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理財”血本無歸 逕行起訴保人遭駁
作者:海安市人民法院 韓麗霞 發布時間:2019-12-31 瀏覽次數:721
經人擔保投資理財,平臺關閉起訴擔保人,法院審理中查明理財平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12月30日,隨著江蘇省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書的送達,這起保證合同糾紛案落下帷幕。法院裁定駁回原告王某的起訴。
王某經馬某介紹與程某相識,參加理財投資說明會后,王某覺得收益可觀,便同意投入7萬元做理財投資,但要求程某提供擔保。
2017年8月6日,王某作為投資人,程某作為保證人,簽訂理財投資保證書一份,內容為:“今投理財七萬元整(70000.00),保證91天本金返還。如果本金賠了,程某承認自己本人出資賠付,全權負責。”馬某、趙某作為見證人在保證書下方“見證人”處簽名。同日,王某給付程某現金7萬元,程某將此款匯入理財賬戶上,理財平臺幫王某開戶,配套金額1萬美金。
一開始,理財看似順利。2017年下半年,王某獲得理財平臺返現11000元。
好景不長,沒多久,理財平臺便關閉了。王某向程某索要出資款。2018年6月至9月間,程某每月通過微信轉賬1000元給王某。之后,王某未獲得其他資金返還。
王某索要無果后,將程某告上法庭,要求賠償55000元。
訴訟中查明,警方已對包括本案理財在內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行為立案偵查,程某的推薦人楊某為該案的犯罪嫌疑人。
海安法院審理后認為,王某投資理財,所涉非法吸收公共存款案已由警方立案偵查,故王某有部分款項未獲返還而造成的損失,應當先通過刑事追贓途徑解決。只有在刑事追贓途徑終結且王某不能獲得全部賠償的情況下,王某才可以向其所認為的對其負有民事責任的其他民事主體另行依法主張。目前,本案不屬于人民法院民事訴訟的受案范圍,應當移送公安機關處理。遂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的相關規定,裁定駁回王某的起訴。
一審裁定后,王某不服,提起上訴。南通中院審理后認為,一審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遂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一百七十一條的規定,終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
【法官點評】
本案的主要焦點在于涉眾型經濟犯罪與民商事案件的程序處理問題。長期以來,先刑后民是基本程序規則。當然,在這一規則之下,有些只是與刑事案件略有聯系的民事糾紛也被長期擱置,影響權利人權益的盡快實現。近年來,司法實務界觀點發生顯著變化,多數民事糾紛與刑事案件可并行處理。但是,對于涉眾型犯罪,考慮到社會影響多方面因素,仍需堅持先刑后民規則。
2019年《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第129條指出:2014年頒布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和2019年1月頒布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的涉嫌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涉眾型經濟犯罪,所涉人數眾多、當事人分布地域廣、標的額特別巨大、影響范圍廣,嚴重影響社會穩定,對于受害人就同一事實提起的以犯罪嫌疑人或者刑事被告人為被告的民事訴訟,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予受理,并將有關材料移送偵查機關、檢察機關或者正在審理該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受害人的民事權利保護應當通過刑事追贓、退賠的方式解決。正在審理民商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發現有上述涉眾型經濟犯罪線索的,應當及時將犯罪線索和有關材料移送偵查機關。偵查機關作出立案決定前,人民法院應當中止審理;作出立案決定后,應當裁定駁回起訴。
本案中,理財平臺行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為涉眾型經濟犯罪,法院依“先刑后民”規則裁定駁回起訴,并無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