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寧縣碩集人民法庭,是一個聞名遐邇的先進法庭。2007年以來,先后獲得省、市10多項殊榮,獨創的“親民調解法”堪稱人民法庭能動司法的樣本。

  七月初,記者一行再次走進了這個熟悉的法庭,這里的干警面孔雖有些陌生,但他們的臉上個個都綻放著笑容。在與他們面對面攀談時不難看出:這是一支特別能奉獻的隊伍,他們正用青春的智慧和才干,以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在希望的田野上撐起了一片艷陽天。

  他們心里時刻裝著百姓

  東溝鎮興園村的李老漢40歲那年,妻子離開人間給他留下兩個兒子,李老漢含辛茹苦為兩個兒了蓋了三間大瓦房,娶上了媳婦成了家,鄉親們都說:李老漢該享受享受晚年生活了。

  然而,李老漢還未來得及品嘗天倫之美,兩個兒媳卻因分家而鬧翻了臉。好不容易找上媳婦的兄弟倆,他們誰都說服不了自己的妻子,一氣之下撇下老爹雙雙跑到外地打工了。

  兒子都跑了,一家人的心散了。飽經滄桑的李老漢患上了哮喘、肺心病等疾病,失去了應有的生活自理能力。

  李老漢落淚了。天下哪有這等不孝之子?!我老了管不了你們了,我相信肯定會有人管你們!歷經一番痛苦的思慮,李老漢請人寫了一張訴狀,送到了碩集人民法庭。

  “這是一起倫理訴訟案件,立即通知兩個兒子與兒媳五日內在李老漢的住處開庭審理,盡快幫老人解決燃眉之急。”庭長周正前作出了決定。

  五日后的清晨,庭長帶著一名法官與書記員來到了李老漢的家。小屋低矮潮濕、霉味、尿臊味嗆鼻難忍。當法官坐在李老漢的床頭前,老漢咳嗽不止一口濃痰塞在喉部,法官小王連忙給他捶背并將自己攜帶的茶水送到了李老漢的嘴邊。

  呵護,不是兒女勝似兒女,這情景被同時趕來的李老漢的兒媳們碰上個正著。頃刻,小屋里碰撞出熾烈的情感火花。

  “父親,是我們錯了,我們對不起您,從今以后我們愿意侍候您到老”。兩個兒子和兒媳雙雙跪在了老父的床前,流下了懺悔的淚水,一場沒有開庭審理的案件就這樣了結了。當法官即將離開李老漢的小屋時,李老漢的大兒子聯系的救護車已經來到門口,兒媳4人合力將老父扶上了車,駛向了鎮人民醫院。圍觀的村民們情不自禁地說:李家兒媳們能痛改前非,多虧了身邊的愛民法官。

  談及愛民法官,東溝鎮黨委書記陳士廣贊不絕口,他對該庭司法便民的做法如數家珍。他對著記者說,法庭干警常年駐守在基層,心里始終裝著百姓。近年來,他們在轄區先后設立了10個巡回審判點,在巡回審判點還公布了服務熱線電話號碼。對鄉鎮涉及婚姻家庭關系的案件,都是上門立案,登門調解;對涉及相鄰關系的糾紛,都是采取“圓桌式”辦案,通過入情入理的談話打開雙方心結、達成和解;對涉及農業生產方面的糾紛,大多是深入田間地頭就地辦案,并對每一件案件實行全程跟蹤服務,對當事人積怨較深需長時間接受處理結果的,都要定期走訪、敦促案結事了,為本鎮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作出重大貢獻,黨委、政府打心眼里感謝他們。

  據統計:2009年至2011年6月,該庭巡回辦案428件,調解率達92.6% 。“如今,有了糾紛不用愁,人民法庭是娘家、更是大靠山。”這是鄉鎮百姓發自內心的褒獎。

  她們深深地愛上這方熱土

  碩集人民法庭在編干警6名,女干警4名,占全庭人數的67%,她們分別來自美麗富饒的膠東半島煙臺和“千湖之省、稻米之鄉”的湖北等地,她們全是清一色的80后,學歷都是法律本科以上。

  她們為何鐘愛這片熱土?山東煙臺籍法學碩士研究生王麗娟向記者吐出了心聲。2009年7月畢業后,她從人民法院報上看到了全國優秀法官陳燕萍的名字,得知她是從鹽城走出來的女法官,深深地被她的事跡感動了。自古山東人有著敢闖天下的豪邁氣慨,她斷然放棄了在家鄉工作的機會,懷揣一顆滾燙的心報考了鹽城縣(市、區)法院,在公開競選中被阜寧縣法院錄取。報到后她主動要求到人民法庭工作,要像陳燕萍那樣做一名百姓依賴的法官,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該庭其他幾名女孩子與王麗娟一樣,都懷有同樣美好的憧憬,為了共同的志向走到一起來了。初來乍到,她們都面臨著第一個困惑,聽不懂當地的方言。為盡快掃除“語言障礙”,庭長可沒少想辦法。平日安排她們在服務窗口接待來訪群眾,日常開庭審理案件集中她們旁聽,外出調解帶著她們熟悉民風民俗。短短三個月的“速成訓練”,她們“過關”了,由此融入了這方水土,進而擔當起了重任。

  2010年5月,助審員王麗娟獨自調解的一樁婚姻糾紛,贏得了一片喝彩。東溝鎮鎮南村陳某因家境貧寒被“招女婿”進了張家的門,婚后小倆口的感情還好。然而,好景不長,不善言談的陳某在張家憂郁而自卑,難以融入張家的正常生活,苦惱之下他悄悄地帶著行裝遠走他鄉。

  陳某的突然“消失”,在張家掀起軒然大波,固執且倔犟的張某向法庭提出離婚的強烈請求,法庭作出缺席判決。離家出走的陳某,在外闖蕩一年后依然不如意,又返回到家中。當他得知妻子即將成為他人的新娘時,陳某呆了!

  “豁出去了,與她拼個魚死網破”!一氣之下,陳某砸掉了張某的廚房門,強行入住了張某的廚房。

  破屋偏遇連陰天,張家當下危機四伏,其父身患癌癥,陳某與張某整天無休止的吵鬧,使得張家無法安生,強烈要求法庭給個了斷。

  王麗娟從容地走進了他們中間。陳某既無吃處又無定處,要求有一個生活的空間,張家只有三間二廚無法接納這個“浪子”。為避免調解陷入僵局,她主動聘請村組干部、土地管理所、房管辦,以及陳某的哥哥一起參與調解,并會商了三套可行性方案,最后確定由村出面將本村一個孤寡老人的房屋廉價賣給陳某,孤寡老人的責任田由陳某負責耕種,陳某履行老人養老送終的全部義務,張家給予陳某1000元補償的方案,雙方對此都愿接受,并當眾簽下協議。

  陳某有了歸屬,張家去了心病,但王麗娟還是有點放心不下,結案的當晚她又與陳某推心置腹談了一次話:“你已過而立之年,務必要珍惜眼前的日子,切莫再讓大家失望”!“放心吧,感謝你給我指了一條新路,我一定重新做人”。

  “這撥年青人,在法庭練就了一身虎膽,以超常的成熟與剛毅,能斷案、善調解,是法院少見的可塑之才”,該院領導都是這樣自豪地說。在采訪中,我們了解到,這些年青人已把自己的大好年華獻給了第二故鄉,已有3名在這里成家立業了。她們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無怨無悔地奮戰在司法為民的最前沿。近年來化解各類糾紛400多件,收到感謝信近百封,她們被方圓百里的百姓稱為“巾幗女豪杰”。

  他們以庭為家彼此親如兄妹

  碩集人民法庭位于三縣交界處,法庭的干警長年駐守在法庭,個個視法庭為家,彼此之間親如兄弟,一直被人們稱之為軍事化管理的標兵單位。

  百聞不如一見。庭長周正前雖非軍人出身,但他是這個法庭的“黨代表”,為了法庭的建設,他把全身的精力都放在了法庭。他愛人說,他對法庭的工作幾乎到了癡迷的程度,家里再大的事是小事,法庭再小的事也是大事。去年6月,他老父親生病,愛人電話“求”他回來照應一下,他非但不回,反而批評了愛人,類似這樣的電話少打,以免分散他抓工作的精力,氣得愛人直跺腳。不少好友大惑不解:“法庭離你就不轉了?”他卻說:庭里來了這么多優秀年青干警,我作為班長,有責任帶好支隊伍,如果自身要求不嚴、標準不高,一則有損人民法官的形象,二則愧對組織的信任。

  2010年6月,庭里人員變動較大,一位從院機關來法庭工作同志思想上一度產生了患得患失的想法。這周的周六,庭里召開了一個“見面會”,他向全庭同志介紹了2005年4月28日大法官、省高院院長公丕祥院長來法庭調研,與全庭干警同吃、同住、同研究工作的情景,使全庭所有人員受到了強烈的震憾。這位干警當即表示:我只有為法庭增光添彩的權利,絕沒有不思進取的理由。打此以后,這位干警一心撲在工作上,半年后就成為該庭審判業務骨干,他一年承辦案件293件,調解撤訴率達91.5%,沒有一件案件改判或發回重審,無一件案件引發信訪投訴。

  要讓優良傳統薪火相傳,該庭建立了一套經常性的思想教育機制,平日庭長不管工作多忙,每周都要在本庭的榮譽室,與干警進行一對一的談心活動,一方面對他們的思想狀況、學習情況、辦案心得、生活狀況等進行全面了解,另一方面聽取他們對法庭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全庭干警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全縣人民法庭扎根基層成事創業提供了樣本。

  更讓干警們欣慰的是,每逢干警過生日,庭長都要叮囑法庭食堂特地加上兩三道菜以示祝賀,讓干警體會到家的溫暖。每當干警工作、生活上遇到困難時,凡法庭力所能及的,都能第一時間幫助解決,以解干警的后顧之憂。近年來,凡是從這個法庭走出的干警,個個都對法庭一往情深,無不感慨地說:“碩集法庭是我們的成長地,是我們永遠眷念的港灣”

  時刻倡導“快樂工作法”,是該庭干警親密無間的重要標志。該庭轄區較大、糾紛逐年增多,為了充分挖掘大家的工作潛力,該庭根據審判人員的案件積存數、審判人員業務特長等實際進行分案,并倡導 “快節奏、高標準、重調解”的工作模式,在全庭形成了“我能行”的濃烈氛圍,在此同時,該庭還大興爭先之風,鼓勵干警在崗爭先,對工作實績突出者,在半年和年終時優先報請立功受獎。今年新調進的審判人員個個爭強好勝,年平均辦案天數都在20天以下,調解撤訴率都在90% 以上,無一案件被發改,今年全院的調解能手非法他們莫屬。

  充滿溫馨、活力的“家”,催生了該庭干警爭先創優的動力,2009年--2010年,他們被鹽城市委、市政府表彰為“全市十佳政法單位”;被表彰為“訴訟調解特色法庭”;被省法院榮記“集體二等功”;7名干警被省、市法院表彰為“省、市法院訴訟調解先進個人”,該庭庭長榮獲“省優秀人民法庭庭長”稱號,被省法院榮記“個人二等功”。

  司法為民,大任在肩。為了那片艷陽天,愿碩集人民法庭的干警不斷書寫出新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