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法治現(xiàn)代化研究院主辦的宿遷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體系建設研討會于4月1日在江蘇宿遷召開。中國法學會案例法學研究會會長胡云騰,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夏道虎,江蘇省人大工作理論研究會會長、中國法治現(xiàn)代化研究院院長公丕祥,江蘇省司法廳廳長、黨委副書記柳玉祥,宿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昊,最高人民法院司改辦副主任劉崢出席會議。

王昊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宿遷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為指引,堅持和發(fā)揚“楓橋經驗”,深化完善信訪訴求“分級診療”、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全面筑牢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第一道防線。要扎實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xiàn)代化試點,著眼打造市域社會矛盾糾紛“終點站”,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xié)商、社會協(xié)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加快形成推動社會和諧發(fā)展、保障社會安定有序的社會治理新局面,為保障和推動全省高質量發(fā)展作出更多宿遷貢獻。

夏道虎強調,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是人民法院一項重大改革實踐。近年來,全省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高站位、大力度全面推進一站式建設,形成了新收訴訟案件下降、審判質效提升、群眾滿意度提高的良好局面。宿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總攬全局、強勢推進,全市兩級法院主動融入、深度參與,為人民群眾提供便捷高效、可接近、可獲得、低成本的一站式糾紛解決方案,在訴源治理、多元解紛、速裁快審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形成了具有宿遷特色的工作模式,為全省法院系統(tǒng)一站式建設提供了鮮亮的實踐樣本。全省法院將充分吸收借鑒此次研討會成果,持續(xù)深化一站式建設,著力構建集約高效、多元解紛、便民利民、智慧精準、開放互動、交融共享的現(xiàn)代化訴訟服務體系,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以優(yōu)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柳玉祥指出,近年來,宿遷法院深入推進訴訟與非訴對接,以調解程序前置改革為突破口,創(chuàng)新開展一站式多元解紛體系建設。這一體系體現(xiàn)了平臺功能的“集約集成”,體現(xiàn)了訴與非訴的“對接協(xié)同”,體現(xiàn)了社會力量的“多元共治”。一站式多元解紛體系是貫徹“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完善訴源治理的生動實踐,也是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工作在理念、思路、路徑上的創(chuàng)新之舉。

公丕祥指出,最近,中國法治現(xiàn)代化研究院受宿遷中院的委托對宿遷法院多元解紛體系建設和運行情況進行了評估。通過評估,可以看出宿遷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體系建設亮點紛呈、可圈可點:一是司法為民主旨鮮明,合乎民心、順乎民意,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同和好評。二是問題導向強化實踐,以切實解決發(fā)展不平衡、銜接機制不完善、認可程度不夠高等突出問題為突破口,堅持源頭治理、預防為主,確立調解前置、“四調并進”工作思路,在打造多元解紛機制上下功夫。三是制度創(chuàng)新彰顯特色,著力把握“一站式”的功能定位,突出集約集成、高效解紛,積極探索多元解紛、速裁快審雙輪驅動機制,調解前置程序改革機制,駐院調解員制度,訴訟與非訴訟實質性對接機制等等,加大工作推進力度。新時代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體系建設的“宿遷樣本”正在展現(xiàn)出蓬勃生機和強大生命力。

會上,胡云騰作主旨發(fā)言,他指出,宿遷中院努力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落實,不斷加大訴前解紛力度,實行簡案快審,繁案精審,對訴訟案件貫徹能調則調,能判則判,實現(xiàn)連續(xù)兩年收案比下降的成績,取得的成效明顯,形成“宿遷樣本”。“宿遷樣本”體現(xiàn)黨領導人民法院和有關部門構建多元解紛機制的原則,把黨的領導作為多元解紛最大特色和保證。“宿遷樣本”體現(xiàn)了價值取向,兩級法院始終服務當事人及群眾、依靠當事人及群眾,體現(xiàn)了人民法院的擔當和情懷。“宿遷樣本”體現(xiàn)了楓橋經驗和馬錫五審判方式,把這兩方面融為一體、發(fā)揚光大,煥發(fā)新的青春活力。“宿遷樣本”基本實現(xiàn)了調解和審判工作的對接,兩級法院做法解決了實踐中重調解還是重審判的爭論,推動形成矛盾糾紛化解,讓人民法院回歸維護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

會上,中國法治現(xiàn)代化研究院發(fā)布了《宿遷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體系建設第三方評估報告》。評估報告從宿遷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體系建設的做法和成效、評估分析、啟示以及繼續(xù)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紛體系建設的建議等四個方面,對宿遷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體系建設及運行情況進行了評估,充分肯定了宿遷法院“黨委領導、法院主推,調解前置、‘四調’并進,審調融合、速裁快審,集約集成、高效解紛”的一站式多元解紛體系建設成效。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法治現(xiàn)代化研究院等專家學者以及法院系統(tǒng)、司法行政系統(tǒng)負責同志參加了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