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疾而步穩 勇毅而篤行”——淮安區法院一站式建設紀實
作者:淮安市淮安區人民法院 余 嫚 發布時間:2020-08-27 瀏覽次數:11125
2020年8月26日上午,淮安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趙洪權一行到淮安區法院調研智慧法院建設工作,在實地參觀并聽取了法院工作人員關于司法送達一體化服務平臺、速裁、執行案件無紙化辦案中間庫的介紹后,趙書記從“便民化、集約化、規范化”三個方面對該院一站式建設表示高度肯定,那么究竟是哪些吸引了趙書記?跟著筆者一探究竟吧!
司法改革和信息化是人民法院工作發展的“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在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的大背景下,淮安區法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司法公開、司法為民、司法便民的智慧法院發展思路,堅持集約化處理審判輔助事務,為審判一線減負的發展理念,堅持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堅持全院一盤棋、集約化發展、成建制推動的戰略,先后建成了安檢人臉自動識別系統、智能辦公APP、黨建云、集約化電子送達平臺、24小時跨區域自助服務立案、速裁、執行案件無紙化辦案中間庫等一系列智慧法院建設項目。通過管理創新與技術創新的相互交融,促進智慧法院建設向更高層次發展。
以便民化程度為落腳點,大幅提高辦事速度
淮安區的張律師因辦案需要查閱正在審理中的訴訟材料,他來到了智能材料中間庫,向工作人員出示代理該案件的證明材料后,立刻查閱、打印了其代理案件的相就要卷宗材料,整個過程用了不到十分鐘。“這對于我們或者當事人來說真的是太方便了!”拿著剛打印出來的材料張律師激動地說。
以往當事人或者律師需要查閱尚未結案歸檔的案卷材料,需要事先預約法官,當面提交或者當面閱卷,到了約定時間,遇有法官因特殊原因不能如期安排,有的甚至要經過多次預約才得以完成,為保證當事人少跑腿、不跑空腿, 淮安區法院于2019年11月在全市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審判+執行”無紙化辦案中間庫,現在當事人或者律師提交訴訟材料時,不再需要預約法官,只要提供相應的案號,把材料交給智能材料中間庫工作人員,由工作人員掃描引入案件電子卷宗后,將紙質材料存放至中間庫,中間庫隨時接收當事人提供的紙質案件材料,并以電子檔案形式流轉給承辦法官,由于紙質卷宗材料均事先經過掃描進入電子卷宗。因此,當事人、律師需要調閱查看適時的訴訟資料,只需出示身份證或者代理手續,即可隨時查閱適時的卷宗電子檔案,當事人和法官不用見面即可輕松完成訴訟材料交接,更大程度上滿足了人民法院司法公開、司法便民的工作要求,大大提高了法院服務當人的工作效率。
該院中間庫位于訴訟服務大廳2樓,占地約50平方。截止目前,流轉案件5005件,在庫卷宗997件,出庫歸檔卷宗4008件。聘用4名外包人員管理日常事務。
以集約化程度為切入點,大幅提升辦案效率
“什么?給我送傳票?我人在澳門務工,怎么收傳票啊!”被告人李某直接掛斷了電話。據了解,李某因一起買賣糾紛案件被起訴至法院,但其長期在澳門務工,送達中心的工作人員通過實名制查詢到李某的手機號,第二次撥通電話,向其告知了案件具體情況并進行了全程錄音,隨后通過電子送達的方式向李某的手機推送了一條鏈接,李某通過手機可以查看到法院推送的民事訴狀副本,開庭傳票、證據材料、權利義務須知、應訴通知書、廉政監督卡等各類訴訟文書電子檔案,當事人點擊查閱時,電子送達平臺同時記載,證明他已經看過。最終,遠在澳門的李某委托家人與原告進行了協商并將錢款支付后,原告撤回了起訴。
淮安區法院每年受理各類民商事案件8000余件。以往訴訟文書送達工作都是由案件承辦法官分散送達送,效率低、成本高。“送達難”已經成為制約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公正與效率的瓶頸問題。
2018年10月,淮安區法院司法送達一體化服務平臺作為全市首家試點投入運行,進過調研創新,僅用4名送達專員的專業化送達承擔起全院訴訟文書送達工作。將全院分散的材料收轉、掃描、訴訟文書送達工作全部集中起來,引入送達專員,推行“互聯網+”送達方式,實現電話送達、電子送達、郵政EMS專遞送達、直接送達、留置送達、互聯網公告送達等多種送達方式集約化管理。通過送達方式集約化、送達方式全覆蓋、送達流程全留痕,大大提升了辦案效率。
司法送送一體化服務平臺的成功運行,標志著該院以集約化、智能化為特點的訴訟文書送達新模式正式啟動,為全面推進我院智慧法院建設注入了新功能。平臺自投入運行以來,累計送達案件訴訟文書18875件,其采用電話、短信、電子送達等新型送達方式送達15288件,占比81%,互聯網免費公告送達6027件,較以往報紙公告每件為當事人節約費用支出300元,累計為當事人減少訴訟成本180.2萬元。
以規范化程度為支撐點,大幅提升辦案質量
“我沒有收到法院的電話,也沒有收到短信,都不知道開庭,你們憑什么缺席判決?”這是一件民間借貸案件的被告謝某向法院投訴時提出的理由。
“您別急,我們一起去送達中心看一下。”負責接待的同志帶著謝某來到了送達中心,經工作人員查詢,謝某的電話錄音全部保留,電話掛斷后的短信經平臺查詢顯示謝某也點擊進去查看了法院發送到其手機上的民事訴狀副本,開庭傳票等訴訟文書,并且看了好幾次。聽到自己的錄音以及平臺上的信息,剛才還理直氣壯的謝某瞬間紅了臉,“可能我那天喝多了忘記了。”“您點擊手機的鏈接查看就查看了四次。”送達中心的工作人員提醒。最終謝某找到承辦法官當場將錢款履行,該案順利辦結。全程留痕的送達方式,為當事人提供服務標準和送達標準相統一送達服務 避免了以往分散送達可能出現的送達瑕疵和爭議。
無論是速裁、執行無紙化辦案中間庫還是司法送達一體化服務平臺,還是全市首家的24小時自助法院,都是淮安區法院為當事人提供“一站式”訴訟服務建設的重點,都離不開信息化、規范化的支撐。
“智能中間材料庫”是人民法院實現無紙化,智能化辦公不可或缺的中間環節。立案材料和訴訟中材料適時同步掃描引入法院案件綜合信息系統提供給承辦法官。結案前,紙質卷宗存放于智能材料中間庫。法官在自己的電腦上接收電子卷宗,配合法院綜合信息系統已經具備的文書自動生成,左看右寫、掃描文檔自動抓取、語音轉換文字等功能的運用,承辦法官無需紙質卷宗材料,就可以準確、快捷、高效制作相應的法律文書。結案后,智能材料收轉中間庫工作人員通過再次補充材料掃描、一鍵提交市中院編目中心編目生成全案電子卷宗,裝訂好紙質卷宗移至檔案部門永久存放。如果案件上訴至上級法院,上級法院可以直接從系統中調取相應的電子卷宗檔案。“智能材料收轉中間庫”以電子卷宗流轉取代紙質卷宗的流轉,既保證了卷宗的安全,也成為人民法院無紙化辦公不可缺的中間環節。在減輕了一線法官的工作負荷同時,更加滿足了人民法院司法公開和司法便民的工作追求。
近年來,淮安區法院在一站式訴訟服務體系建設的征程中蹄疾步穩,勇毅篤行,始終堅持借鑒他山之石與自主研發相結合,不斷創新的管理模式。從司法送達一體化服務平臺到24小時跨區域自助式立案服務站和速裁、執行案件無紙化辦案中間庫的投入應用,該院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智慧法院建設向更高層次發展的態勢已然形成。一路走來,變的是平臺和模式的不斷迭代和升級,不變的是為人民法院司法公開、司法為民、司法便民、為審判一線減負的理念以及不斷改革創新的初心,淮安區法院將進一步整合各類資源,依托智慧法院建設,立足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和現代訴訟服務體系建設的要求,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高效、快捷、便利的司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