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辭世,金耳環送給“法官兒子”
作者:劉俊 王科海 陳詠 發布時間:2011-05-23 瀏覽次數:988
20日,揚州市廣陵法院副院長郭祝山,來到揚州市賈莊社區華訓玲家,第三次登門“退還”4只金耳環。十幾年前,華訓玲的母親因為打官司認識了當時身為法庭副庭長的郭祝山,郭庭長像親人一般為她著想,老人感動之余,將老郭當成自己兒子看待。上個月14日,年屆九旬的老人去世,此前她用自己唯一的金器打了4只耳環留給自己的“法官兒子”。
揚州易老太 “我打了樁官司得了個兒”
在揚州市賈莊社區華訓玲家附近,提起
郭祝山和易老太是十多年前認識的。當時易老太與兒媳
郭祝山分析后認為,如果按照判決執行,不僅相互難以讓步,而且婆媳矛盾還可能進一步惡化。思來想去,郭祝山覺得還是將她們分開好。他跟房產局、社區、中介公司等多方聯系,終于聯系到一處比較合適的空房。房子沒有水電,他就多次跑自來水公司和供電局協調;房子需要修繕,他就利用休息日,拉來黃沙水泥陪著瓦工師傅一起干;沒有錢,就用自己的工資墊著。
為了不讓老太著急上火,郭祝山一邊忙著修房,一邊動員
老太把老郭當成兒子,逢人就自豪地說上幾句,郭祝山笑笑,也不反對。誰也沒料到,一對反目成仇的婆媳言歸于好,婆媳倆分別送來了錦旗和感謝信。老太逢人便說:“我打了樁官司,得了個兒啊!”
案件結束了,老太惦記著“法官兒子”,郭祝山更是經常看望老人。逢年過節,老太的生日,老郭就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上門看望。老太90歲生日時,郭祝山領著全家送去蛋糕為她祝壽,老太把唯一的金器打了四只耳環送給他。考慮到老人年紀大、脾氣急,老郭暫時收了下來。今年春節后,老太生病住院,身體每況愈下,郭祝山工作再忙,隔幾天必去醫院探望,老人的病友都以為他就是老人的兒子。
記者在郭祝山的手機中看到這樣一則短信,是今年2月14日華訓玲發給他的。“你走之后,我媽醒了,我告訴她你來過了,她發出咯咯的笑聲,是從內心發出的,我好長時間沒聽過了。昨天下午本來發了病危通知書,你來了,她就好多了,真心感謝你,在我媽最后的日子里,給她帶來了快樂和安慰。”
昨天華訓玲帶著遺憾的語氣告訴記者,媽媽84歲時立下遺囑,將郭院長是她兒子的話寫了進去。現在郭院長退還了金耳環,違背了母親的心愿,“耳環暫時在我這里放著,等他退休,我一定要給他,說什么也要遂了老母親的心愿!”
七旬老夫妻 “是你使我們家破鏡重圓”
揚州一對年過七旬的老夫妻有三男兩女,蓋有六間房屋,分家時,每位兒子得兩間房。小兒子服刑期間,老兩口省吃儉用,在小兒房屋山頭墻基上蓋了兩間簡易房自住。小兒子刑滿釋放后,將父母趕出家門,占有了父母的兩間房屋。該案一審、二審判決小兒子敗訴,但他拒不履行。盛夏8月,一對老人無家可歸,郭祝山在執行該案時放心不下,他雖然心里很是著急,但并未采取強制執行措施,因為他知道那樣只會導致積怨更深。
沒有跨不過去的坎,也沒有解不開的疙瘩。郭祝山受理案件后,遍訪當事人的親友和鄰居。聽說被執行人最信任的是舅舅,家住念泗新村。郭祝山先后找了4天,終于找到了其舅舅。舅舅很是感動,當即表態幫助做工作。原來,被執行人在服刑期間,其父母在其地基上蓋了兩間房子,這塊地基位置好,被執行人眼下急需要這兩間房破墻開店,維持生計。
情況弄清后,郭祝山靈活地提出房屋置換的方案,動員老人把搭建的兩間房子讓給兒子開店,兒子讓出一間房子給父母。郭祝山還自己掏錢,親自動手為老人安裝自來水,并協助其兒子將房屋裝修一新,幫助老人搬進新居。最終,30多歲的小兒子跪在父母面前,自摑耳光,檢討自己的不孝行為。此后,他為父母洗衣做飯、端茶送水,還把電風扇送給父親。被執行人的妻子本來對丈夫已經失望,看到丈夫的變化,主動向法院撤回離婚訴請。郭祝山不但恢復了父母與兒子的親情,還讓一對小夫妻重歸于好。
事隔兩年,被告的母親張老太得了胃癌,臨終前一定要見郭祝山和郭女一面。當郭祝山趕到時,老人緊緊拉著他說:“我這樁官司終身不忘,是你使我們家破鏡重圓,我臨走前,再向你說一聲謝謝,你是我心中的兒子,你的女兒就是我的孫女,見你們最后一面,我死也瞑目了。”老人還叫來子孫,關照他們今后一定要像郭法官那樣做人做事,有事多找郭法官商量。老人交待了這一切后,安詳地離開了人世。
郭法官: “關愛是相互的,老百姓對我也好”
昨日記者采訪了解到,作為基層法官的郭祝山,斷案中“換位思考”,對打官司的群眾尤其是困難人群給予親人般的關懷,他本人也被眾多群眾視為“親人”。送耳環的易老太,只是其中的一個。
“我不覺得自己付出了多少,人跟人相處,都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很多人認為我對打官司的人好,只是看到了一方面,其實,他們對我也很好,常常讓我感動。”郭祝山告訴記者,就拿易老太來說,對我就特別好,真的就像對待親兒子一樣。
天冷了,叫晚輩給郭祝山全家送上三雙手套。老人過80歲生日時,給郭祝山送來壽桃、壽碗。事隔五年后的一個春節,叫晚輩推著輪椅去他的家,帶著水果,給郭法官拜年,晚輩背著老太爬上四樓,老太見了郭祝山全家人說:“人家都說我又有了個兒子,可兒子的家在哪里都不知道,今天來了,心里就安了。”老人話沒說完,郭祝山的眼睛已潮濕了。
“我從農村出來的,是黨培養了我,人民養育了我,我很滿足。”郭祝山說,在群眾眼里,法官也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少數法官的言行損害了隊伍形象,也使老百姓產生了誤解,“要我說,當個群眾認可的法官不難,你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慮問題,處理問題,真心為群眾著想,老百姓就會敬重你,拿你當親人看,記住你一輩子,再復雜的官司,再難斷的‘家務事’,也會迎刃而解。” 通訊員 劉俊 王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