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過圣誕處分誰,高校拿什么孕育人文情懷?
作者:程玲 發布時間:2014-12-26 瀏覽次數:2396
兩則新聞,一則讓人驚喜,一則無疑讓人震驚。
很難想象西北大學看到“大學生賣蘋果”的心情,因為同樣發生在高校,西北大學抵御“洋節”,組織所有人看傳統文化宣傳片,這樣的行為看上去是在敷衍了事,流于形式,充其量給此事定性為“懶政思維”。維護傳統文化,就讓老師把守教室門口,并以處分想“威脅”,是不是有些過了?
該高校莫不是,在宣傳中華傳統文化的時候忘了,以人為本才是傳統文化的精髓。誰過圣誕就給誰處分,貌似還缺乏“操作細則”:我們的大學生,是吃了個“平安”果,還是買了頂圣誕帽,或者上網玩了次“圣誕”小游戲,就需要被處分呢?
如果過圣誕節就要被處分,那么,丹麥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就不該流行,最先該封殺的就應該是入選六年級語文課本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因為里面有關于圣誕節的描寫。還有,全國的英語考試最好也給取締,此外,學舞蹈的就學民族舞,什么倫巴、芭蕾或者肚皮舞一律禁止。
平心而論,維護、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高校崇尚的人文情懷,在任何時候,都理應優雅和高貴。什么時候開始,捍衛和宣傳傳統文化,需要淪落到使用行政化的“處分”手段。這樣的手段,于我們的大學生,又哪里來的共鳴點?弊大于利是顯然。
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了,不是小孩子。過不過節是他們的自由,是他們精神和心理層面的自然需求。暫不討論這個圣誕節,大學生是過好還是不過好。傳統文化是有根的文化,種植在人們的心里,才能茁壯發芽。簡單粗暴地把學生“關”起來,再輔以“處分”的威脅手段,無論如何,這樣的粗俗,都是與人文情懷背道而馳的。
文化的宣傳和扎根,需要一個過程。誰過圣誕處分誰,怎么看都讓人覺得很功利。這樣方式,堂而皇之地用來保護和宣傳傳統文化,怎么看都讓人覺得,早就丟失了自信,浮于表面和充滿對抗性。
一點點包容之心都喪失了的文化,無論如何,是沒有底蘊的。試問高校,營造和諧有序的文化氛圍,思想熏陶和疏導都可以,奈何選擇如此粗暴和冷酷的方式?
請把文化的自由、包容還有靈魂還給大學生,高校是不是該反思,拿什么孕育人文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