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如影,踐夢前行
作者:淮安市洪澤區人民法院 陳顏 發布時間:2020-09-29 瀏覽次數:10817
閱讀是一座通往未知的橋梁,讓我們感受世界之廣。生活很小,不足以容納許多異想天開的思緒想法;世界很大,可以讓人領略到未知領域的不同精彩,而跨越這條溝壑的就是閱讀。
日子像握不住的細沙流淌過去組成了平凡的生活,我們在匆忙的節奏中度過不起眼的每一天,閱讀這個詞離我們越來越遠,靜下心來用心欣賞一本好書漸漸成為一種奢侈。我們總是借口自己很忙,無暇去欣賞傳統文學中人文底蘊,去探索外國文學中我們不曾熟悉的世界,卻被抖音小視頻、網絡小說、IP熱劇充斥于閑暇時間,流逝了寶貴的時光。
古代,書是奢侈品,只有一定階級的人才能接觸的到,現代社會的卓越性在于書籍平等,大多數人都可以閱讀到自己想要讀的書籍,實在是一件幸運之事。有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成年人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7本,電子書閱讀量為3.32本,這樣的結果令人驚詫,我們可讀的書種類非常豐富,傳統文學、外國文學、科幻文學等應有盡有;閱讀的方式多樣,紙質書籍、電子文本、圖文搜索、圖書軟件等;讀書體驗越來越好,缺失的是對讀書的那份渴望與熱忱,導致我們難以靜心靜意去慢慢閱讀一本書、細品一首詩、一篇散文、一部小說,因而不能體驗文字之美,閱讀之廣,這對國家民族和每一個人是多么遺憾、多么危險的事情!
現在的讀書在某種意義上變了,變得不夠純粹,近年來“知識付費”熱潮迅速崛起,大多數人讀書是讀專業書籍,把閱讀作為迅速獲取信息、提升能力的工踏板。知乎上具和有一個話題叫“如何高效閱讀書籍并有效輸出”,這個話題關注度很高,也體現了現代人閱讀最注重的就是“高效”二字,這雖能擁有短暫性的獲得感,卻會使人長期陷入焦慮之中。閱讀功利化不僅沒有緩解大數據時代帶來的知識恐慌,反而加劇了人們內心的空虛感,讓人持續處于浮躁的情緒之中,要走出焦慮,擺脫浮躁,必須要刨去功利之心,掘除功利之根,培養閱讀的良好生活方式。
如今,中國正著力建設書香社會、學習強國,樹立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重拾讀書激情,在全社會營造閱讀氛圍。許多關于閱讀的節目收視極高,《朗讀者》、《讀書》、《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收獲了許多好評,吸引了無數的觀看者,這也反映了根植于中國人骨子里的文化需求。
閱讀的厚度決定人生的高度,讀一本好書,多一份積累,長一分智慧。古人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立身哲理,讀書為明理,明理為修身,修身為做人,人明曉道理自讀書而起,從愚昧無知迷信虛妄中抽離,在閱讀中明理前行,這就是閱讀被賦予的傳統意義。迷幻像影子一樣,迷茫時,幫你找尋方向,撥開你心頭云霧;黑暗中,默默陪伴,尋求安慰,聽取你郁悶心境。它雖然不是包治百病的一味藥材,但總能觸動你那不為人知的私有情緒,這便是閱讀的魅力,是值得用一輩子去做的事情,相信閱讀定能讓你收獲人生的華枝春滿,天心月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