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外來農民工遇到法律方面的難事兩眼一抹黑,現在,不出社區就能找到法官為我們指點迷津了!”59,在江蘇省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打工的安徽籍農民工張金林為一起勞動爭議糾紛向“四海家園法官工作站”的王錦輝法官進行咨詢后,感到心里有底多了。

 

  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陳德新說:“開發區法院在外來人口密集的社區建立了7個法官工作站,運行10個月以來,共調解處理各類矛盾糾紛600余件,解決爭議標的額近1800多萬元。”

 

  在南通,像法官工作站這樣的訴訟服務模式已是遍地開花,成為化解矛盾糾紛的“快車道”。2010年,全市法院訴前成功化解各類案件15115件,調解成功率達90.99%,全市基層法院的一審服判息訴率達95.34%,有12項審判質效指標位居全省第一。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以考評總分第一的成績,榮膺全省法院矛盾糾紛化解先進集體。今年4月,南通中院被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榮記集體二等功。與此同時,收案數呈現平穩回落,今年1月至4月降幅高達8.1%

 

  南通中院院長馬志相介紹,經過幾年的完善與發展,訴訟調解已經成為南通法院的重要品牌。然而南通中院在市級機關作風建設效能考評中卻屢次無緣進入先進行列,為什么在案多人少、案件調撤率連年攀升的情況下,人民群眾卻還是不滿意呢?經過充分調研,南通中院黨組提出在全市法院實行“法官下沉、案件下移、政策下傾”的“三下工程”,要求把法庭設到經濟發展的最前沿,讓法官深入到人群密集的社區,把案件辦到矛盾糾紛易發多發的村鎮,最優化地將審判資源布局到矛盾糾紛化解第一線。

 

  南通全市法院充分利用地方鄉鎮撤并的有利時機,在人口相對集中、流動人口較多、經濟社會發展迅速的主城區、工業園區、沿海沿江港口新城增設了9個人民法庭,全市人民法庭總數從19個增加到28個,法庭人數也從170人增加到300人。緊接著,南通市把人民法庭建設作為當地重點建設項目來抓,多方籌集資金,寧虧機關,決不虧基層。在地方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市28個人民法庭通過整體搬遷或擴建,實現辦公區、審判區、生活區分離。在物質裝備上,庭審“三同步”最早建到全市人民法庭。2006年至2010年,全市28個人民法庭審理民事案件10萬余件,占全市法院民事收案總數五成以上,調解撤訴率從69.13%上升到84.56%,案件上訴率從8.3%下降到2.76%,案件發回改判率從1.45%下降到0.08%,有近6萬余件民事糾紛通過法庭調解得到妥善解決。

 

  今年初,南通中院又對“三下工程”進行拓展和延伸,在多次調研和論證之后,把2011年確定為全市法院“社會管理創新年”,提出了“十百千萬”社會管理創新工程:“十”即出臺完善訴調對接、深化行政首長出庭、實施陽光審判、延伸司法救助、促進誠信體系建設等十大創新工程;“百”即制定《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百個項目大聯動”責任分解書,把十大工程詳細分解成112個子項目,落實到每一個職能部門,序時推進;“千”即組織開展“千名法官結對群眾”,每位法官必須至少結交一位困難群眾朋友,定向聯絡一個村居,將服務送到老百姓心頭;“萬”即開展“萬起案件關注民生”活動,通過開展巡回審判、送法進村居、進校園、進企業,將案件辦到老百姓的田頭、船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