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跨境代購中消費者權益的保護
作者:袁敦亮 談海燕 發布時間:2014-11-07 瀏覽次數:1669
隨電子商務發展的愈發成熟,網絡跨境代購逐漸成為年輕人追捧的新興消費方式,“代購”字眼大量充斥著微信圈、微博等網絡平臺,但也因國外食品安全問題引發對代購中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思考。
跨境代購是指由商家幫助國內消費者購買境外商品的行為,一般分為現貨的商品代購和非現貨的商品代購,前者一般是商家已經購買到境外商品再向消費者加價銷售,后者一般是消費者按照商家所提供的境外商品目錄、圖片、名稱等下單購買,由商家統一在境外采購后收取代購服務費。因境外商品一般價格較高且更新較快,商家因降低風險的需要,一般以非現貨跨境代購為主。
一、網絡跨境代購的法律性質
以淘寶網為例,現貨的商品代購情況下,消費者與代購商家形成了普通的貨物買賣合同關系,商家將其所有的境外商品轉賣給消費者。而在非現貨額商品代購情況下,消費者實際購買的是一種服務,即消費者基于對商家代購能力的信任要求商家在境外代為購買特定商品,消費者支付代購服務費。
二、網絡跨境代購中消費者權益被侵害的表現
(1)對消費者人身和財產安全的侵害
在傳統購物中消費者往往能夠通過查看、觸摸等實際感受來考量商品的安全性,但跨境代購因在簽收商品前均無法實查驗到所購商品,可能存在不適合中國人體質或實際使用習慣的商品,給消費者人身造成侵害;另一方面,在網絡跨境代購中需要使用購物平臺賬號、信用卡等,因網絡環境的原因可能造成個人信息泄露、信用卡境外盜刷等財產安全問題。
(2)對消費者公平交易權的侵害
因網絡代購一般都基于網絡購物平臺或網絡交際軟件,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權利義務一般依照網絡平臺的格式合同進行約定甚至沒有任何約定。在實際代購中經常出現的侵害消費者公平交易權的情況:1、交貨時間遲延。因境外交易鏈較長且比較復雜,常導致商品無法如期到貨。某些商家為了達成代購交易,甚至在明知難以如期到貨的情況下仍然接單,亦不履行告知義務;2、后續服務缺失。對存在質量瑕疵問題的商品的后續服務一般是購物活動的延伸,但網絡跨境代購因為其間接性及虛擬性的特點,消費者在遇到上述問題后往往投訴無門,商家亦因進行后續服務成本過高而進行推諉。
(3)消費者賠償權難以保障
網絡跨境代購因其間接性及消費者與商家信息的不對稱均對消費者賠償權的行使造成障礙,主要是:1、調查取證較困難;電子證據具有較容易被篡改、時效性較大等特點,消費者需要維權時往往難以掌握直接證據,且代購商家亦可以利用己方的技術優勢對電子交易情況進行處理,進一步加大取證難度;2、侵權責任難以明確;因所代購商品一般產自境外,對其計量、質量等標準等無法進行統一,且商家均使用網絡平臺賬號甚至交際軟件賬號等與消費者進行交流,難以確定商家身份情況;3、管轄權認定存在爭議;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具體的代購行為可能涉及多個國家或地區,管轄權的認定等進一步加大了消費者維權的成本。
三、對跨境代購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法律對策的完善
(1) 建立代購商家的信息公開制度
跨境代購消費者的知情權、賠償權的保護離不開代購商家忠實履行信息公開義務,代購商家應公開所代購商品的信息及所提供的代購服務的信息,公開代購商家正式營業登記、法人代表及聯系方式等信息,公開與消費者代購條件成就的相關信息,以保證消費者在消費前即知悉商家信息。
(2)規范跨境代購的法律適用
在現行法律框架下,規范跨境代購行為主要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法》、《民法通則》等法律,就境外代購而言,其存在不同于傳統購物的諸多特點,將現有法律的觸角擴展至這一新興領域,另一方面實際法律事務中更多在于證據的認定,建議盡快就電子證據進行統一立法或解釋,以便于網絡代購中消費者權益的保護。
(3)爭議解決機構的完善
建議建立以網絡平臺自治的爭議解決機構為主、社會糾紛解決機制為輔的制度,因境外購物的維權具有金額較小、受眾較多等特點,消費者采用小額索賠的方式符合其經濟利益,故積極引導網絡平臺搭建爭議解決機構,以便于消費者維權。
(4)加強對跨境代購行業的監管
建立代購行業進入審查機制,逐步形成跨境代購服務體系。對跨境代購服務的提供者進行實名制審查,提供跨境代購服務的網店要在規定期限內通過實名制認證,積極引導消費者在進行代購消費前確認商家的資格情況,對存在欺詐等行為的跨境代購網店進行處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