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陽光讓錯季花蕾再綻放
作者:張寬明 楊奎 張麗 發布時間:2014-11-20 瀏覽次數:1773
“每一個孩子都是待放的花蕾,作為審理涉少案件的法官,幫助錯季的花蕾重新綻放,是我們最重要的使命。”一句話道出了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人民法院少年審判法官的共同心聲。
近年來,江都法院少年審判創新開展“陽光護蕾行動”,主動根植法治文化,注重拯救教育感化,拓展幫扶幫教平臺,用溫情關愛鋪就失足少年回歸社會之路。該院少年審判庭先后被評為江蘇省優秀青少年維權崗、揚州市優秀巾幗維權崗。
主動培植
讓法治文化融入校園
2013年12月24日一大早,江都區宜陵鎮中學的禮堂里已座無虛席,禮堂正前方拉起了一道“宜陵鎮中學第一屆法律知識辯論賽”的橫幅。原來這是江都法院少年庭聯合宜陵鎮中學舉辦的首屆中學生法律知識辯論賽,比賽圍繞“社會秩序的維護主要靠法律還是道德”展開。在法官的指導下,小辯手們的妙語連珠和縝密思辨贏得了場下老師和同學們的陣陣掌聲,即使是最淘氣的孩子都不禁會神聆聽。
法律知識辯論賽讓青少年自己成為了活動的主人公,在主動參與中接受了法治的洗禮和熏陶,以零距離的貼切感受深得校園師生歡迎。
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引導家長正確教育子女,江都法院通過向轄區8所中小學派駐法制副校長,邀請家長參與法制進校園活動,形成家長、學校、法院“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新模式。
今年1月至9月,通過院校結對共建,先后開展法制副校長講座31場次。同時,在學校設立法制宣傳角,向學校捐贈《未成年人學校保護》、《公序良俗與法律視野》等相關法律書籍1000余冊,向學生家長寄送《未成年人保護告家長書》500余份,向青少年學生贈送自編的《未成年人犯罪從“錯”到“罪”只一步之遙》600余冊。
今年國慶期間,震驚全國的“揚州女童遇害案”發生后,女童所在學校--江都實驗小學的孩子們的心理健康牽動著該院少審法官的心。10月8日一上班,江都法院少年庭第一時間從揚州大學請來心理學教授,為該校學生特別是遇害女童所在班級的學生展開心理疏導。在少年庭法官和心理學教授的努力下,孩子們的心理恐懼與陰影慢慢褪去,也讓孩子們收獲了滿滿的安全教育。遇害女童同班同學小葛堅定地說:“我以后也要當一名法官,不僅不怕被壞人欺負,還可以去抓壞人,更能幫助一些人。”
據江都法院少年庭負責人介紹,針對近期全國幼童遭遇不測事件增多的實際,該院主動與區團委、婦聯、關工委溝通聯系,向轄區各中小學發出有關風險預警、安全教育、整改措施的司法建議合計50余條;同時,做好宣傳工作,充分運用本地報紙、電視臺等新聞傳播媒介,向全社會作出警示,借助社會合力更好地保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預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校園既是思想陣地,也是重要的實踐陣地。法制宣傳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要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向孩子們種植更多的法治細胞,讓法治故事、安全教育成為孩子們平日嘴里的時尚聊資。”該院少年庭負責人對記者說。據悉,近三年來,江都法院轄區內的青少年犯罪率連續下降,這是該院少年審判法官們給轄區百姓群眾交上的最美答卷。
拯救感化
讓法雨春風潤澤心田
為加強拯救感化,引導未成年人正視自身錯誤,樹立人生自信,防范重新犯罪,江都法院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整合資源,常態舉辦“青春護航,我們在行動”青少年維權論壇,成立揚州市首個“青春護航”基地。
江都法院副院長王英向記者介紹,“青春護航”基地主要承載六大機制效用:一是建立聯動機制,加強與區公安局、檢察院、司法局等部門的對接,建立常態運行的“監管聯動、矯正聯動、幫扶聯動、執法聯動”的銜接機制;二是建立共建機制,與相關社區、學校等共建“零犯罪”社區、“和諧校園”,適時開展“法官進學校”、“青少年家長法制課堂”等活動;三是建立法院開放日機制,不定期邀請青少年學生參觀“青春護航”基地,旁聽案件庭審,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四是建立訴訟幫扶機制,與區團委、關工委、婦聯、司法局等部門對接,由上述部門推薦志愿者,建立適合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參與團隊,在開庭時向法庭出具調查報告,與判處非監禁刑的未成年人一對一結對訴訟幫扶;五是引入心理幫扶機制,聘請心理咨詢師對未成年被告人進行心理輔導;六是建立就業、學習幫扶機制,基地負責與社保局、愛心企業、學校等單位協調,為符合條件的未成年被告人提供技能培訓,提供就業安置,提供入學便利。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很多生動感人的故事。
來自湖北、獨自在江都打工的16歲的郭某因實施盜竊,被公安機關抓獲。因郭某的監護人忙于生計在外打工,且明確表示不能到庭,為維護郭某的合法權益,江都法院特邀請區關工委委員韋女士作為“合適成年人”,代位行使法定代理人職責。庭審中,韋女士對郭某進行了說服、疏導、撫慰,郭某對自己的行為表示出極大的悔意。庭審結束后,韋女士留下自己聯系方式,叮囑郭某有困難了要及時跟她聯系,以便持續地提供幫助。郭某表示,一定好好改造,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因涉嫌犯尋釁滋事罪的未成年被告人小王在開庭前認真細讀了基地內陳列的感恩事跡和幫扶故事后如釋重負,慚愧地說道:“來這之前,我還存有逃避幻想。現在知道自己的錯誤了,我會正確對待自己的錯誤,爭取法庭的寬大處理,早日回歸社會,和家人團聚。”
16歲女孩小李通過“微信聊天、電話聯系”的方式先后7次介紹譚某等人賣淫并從中牟利。江都法院少年庭引入心理咨詢干預機制,聘請江都中學心理咨詢師對小李進行心理測試與干預,幫助其挖掘人格亮點,輸入成長正能量。通過心理輔導,小李深刻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違法性,并表示以后好好做人、孝敬父母。據王英介紹,目前該院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心理咨詢干預機制適用率已達80%,經過心理干預機制教育的未成年犯重新犯罪率為零。
“'青春護航'基地承載的六大機制,把關注、關心、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各方力量擰成了一股繩。我們在少年審判工作中全程適用六大機制,引導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繪制幫助錯季花蕾陽光綻放的江淮畫卷。”王英自豪地說。
幫扶幫教
讓錯季花蕾揚帆起航
對于涉及失足青少年的案件不能簡單地一判了之,必須堅持跟蹤教育、指導幫助他們成長成才。深諳此理的江都法院少年庭法官們積極拓寬幫扶幫教平臺,努力吸收社會力量參與失足青少年的幫扶幫教,既讓未成年被告人有人幫,有人管,又讓其有業就,重塑未成年被告人回歸社會的信心和能力。
“張阿姨,我的高考成績出來了,上個二本沒有問題。謝謝您,讓我的人生得以改寫……”一條簡短的短信,讓少年庭法官張麗著實欣慰。
張麗向記者介紹,2013年7月,正讀高二的小孫,因家境貧寒,趁暑假閑暇從貴州只身來到江都打工,卻不慎卷入一起團伙盜竊案。被告席上的小孫低著頭,滿臉悔意,聲音哽咽。小孫在學校各方面表現突出,為助哥哥圓上大學夢,減輕家庭經濟壓力,懵懂的他產生了暑假外出打工掙大錢的念頭。
小孫的主觀惡性不深,作用一般。窮山溝里出來的孩子不容易,如何量刑讓張麗犯了難。張麗第一時間向院黨組匯報案情,最終依據寬嚴相濟的政策,對小孫免予刑事處罰。與此同時,江都一商行負責人韓某了解小孫的感人求學路后,表示愿意資助小孫學業所需的全部費用。
“在審判時,我們寬嚴相濟;在案件審結后,我們就會啟動幫教機制,為他們創造更多的新生機會,讓這些迷途的孩子早日回歸社會,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張麗說。
對于改造出來的少年,為保證他們安居樂業,該院少年庭主動聯系企業、社區、學校為載體平臺,為緩刑犯提供接受教育的平臺,幫助其解決就業、求學等實際困難。
未成年被告人小周,涉嫌尋釁滋事罪。少年庭在送達起訴書副本時,了解到小周無業在家,而父母又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合議庭在合議時一致認為,這個案件不能僅僅停留在審判層面上,重點要幫助小周迅速回歸社會,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判處小周緩刑后,少年庭立即啟動就業、學習幫扶機制,根據小周的意愿,經多方聯系最終確定江都區某理發店作為幫扶單位。
該店與小周簽訂結對幫扶協議,店主童某作為幫扶責任人,對小周進行理發技術技能培訓的同時,做好日常考核工作,并將其表現情況定期向少年庭反饋,作為量刑參考。
江都法院的每一名涉少案件的法官,都有自己專屬的一份“花蕾回訪表”。每辦完一個案子,回訪表上就多了一個需要牽掛的孩子。
常態化回訪失足青少年,是江都法院“陽光護苗行動”的重要一環。今年前三季度,該院少審法官會同區檢察院、團委、婦聯、關工委,對137名失足青少年進行了回訪幫教,了解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進行法制教育,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幫助他們重新融入正常的社會生活。
“關心孩子就是關心祖國的未來。深入開展青少年維權活動,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打擊侵害青少年權益行為,為這些花蕾綻放提供需要的給養,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沉甸甸的使命。做好了這項工作,就是給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最好的禮物。”江都法院院長袁江華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