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腳步丈量民生
作者:熊 磊 發布時間:2015-01-05 瀏覽次數:2259
“城里干部到我們農村來,一點架子也沒有,還不時幫我們解決困難,真是我們的福氣!”……在鹽城市建湖縣高作鎮大墩村,人們對城里新來的干部無不豎起大拇指。這位干部叫王曉東,鹽城市中級人民法院行政裝備管理處副主任科員,高作鎮駐村下訪組組長。
訪民情
“大墩的人口是1673人,我叫王曉東,現在就是大墩村的第1674人,你們有什么事都可以來找我。”2014年9月1日,剛到大墩村的王曉東還沒安頓好自己,就利用村里召開大會的機會,迅速與村民拉近了距離。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王曉東清楚,只有深入群眾中,傾聽群眾心聲,以調查了解到的實情,才能謀劃好駐村工作。
接下來,白天,他與駐村下訪組成員及村組干部開始挨家挨戶走訪,熟悉村情,了解村民家庭、人口、收入、土地、勞務等情況,了解他們的所思所盼所需。晚上,一個人在宿舍整理材料,制定駐村計劃。
通過調研走訪,王曉東發現許多村民對村里做了哪些工作,收支情況等與自身利益相關的問題,都非常關心,但卻沒有一個可靠的信息源,導致很多矛盾和誤會的發生。
“開展農村工作,關鍵要靠群眾信任。”隨即,王曉東與村兩委一起組織學習上級文件精神,制定村務公開實施方案,規定凡是涉及財務收支、集體經濟運行、征用土地補償、基礎設施建設等于村民利益息息相關的重要事項,都要一一進行公開。
“村子里花了哪些錢,花在哪,怎么花,現在都是一清二楚。”日前,在一期關于集體財務收支及分配、集體資產出租及處置為內容的村務公開上,一位村民高興地表示。
如今,這樣的村務公開已成為大墩村的常態,而這不僅讓村民對村里的事更加明白,還讓村干部跟村民的的關系更加順暢。
謀發展
“晴天土、雨天泥,走路深一腳淺一腳。”這是王曉東剛來大墩村時,給他留下的最深印象。其實,大墩村屬鎮中村,地理位置較為優越,但卻因基礎設施薄弱,制約了村的經濟發展。
要發展,就必須先修路!于是,他開始四處奔走,深入了解大墩村路橋分布情況,與下訪同事及村兩委共同研究論證規劃設計,并結合該村產業發展方向,提出了全面解決大墩村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的思路。
據了解,經過前期大量工作,新建一條350米長、2.5米寬的鄉村混泥土道路和一座10米跨度、4米寬的橋梁,維修一條1500米長的混泥土道路的綜合改修建工程已正式完成規劃。目前,王曉東與同事正在積極與鎮、縣相關部門進行溝通,確保將此建設項目列入2015年“一事一議”農路指標。
“有了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就像拿到了土地的身份證。”前不久,大墩村村民老李拿到了自己4畝地的確權證書時顯得特別高興。
其實,在土地確權工作啟動之初,因為土地承包經營權問題鬧矛盾的事前,村支書李玉義也經歷了不少。“讓農民心里踏踏實實地進行確權,成了村里的大難題。”李玉義說,“這還得多虧了下訪組的同志們,不然這工作真難以開展。”
原來,王曉東和同事們在了解村兩委反映的情況后,各自發揮專業特長,第一時間列出10余個矛盾調處“參考答案”,依法依規,準確回應村民疑問,確保農民權益有保障。
據悉,大墩村的1200余畝可用耕地已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工作,這既讓農民的財產權得以實現,也將農村土地資源變成資金、資本,猶如拿到了致富的“金鑰匙”。
解民憂
大墩村經濟基礎較為薄弱,貧困人口多,留守人口也多。據統計,該村現有留守人口數為652人,占了全村人口的近三分之一,貧困人口超百人。
作為駐村下訪工作的一部分,扶貧解困成了王曉東的當務之急,等不得,更是拖不得!依靠前期的細致調研,王曉東迅速摸清了貧困戶的家庭情況,并經過梳理,他結合各家實際,提出了相應的扶貧計劃,得到了建湖縣民政局的大力支持。
很快,下訪組為該村貧困戶制定了救濟、培訓、種養等多種幫扶措施,分類予以幫扶。2014年10月17日,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下訪組專門組織了一次“送溫暖”集中走訪活動,為該村30戶貧困家庭送去200元解困資金。
“多虧了王組長雪中送炭,要不然,這日子真不知道怎么過下去了。”在接過下訪組的解困資金時,大墩村貧困戶老徐由衷地說道。
同時,為著力化解住房、看病、上學、上訪等涉及民生的突出問題,實現糾紛糾紛解決在基層。下訪工作組專門建立摸排臺賬,做到摸排不留死角,調處不留尾巴,通過細致工作,發現了問題癥結,提出了好的解決辦法。
一位大墩村村民說:“下訪組就是我們的調和劑,這些人懂法律、講道理,以往糾纏不清的矛盾,經他們一調處,還真是有效果。”據了解,截至目前,下訪組摸查出來的該村3起赴省、進京信訪矛盾現都已實質化解。
從群眾眼里的陌生人變成群眾的貼心人,駐村三個月,王曉東用腳步丈量民生,用真情、真心、真誠贏得了廣大群眾真誠的掌聲和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