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新中構建和諧勞資關系
作者:趙興武 夏文浩 王亞明 發布時間:2011-04-25 瀏覽次數:1012
一
南京市建鄴區環衛所在由事業單位改制為企業的過程中,因法人性質變化及程序存在瑕疵等原因,致40多名環衛工人繳納社會保險受到了影響,雙方協商不成產生糾紛。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人民法院勞動爭議調處工作室的工作人員了解到情況后,主動介入,依法耐心做雙方的矛盾化解工作,合理解決爭議的問題,最終促成勞資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并當場辦理手續,使這一涉案人數眾多、涉及歷史遺留問題的群體糾紛全部以調解方式結案。
二
近年來,該區勞動爭議案件大幅增加,尤其是群體性案件頻發,致使勞資關系緊張,進而引發了許多的社會問題。如何有效化解此類糾紛?他們在認真分析此類案件的誘因時認為,只有傾心而為,借助各方力量,才能有效化解矛盾糾紛,促成建立良好的勞資關系。為此,該院積極創新工作機制,聯合建鄴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組成了勞動爭議調處工作室,共同化解矛盾糾紛。
勞動爭議調處工作室充分發揮離群眾近的優勢,工作靠前,在勞動者起訴到法院之前,審判員就提前介入勞動爭議案件的調解工作,與仲裁員協作配合,迅速幫助勞資雙方化解矛盾,維護雙方的合法權益。
不久前,一起檔案轉移糾紛案訴至法院。原告鄧九林56歲,系原南京三建公司職工,1989年因身體原因辭職,戶口遷回出生地雨花臺區上新河鎮。后南京三建公司改制為南京建工集團,上新河鎮被分為兩部分,分別劃入建鄴區和鼓樓區。鄧九林辦理社保手續時發現檔案遺失,2006年鄧九林起訴南京建工集團要求補辦檔案,經兩審后敗訴。2008年鄧九林又起訴興隆街道至建鄴法院行政庭,要求補辦檔案。通過初步審理,該庭發現原告視力較差,精神萎靡,舉證能力弱,考慮到人事檔案對勞動者的擇業、工齡、工資、職稱等方面意義重大,檔案丟失對勞動者來說最慘重的損失是無法辦理退休手續。為幫助鄧九林,該庭依職權進行調查,來回往返于雨花臺區和建鄴區之間,多次奔赴南京建工集團、興隆街道、江東街道、檔案局、勞動局等單位查詢鄧九林相關信息,并積極組織各方進行聯合協調,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努力,最終促成鄧九林和興隆街道、江東街道達成調解,圓滿地解決了鄧九林的實際困難。
三
“勞動爭議糾紛案件雖小,但也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事關民生大計。”該院院長汪敏說。
建鄴區是2014年第二屆青奧會的主賽場所在地,為迎接青奧會,區內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相關勞資糾紛增多。今年兩會之前,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收到某工地數十名農民工的申訴,請求仲裁委員會裁決加班工資。經仲裁委初步審查,該工地幾乎所有工人都存在長期加班事實。該院迅速啟動勞動爭議調處工作室矛盾糾紛源頭治理機制,通過“走出機關,走進工地”的積極態度,勞動爭議調處工作室的工作人員多次前往施工工地和企業辦公場所,深入當事人中間,采取座談方式對企業進行法律釋明、政策宣講,通過集體咨詢方式對勞動者進行利益衡平、真情感化,綜合運用多種方法修復當事人之間的緊張關系,并發動當地基層人民調解委員會、法律服務所、勞動保障所及其他社會力量,形成調解網絡。經過與企業和農民工代表的多輪磋商,最終達成了農民工連續工作時間每滿半年,發給一個月工資作為加班補助的調解方案。此舉,既維護了城市建設者們的利益,又不影響工程進度,可謂一舉兩得。
3年來,該院審結的勞動爭議案件無一件超審限,無一件被發回、改判,調解撤訴率始終保持在75%左右,勞動爭議調處工作室處理案件的平均天數為15天,受到勞資雙方廣泛地稱贊。不久前,該院創新勞動爭議調處工作室有效化解矛盾糾紛的經驗被南京市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