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組給力的數據:江蘇省徐州市兩級11個法院2010年度的一審普通程序人民陪審率高達99.04%,其中有3個法院交出了100%的答卷;3年來徐州法院陪審率一直穩居全省法院第一;6年來陪審員共參與審理執行各類案件30965件36412人次。
 
 “人民陪審員制度見證著司法民主的進程,是人民群眾直接感受司法的最佳方式,陪審員一方面親身參與司法,一方面又行使監督職能,為法院推進‘三項重點工作’增添羽翼。”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李后龍對陪審制度給予了充分肯定。
 
科學化+人性化
 
構建無縫隙密集網
 
     2009年4月20,35名人民陪審員在法庭整齊就座,旁聽邳州市人民法院院長主審的一起刑事案件。陪審員們認真聽取庭審中的每一個環節,不時記錄著。庭審后,陪審員們從法言法語、審理程序、庭審規范和法律適用等方面進行了熱烈討論,院長現場回答了他們的問題,并就相關知識進行了答疑。
 
    這是徐州法院對陪審員實行科學化管理使用、加強司法技能培訓的一個縮影。
 
     “當上當好一名不穿法袍的法官一直是我的夢想。”卜祥濤一提到陪審工作,就感到有話要說,“第一次大規模選任陪審員,競爭很激烈沒選上,第二次我鉚足了勁,終于被選上了!”他認為,嚴格的入口關確保了優勝劣汰,而在管理使用陪審員上,法院更是不遺余力。
 
     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李富建介紹說,該院早在2002年就率先開展了陪審員規范選任工作,聘任了22名特邀人民陪審員,并明確提出陪審目標要求。起步早也就意味著起點高。李富建說,公平的選任程序,嚴格的管理機制,使陪審員的作用得以有效發揮。
 
     “我們制定出臺了《人民陪審員考核辦法》等30多項規章制度來推進陪審工作。”負責陪審工作的徐州中院政治部綜合處處長陳勇如數家珍,“我們還建立了個人信息和業績檔案,全面記錄陪審員的基本情況和培訓、辦案績效等內容,作為表彰獎勵、補助發放和屆期任免的重要依據。”他說,兩級法院均成立了陪審員工作辦公室,明確工作機制,安排專人負責,為陪審工作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那么,如何保障陪審員的權利?陳勇說,他們將陪審員權利細化為“十大權利”,即出庭權、調查權、評議權、調解權、平等參與權、庭后教育權、表決權、案件提交權、獲得法官解釋權和知情權,并明確各項權能內涵、操作要求和程序規定。通過制度解決了陪審員“無案可審”、“陪而不審”、“審而不議”的問題,其中賈汪區人民法院還創造性賦予陪審員列席審委會的權利。
 
     “參與審委會的案件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并得到重視和采納,審委會向陪審員打開了‘閉門討論’的大門,是促進司法民主的一個創舉!”回憶起3年前第一次參加審委會的情景,陪審員王玉玨仍抑制不住興奮。
 
     為提高陪審員的積極性,徐州法院著力打造人文關懷。他們為陪審員訂閱了報刊、法律書籍等;積極爭取黨委、人大、政府支持,把陪審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為陪審員發放誤工補助、辦案補助;掛牌設立陪審員工作辦公室,開放圖書閱覽室、健身房。無聲勝有聲,貼心的服務極大激發了廣大陪審員的工作熱情。陪審員紛紛表示,他們都是“法院人”,法院是他們心靈的歸屬地。
 
挖潛力+揚優勢
 
暢通民意溝通渠道
 
     一患者在醫院做腎結石體外震波碎石時,因醫方操作不當致其腎損傷感染,后又轉往兩家醫院均未治愈,患者生命垂危被抬回家中準備后事。其家人以三家醫院為被告起訴到法院。
 
     參加合議庭的陪審員陸裕林,正是一名醫學專家。“患者的安危是第一位的,只要把病人治療好了,案子也就迎刃而解。”陸裕林動員其中一家醫院組織專家上門會診,給予精心治療。“柳暗花明又一村”。病人轉危為安,全家人對醫院由怨恨轉為感激,一場復雜的糾紛消弭于無形。患者感動地說,是陸裕林給了她第二次生命。
 
     翻開陪審員名冊,每人的優勢特長都赫然在列。有的擅長醫學,有的熟悉勞動爭議,有的會手語翻譯,有的是心理咨詢師……他們當中涵蓋了教育、醫療、商業等各個領域。兩級法院針對一些個別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疑難案件,采用在相對確定的范圍內選取陪審員,進而形成專人負責機制、流程管理機制、一案一選機制、溝通聯系機制、雙向考核機制等五項管理機制。
 
     可以說,善于發揮專業陪審優勢,是徐州法院陪審工作的一大特色。陪審員的專業知識,與法官的法律思維的合力互補相得益彰,成為矛盾糾紛化解的互動輪。
 
     一方面發揮專業陪審員作用,另一方面挖掘每個陪審員的最大潛力,使他們參與的案件集中了民意,進而增強司法的社會認同。徐州中院陪審員工作辦公室工作人員盛曉艷說,現有的475名陪審員,既有普通工人、農民,也有機關干部、大學教師,既有工商聯、非公經濟代表,也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還有退伍軍人、返鄉創業的經商務工人員、進城農民工、人民調解員等。無論性別比例、年齡結構,還是城鄉、職業分布,均具有廣泛的社會性、代表性和群眾性。
 
     徐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佟明泰認為,陪審員來自群眾,具有廣泛的民意基礎,能夠集中反映群眾的意愿和呼聲。他們用普通人的視角去看待普通人的違法和過失,他們熟悉民情、知曉民意、親和力強,發揮著“編外法官”的特殊作用。
 
     曾擔任多年村支書的趙啟軍,威信高、人脈廣、熟悉社情民意,幫助法院調解了一樁又一樁糾紛,他對去年夏天審理的一起離婚案件仍記憶猶新:夫妻倆都是再婚,婚后爭吵不斷,女方負氣扔下女兒離家出走。由于女方不知去向并將戶口帶走,男方為女兒上學發愁。趙啟軍了解情況后,冒著酷暑深入到女方母親家中打聽下落,幾番周折終在一家藥店里找到當事人。在趙啟軍的拉家常、說情法的多番說服下,這對積怨多年的夫妻解開心結,又和好如初。
 
     去年徐州法院審判質量效率指標共有14項基礎指標和7項分析排名全省前3位。對此,李后龍不無感慨:“陪審員已成為法院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軍功章’里,當然也有陪審員的一半。”
 
拓外延+深內涵
 
陪審功能張力凸顯
 
     陪審員的本意是陪“審”,但在徐州法院并不僅限于此,他們不斷改革創新,大膽將陪審員引入執行、信訪、司法鑒定、幫教回訪、判后答疑、量刑聽證、減刑假釋聽證等多個領域,使陪審功能的張力得以發散性拓展,外延的擴張,內涵的深化,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徐州陪審樣板。
 
     黨校講師李正遠,被大家稱為“資深”陪審員。去年他陪審員任期屆滿后,又再次連任,6年來他參與辦案近800起,數量居全市之首。“剛開始比較單純,就是審理案件,后來又參與了執行、信訪、聽證等很多工作。”
 
     他自豪地說,他接觸的案件類型、業務比法官都要多,這極大提升了自己的法學水平,將典型案例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取得了較好反響。
 
     許許多多有著相似切身感受的陪審員,他們多觸覺、全方位滲透到法院的各個角落。
 
     上訪老戶許某,因不服法院判決,多年來不斷信訪、上訪。陪審員黃飛主動請纓處理。頂著炎炎烈日、踏著泥濘小路,黃飛先后8次來到許某家中。憑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和生活閱歷,他積極做許某的思想工作,曉之以法、動之以情。一滴滴汗水、一句句規勸,感動了許某,化解了這起信訪老案。
 
     “法院的執行工作確實不容易!”老陪審員許大省在參與了執行工作后,受到觸動。談起自己化解的幾起執行案件,他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
 
     徐州一印務公司以寧波一包裝公司供貨質量有問題拖欠貨款10萬元,在執行中雙方對立情緒很大,矛盾隨時會進一步激化。許大省分別與雙方交心溝通,一方面向印務公司耐心細致地講解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可能受到的處罰,一方面希望包裝公司從誠實信用角度出發,考慮印務公司實際所受損失。雙方看到許大省是陪審員,又設身處地地為他們周全考慮,非常感動,就很快達成和解意見。
 
     “聽法官解釋,我也知道質量糾紛與貨款糾紛是兩碼事,可心里一直費解。現在您在情在理一說,我心服口服!”印務公司經理拉著許大省的手說。
 
    “徐州兩級法院大力推進陪審制度,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為保障經濟發展、促進司法民主和司法公正作出了積極貢獻。”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胡道才這樣指出。
 
從一元化到多元化
 
     2011年3月25,人民陪審員王愛英走進法院,作為社會公眾的代表之一參加徐州兩級法院的“法院開放日”活動。
 
    “我當選人民陪審員以來第一次參加開放日活動,以前來法院主要是看卷宗、參加開庭,今天通過零距離接觸訴訟服務、法院文化,對法院有了更深的了解!”江蘇省豐縣婦聯副主席王秀英抑制不住興奮之情。
 
     徐州中院作為全國司法公開示范法院之一,每季度都組織一次徐州兩級法院集中開放日活動,而每次邀請一定數量的陪審員已成為他們的常態做法。陪審員們在對法院進一步理解中支持,在支持中更樂于參與,從參與審理,到參與執行,再延伸到參與信訪聽證,在法院委托拍賣現場會參與監督司法鑒定工作。
 
      最初的陪審員,基本是參與合議庭陪“審”。但在司法實踐中,徐州法院越來越發現陪審員貼近群眾的優勢,化解矛盾糾紛的優勢,陪審員所參與案件的調解率高、服判息訴效果好,社會對此普遍認同度也高。秉承著這一思維,有的法院“試水”陪審員參與執行活動,且有效執結了部分“骨頭案”。有的陪審員參與信訪聽證后,不少信訪人明確表示息訪……
 
     在拓展陪審員功能上,徐州法院邁出了一小步。而這一小步,成就了陪審員多元化的一大步。越來越多的陪審員從法庭趕赴執行現場感受執行的艱辛,幫助法官做被執行人的工作;在信訪案件處理現場體味法院工作的壓力,向信訪當事人明法析理;身臨量刑聽證會現場發表自己對被告人的量刑意見……
 
    從旁觀者到親歷者
 
    從6年前徐州法院實施《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之初的“青澀”,到如今完善健全的陪審工作運行機制,嬗變的過程充滿了陣痛和喜悅。
 
    “剛開始我幾乎就是一個旁觀者,盡管我坐在了審判臺上。那時的我在庭上的不知所措,參加合議庭評議案件時的不敢發言,我記憶猶新。”陪審員楊軍慧談及最初的不適應,頗有感觸。不過,當初的稚嫩已成為了過去式,如今的她對于庭審駕馭、延伸幫教、傾情調解,無不駕輕就熟。
 
     在陪審工作的新機制下,每一名陪審員都要接受初任陪審員培訓和每年一次的定期培訓,以及定期的座談交流、征求意見、庭審觀摩、參加法院開放日等。除此之外,徐州法院還開展“老陪審員”牽手“新陪審員”活動、“一法官帶一陪審員”活動,通過一對一傳幫帶,讓新陪審員迅速進入角色。
 
    而今,全市475名不穿法袍的“法官”,活躍在徐州兩級法院的審判臺上,忙碌在鄉間、村頭、社區、企業……成為推進社會民主、維護司法公正、保障法治建設的親歷者和融入者。
 
     一路陪審一路歌。從旁觀到親歷,從“看客”進而融入,徐州法院的廣大陪審員們邁著堅實的步伐,強力推進司法進程的征途中,風景這邊獨好。
 
    從請我來到我要來
 
    最初,徐州法院的陪審率只有10%不到。那時的現狀是,法院嫌麻煩,認為請陪審員太麻煩,由法官組成合議庭更利于案件的解決;而陪審員也普遍缺少積極性,認為去法院會耽誤自己的事情或本職工作。
 
 “陪審制度既是司法民主的需要,又是法院推進矛盾糾紛化解、實現案結事了的重要借力點,因此一定要強力推進!”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李后龍說。
 
     于是,徐州中院將陪審工作納入對各基層法院、中院各業務庭的重要考核指標,每月通報一次;法官承辦案件的陪審率也進行考核并如實載入法官執法業績檔案。
 
     徐州法院從一方面健全機制,強化考核,使法官的積極性得到了保障。但如何避免“一頭熱”?為此,徐州法院紛紛為“另一頭”的陪審員解決后顧之憂:設立陪審員休息室,開放圖書閱覽室、健身房,保障陪審員的各項權利,為陪審員發放誤工補助、辦案補助,接送交通不便的陪審員、將陪審員的表現定期向其單位、村(居)委會等通報……漸漸的,法院成了陪審員們心靈的歸屬地,陪審員紛紛來法院“要”案件,積極要求參與法院的辦案等各類活動。
 
     過去的5年,徐州法院的陪審率從不到10%,到99.04%,這顯然不僅僅是數字的簡單增加。法院與陪審員的良性互動,帶來的是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和社會的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