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法院嘗試傳統與現代文化知識雙保護
作者:陳菲 蔡玉高 發布時間:2011-05-11 瀏覽次數:1209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權益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我國傳統文化領域越來越面臨知識產權保護問題。近日記者在江蘇部分法院采訪了解到,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省,該省各級法院圍繞即將施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進行前瞻性探索,在傳統文化遺產保護和現代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之間走出了一條“平衡木”。
在江蘇,南京云錦、蘇州刺繡、宜興紫砂等很多傳統制作技藝已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保護。然而,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創作和弘揚理念上和現有知識產權法律制度頻頻發生碰撞,體現到法院審判工作中就是非遺知識產權糾紛案逐步增多。
蘇繡和評彈是蘇州最為知名的非遺項目,當地法院就審理過兩例比較典型的知識產權糾紛案件。一家享有對油畫《貴妃醉酒》專用使用權的公司,發現另外一家蘇繡企業生產、銷售尺寸不同的兩幅《貴妃醉酒》蘇繡產品,遂告上法庭。經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和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調解,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
還有一例,評彈界享有盛譽的一位老藝人自編自演的評彈作品《康熙皇帝》,蘇州廣電總臺為弘揚傳統文化,錄制并播放了由老藝人的徒弟表演的《康熙皇帝》,節目盡管標明了老藝人的作者身份并向表演者支付了報酬,但由于未向老藝人支付相應報酬,引發了糾紛。起訴至法院后,法院工作人員深入走訪蘇州市評彈團以及一些評彈藝人,與當事人反復溝通疏導,使雙方當事人達成了和解協議。
據了解,此類涉及非遺項目的知識產權糾紛呈現出逐漸增多的趨勢,在現有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并不是十分健全的情況下,其保護還面臨諸多問題。“既要使我們的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同時也要鼓勵在傳承基礎上的創新,這里面的利益平衡是一個非常難拿捏的點,對知識產權保護帶來較大挑戰。”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李玉生說。
針對存在的問題,江蘇各級法院加大了對傳統文化領域知識產權保護的調查研究,蘇州、無錫等地法院還通過召開研討會、送達司法建議書等多種形式,向政府部門、行業協會,詳細列舉了蘇繡、紫砂等行業存在的糾紛特點,提出了知識產權保護對策和建議。
在江蘇宜興市人民法院關于加強紫砂行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司法建議中,法院建議當地政府建立制陶企業和個人信用考評體系,對仿冒、抄襲、冒用商標的予以網上公示。還建議在行業協會內部設立知識產權維權常設機構,設立相關知識產權保護激勵基金等。
在審理具體案件中,法院根據現有的知識產權法律規定和法制理念,基于傳統文化保護和發展之間的關系,努力尋求利益平衡點,注重證據等環節的認定,充分發揮調解的作用,較好地解決了相關糾紛。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公丕祥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還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法院在處理好案件的同時,還應延伸審判職能,既體現對知識產權人智力勞動成果的保護,也體現對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支持,更好地服務大局服務社會。”
即將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在審議修改過程中專門增加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識產權保護內容,最終作出明確規定:使用非物質文化遺產涉及知識產權的,適用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這部法律的施行,將為法院審理此類案件進一步提供法律依據,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產權保護得到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