下課去打鬧,在“讀書無用論”的灌輸下,高中畢業(yè)了。大多數(shù)同學去廣闊天地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去了,而我幸運的分配到工廠,接受工人階級的再教育,令同學羨慕不以。

  改革春風吹大地,人們從“左”傾思想中解放出來,各行各業(yè)氣象一新,幾個工友從“趕豬牽羊”(當時最流行的一種撲克牌娛樂)牌桌上醒悟過來,我們不能這樣混日子,趁年輕時學點東西,剛好江蘇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報名,不要入學考試,不受學歷限制,不受年齡限制,不受學年限制,實行學分制,學分滿就可以拿到大專文憑,還真符合我們的愿望。

  報名容易學習難。自學考試是沒有圍墻的大學,沒有老師,遇到難題只能自己從書本上找。自學考試工作剛剛才開始,教課書和復習大綱遲遲不到,就隔三差五的去自考辦。自考辦就設在縣城紅衛(wèi)橋北面的文教食堂內(nèi),一間辦公室,主任集內(nèi)勤會計于一身,熱心的徐明新主任總在書本到的第一時間通知我們。為解決考生學習中的難題,專門從南京大學請來教授,在老城鎮(zhèn)禮堂授課。雖然是晚上,天氣炎熱,蚊蟲叮咬,但學員們精力集中,他們中間有年邁的老人,有高中才畢業(yè)的高考落榜生,還有不少機關干部,更多的是像我們這些已失去上大學機會的年青人。時任縣委書記賈彬也戴著老花眼鏡在昏暗的燈光下認真的做筆記,整個會場鴉雀無聲,折射出對知識的渴望。

  不脫產(chǎn)學習擠時間難。工廠是星期天不休息,平時還要加晚班,那時什么都不缺,就缺的時間。只要一有閑余,趕緊看書,早上天朦朦亮就要起來背書,晚上家人睡熟才能有機會看書,經(jīng)常讀的乏味抱著書睡著了,一覺醒來繼續(xù)看。最希望是出差,因為乘車的途中、晚上旅社是看書的最佳場所。沒有娛樂,沒有節(jié)假日,少交往,不逛街,兩耳不問窗外事,全部身心投入書海中。好心的師傅友情提醒,和你一起進廠的同事已提科長了,你還是抽出時間跑跑吧,不要成天像個書呆子。人各有志,他們不知道讀書時的快樂。

  最難的還是考試。沒有考試范圍,只有復習大綱,要想及格,非得把書翻爛,名詞解釋要背的滾瓜爛熟,沒有考試題型,也沒有模擬考題。幾個學友,既當學生,又當老師,大家聚在一起相互出題,相互提問,有時為一道題而爭的面紅耳赤。由于離考試時間太緊。大家進行分工,每人負責幾章,把重要的內(nèi)容摘錄下來,然后大家分享,既節(jié)約了時間又抓住了重點。由于沒有范圍,只能是瞎子吃螃蟹--只只是好的。

  東方已泛白,同伴的洗漱聲把我從夢中驚醒。趕緊起床,準備考試文具,在招待所食堂簡單吃個早飯。考場就設在高郵中學,當我走進既熟悉又陌生的考場時,心中感慨萬千,我將在這考卷上從新書寫人生。考試一結束來不急去秦郵臺拜

  三十年彈指一揮間。首考我兩門全是60分,剛好及格,就是這樣的巧事,鼓起我堅持學習的風帆,從而也改變了我的人生。和我一起考試的學友也陸續(xù)離開了工廠,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而自學考試這個沒有圍墻的大學圓了多少學子的夢,三十年來為社會輸送上萬名的人才,它來自于百姓,植根于百姓,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成人高等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