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司法“桃花源”
作者:張景義 張寬明 張美芳 發(fā)布時間:2011-10-31 瀏覽次數:963
在江蘇,有這樣一個地方,連續(xù)三年沒有訴訟發(fā)生,被稱為全省首個“無訟鄉(xiāng)”。這個地方,就是海門市海永鄉(xiāng)。10月16日,記者慕名探訪了這個司法“桃花源”。
海永鄉(xiāng)位于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上午9點,記者趕到了海門市人民法院,三廠人民法庭庭長沈娟帶著記者又走了半個小時的路才到了碼頭。10點鐘,擺渡船將記者帶上了美麗的崇明島。
進入島上,稻浪滾滾,水塘清清。偶爾能看到三五農民在地里忙著收割莊稼,滿眼田園風光。
沈娟告訴記者,她這次去島上是要回訪一位叫朱永蘭的老大娘。此前,老大娘曾為了贍養(yǎng)問題找到鄉(xiāng)司法所,在司法所所長金宴峰的協調下,將這個問題給解決了。她這次回訪就是看看老大娘的現狀好不好。
大約10分鐘后,沈娟帶著記者來到了海永鄉(xiāng)聯想新城社區(qū),這也是老大娘的居住地。
一進門,朱永蘭老大娘拄著拐杖熱情地招呼大家坐。沈娟拉著老大娘的手問寒問暖。當被問到對司法所為她所做的工作滿意不滿意時,老大娘高興得合不攏嘴,連說:“滿意,滿意。”
記者了解到,老大娘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兩個兒子都在外地做點小生意,女兒跟她都住在島上。由于鄉(xiāng)里搞建設,老大娘家原來的地都被政府征用了,作為補償,政府給了他們一家人3套房子,大一點的兩套房子都給兒子了,小一點的房子老大娘自己住。但因為有嚴重的頸椎病和高血壓,老大娘僅有的一點積蓄都看病花掉了,后來跟女兒一家人住在了一起,由女兒照顧她。住了一段時間后,老大娘卻覺得不自在了。一是女兒也有自己的工作,二是按照當地的習俗,女兒嫁出去后,沒能分得家里的財產,現在卻要讓女兒一個人來照顧自己,有點說不過去。于是老大娘提出要回自己的小屋單過,然后請一個保姆照顧她,保姆的護理費由子女來出。而在護理費該交多少的問題上,三個子女產生了一點分歧。為此,老大娘去了趟鄉(xiāng)司法所。根據老大娘反映的情況,司法所跟三廠法庭及時進行了溝通,在法官的指導下,司法所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現在,老大娘被照顧得很好,女兒也經常來看望她,兩個兒子也能放心在外面做生意了。
聽說有法官來,社區(qū)一些居民又將回訪結束后的沈娟請到社區(qū)活動室,紛紛向她咨詢一些法律知識。有咨詢勞動報酬糾紛問題的,有咨詢因拆遷引發(fā)糾紛問題的,沈娟都耐心地一一解答。一位老大爺還對因為鄉(xiāng)政府遲遲沒有給他辦房產證表達了自己的不滿,沈娟馬上了解了情況,得知這是因為農村土地改制遺留下的歷史問題,她隨即向老大爺表示一定會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力爭讓老大爺早日拿到房產證。面對鄉(xiāng)親們的熱情,沈娟留下了自己的手機號碼,告訴他們有事可以隨時給她打電話。
金宴峰告訴記者,無訴訟并不代表無糾紛。像朱大娘這樣的糾紛一般在司法所的努力下都能解決,這也有賴于鄉(xiāng)司法所跟三廠法庭有和諧共建協議。在《和諧共建協議書》上,記者看到,三廠法庭與司法所共同建立了8個工作機制,包括矛盾糾紛共同預防機制、矛盾糾紛共同化解機制、法制宣傳和業(yè)務培訓機制等。這些機制的建立就是為了有效整合資源,構建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糾紛解決機制,形成預防、化解矛盾糾紛的合力。除了司法所,三廠法庭還跟派出所、村委會都簽訂了和諧共建協議。
沈娟坦誠地對記者說,其實海永鄉(xiāng)以前的訴訟糾紛是比較多的,一度萬人訴訟率位居全市之首。但這三年來,三廠法庭通過利用社會有效資源,構筑社會大調解網絡,大膽探索鄉(xiāng)村由“少訟”向“無訟”的轉變,努力創(chuàng)造“一般矛盾糾紛不出村,重大矛盾糾紛不出鄉(xiāng)”的無訟環(huán)境,構筑起了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第一道防線,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無訟鄉(xiāng)鎮(zhèn)”創(chuàng)建模式。
近兩個小時的探訪時間很快過去了,在回去的路上,村民們在廣場上晾曬著剛采摘完的棉花、花生,孩童們在一起嬉戲,一些村民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嘮著家常,看到沈娟和金宴峰,認識的不認識的都熱情地打著招呼,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一派暖意融融的司法“桃花源”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