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圖片_20191018154418.jpg

短短幾個月時間,一伙人在長江干流水域,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絕戶網"非法捕撈鰻魚苗數量達5000多尾;而另一撥人,明知鰻魚苗是他人非法捕撈所得,仍通過隱蔽的方式,長期統一價格收購、統一對外出售鰻魚苗累計達11萬多尾,隱瞞犯罪所得近200萬元。10月18日10時,這起涉案59人的"特大非法捕撈長江鰻魚苗公益訴訟案"在靖江開庭審理。這是江蘇環境資源審判"9+1"機制正式運行后,南京環境資源法庭受理并開庭審理的第一起案件。這也是自2016年1月國家調整長江流域禁漁期以來,全國首例從捕撈、收購到販賣鰻魚苗"全鏈條"打擊的案件。

當天,部分全國和省級人大代表、專家學者以及60余名來自全省檢察機關公益訴訟條線的檢察官旁聽了庭審。人民日報、央視網、交匯點等全國40余家新媒體同步進行庭審直播,1700余萬網友在線旁聽庭審。法制日報、新華日報、江蘇廣播臺、江蘇衛視、江蘇法制報等新聞媒體現場進行了采訪報道。

踐行最嚴格制度最嚴密司法理念,打響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

微信圖片_20191018154432.jpg

長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也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然而近年來,長江生態日趨惡化。酷漁濫捕是破壞水生生物資源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之一。

記者了解到,早在今年初,國家農業農村部等三部門已提出,今年年底前,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區完成漁民退捕,率先實行全面禁捕;到2020年底前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護區以外水域要完成漁民退捕,暫定實行10年禁捕。

位于長江下游的靖江,擁有50余公里長的江岸線。因人工繁殖培育技術存在瓶頸,素有"軟黃金"之稱的鰻魚苗更成了非法交易的"緊俏商品"。2018年,靖江公安機關根據當地漁政部門提供的線索,一舉抓獲非法捕撈、收購和販賣"水中軟黃金"--鰻魚苗的犯罪嫌疑人53名。

2018年上半年,丁某等34人違反水產資源保護法規,單獨或結伙,在長江干流水域使用網目尺寸小于3毫米"絕戶網"等禁用漁具,非法捕撈鰻魚苗。鰻魚苗屬于具有重要經濟價值且禁止捕撈的水生動物苗種。2018年1至4月,王某等19人明知道鰻魚苗是他人非法捕撈所得,仍通過隱蔽的方式,統一價格收購、統一對外出售鰻魚苗。經法院經審理,依法以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分別判處被告人丁某等34人拘役或單處罰金;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一審分別判處被告人王某等19人有期徒刑、拘役,單處或并處罰金。相關被告人繳納罰金合計242000元,退繳違法所得合計304727元。

在對各被告人分別判處刑罰且刑事判決生效后,2019年7月15日,泰州市檢察院以王某等59人實施非法捕撈、販賣、收購長江鰻魚苗行為,破壞長江生態資源,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為由,向南京市中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請求各被告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索賠總額超過900余萬元。

 微信圖片_20191018154440.jpg

據悉,正式庭審前,合議庭邀請省內知名水產、漁業專家就該案所涉及的科學問題進行講解,加深了合議庭對案涉專業技術問題的理解程度。在10月16日合議庭召開的庭前會議上,各方當事人圍繞本案所涉及的證據進行充分的舉證和質證,并對案件所涉及的部分事項發表辯論意見。

在庭審中,多媒體證據展示系統直觀展現非法捕撈,尤其是非法捕撈所使用的禁用工具對漁業資源和長江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提升了庭審直播效果。各方當事人圍繞生態資源損失如何認定,收購者是否承擔侵權責任以及是否與捕撈者承擔連帶責任,刑事判決中已經退繳的違法所得是否可以在民事賠償數額中予以抵扣等爭議焦點,進行了充分的法庭辯論。檢察機關也向法庭申請作出評估意見的漁業資源專家出庭作證,就非法捕撈鰻魚苗行為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等相關內容發表專業觀點,并當庭回應被告方當事人和法庭提出的專業問題。

最后陳述階段,被告代理人當庭公開賠禮道歉。因案情復雜、爭議較大,合議庭將擇期對本案進行宣判。

"無論是刑事追責之外,又提起高額的民事公益訴訟,還是對捕撈者、收購者進行全鏈條打擊,都傳遞出江蘇踐行最嚴格司法保護環境資源的決心和力度。"全國人大代表何建忠認為,通過中央和省級媒體全程直播庭審,相當于給全國公眾上了一堂生動的環境保護"法治公開課"。"通過旁聽庭審,大家對長江保護的刻不容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提高了公眾保護長江母親河的意識,這個普法意義可能超過庭審本身。"

江蘇省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會長、河海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義松接受采訪時認為:從實際情況看,長江鰻魚越來越少。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也將其納入2019年7月更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從鰻魚的繁殖條件(難以人工復制)、"降河洄游性"及其生活史來看,采用"絕戶網"在禁捕期、禁捕區高頻多網同時捕撈鰻魚苗,切斷了鰻魚生命周期的重要環節,對水產資源造成滅絕性破壞。

以公益訴訟為突破口,實現從"試點"到"樣本"

微信圖片_20191018154445.jpg

"特大非法捕撈長江鰻魚苗公益訴訟案"庭前準備充分、庭審有條不紊,獲得了當天旁聽庭審的人大代表和專家們的一致好評。這得益于多年來江蘇法院審理環境公益訴訟案的經驗積累。

自2015年起,江蘇先后作為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的推進環境民事公益訴訟五家試點單位之一,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的檢察公益訴訟十三個試點省(市、區)之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確立的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的七個試點省(市、區)之一,江蘇法院承擔了大量環境資源審判先行先試工作任務,積累了一定的可復制可借鑒的實踐經驗。

為切實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江蘇法院以公益訴訟作為環境司法保護的突破口,堅持以恢復性司法理念為理論指導,以生態環境切實修復為價值目標,充分發揮環境保護司法職能,積極探索審理原則裁判方式,不斷加大環境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的司法保護力度。據統計,2014年至今,江蘇法院共受理各類環境公益訴訟案件199件,結案147件,其中已受理檢察公益訴訟案件141件。

在全國首批檢察機關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中,徐州中院、常州中院各受理一件。在遵循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和符合法律明確規定的框架內,省法院合理設置規則程序,確保案件審判工作依法、規范進行。兩案在全國法院第一個公開開庭審理、第一個當庭宣判、第一個產生生效判決,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

創立"9+1"模式,完全打破行政區劃

微信圖片_20191018154453.jpg

近年來,江蘇法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最高人民法院指導下,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助力污染防治攻堅戰、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努力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美麗中國提供高質量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通過對這起涉案人數達59人的南京環境資源法庭第一案的受理并開庭,也是對江蘇環境資源審判"9+1"審判工作機制有效運行的一次實踐檢驗,全面展示了江蘇環境資源審判的能力水平。

江蘇河流縱橫,水網密布,生態環境是同意有機的整體,需要按照系統工程的思路,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而由于法院司法管轄權限受到行政區劃的限制,環境資源審判中,跨行政區劃污染中難以全面追究污染者的環境侵權責任。不同行政區域之間環境執法、司法尺度可能存在差異。

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探索建立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的要求,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改革部署,從去年開始,江蘇法院根據江蘇省政府所確立的全省生態功能區規劃方案,積極探索建立以生態流域區域為基礎,跨地級市集中管轄的"9+1"機制。

"9"就是按照生態功能區的劃分,分別設立長江流域、太湖流域、黃海濕地等9個環境資源法庭,跨設區市集中管轄全省基層法院一審案件。"1"就是經最高人民法院批準設立南京環境資源法庭,集中管轄9個法庭上訴案件和全省中級法院一審案件。

高度集中化、專業化的"9+1"審判機制的運行,是江蘇省委遵循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回應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的需求,落實"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的法治觀,更大力度推進江蘇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遵循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的科學路徑、打破了行政區劃的制約,集聚了環境資源審判隊伍,形成了中國獨特的創新性環境資源審判體系。這對進一步促進江蘇環境資源審判能力現代化、在環境資源審判領域創造更多"江蘇經驗""江蘇品牌",更有力地服務保障污染防治攻堅戰,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據悉,為集中展示江蘇環境資源審判的實踐成效,進一步擴大環境司法的宣傳效果,10月18日當天,江蘇高院還組織全省六家生態功能區基層法院對不同時間段發生的十余件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案件,于當日開展了集中審理、宣判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