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萍代表:建立與審判工作特點相適應的法官工資制
作者:焦紅霞 發布時間:2011-03-21 瀏覽次數:1057
她是一名法律宣講者,去年,全國20余個省市高級講壇都留有她專注的身影,她那樸實生動的演講征服了每一名與會者;她是一位情法交融的法官,扎根在小小的工作室里,苦口婆心地協調一樁又一樁民事案件,幫助一個又一個困境中人;她又是一位可親的全國人大代表,在江蘇靖江機關單位、坊間村頭、園區企業,她拎著包不知疲累地調研,而調研的一些民生問題本不屬于她的工作范疇。
又是一年“兩會”時。“兩會”召開的前夕,全國人大代表、靖江市人民法院江陰園區人民法庭副庭長陳燕萍,在離靖的最后一天,還不忘就自己關心的珍貴漁業資源保護問題,專程趕到農委,聽取專家的意見和建議。
從2008年1月,陳燕萍光榮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在前三次“兩會”上,陳燕萍為法院以及其他行業提出了可行性較強的建議,部分建議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并得到落實。
平時生活中,“察民情、聽民聲”已成為陳燕萍工作生活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陳燕萍留意到,一些民事案件在執行過程中,被執行人往往確實沒有履行能力,此時,申請執行人再次面臨“有苦無處訴”,在非常困難的境地往往采取極端手段。陳燕萍調研后,認為這中間缺乏了制度性的救助措施,致使當事人的合法權利得不到法律的及時保護。
陳燕萍調研全國情況后發現,一些地方建立了“特困群眾執行救助基金”,但在實踐中遇到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救助基金的法律地位不明確,資金來源沒有保證,救助基金數額不均衡等。經過縝密思考,陳燕萍建議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特困群眾執行救助基金”,并從法律制度上給予明確,使其成為通行的制度。財政、民政等政府主管部門,就“特困群眾執行救助基金”的設立程序、資金來源和資金數額,出臺專門文件給予規范和保障,真正使該救助基金有穩定資金來源,長期發揮作用。去年,陳燕萍在全國兩會上鄭重遞交了此議案。
如今,一個針對刑事被害人的救助機制在靖江已然運行。
當“陳燕萍工作法”被國內越來越多的人知曉時,陳燕萍正不停地跳躍在多個身份里,走過一個又一個忙碌的日子。在江蘇代表團駐地京西賓館,面對記者的采訪,陳燕萍拿出了《關于建立法院隊伍與其他部門雙向交流任職制度的建議》、《關于建立與審判工作特點相適應的法官工資制度的建議》等議案。她認為,審判權必須與中國特色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但目前法官隊伍卻呈現出專業能力強、綜合能力偏弱的現象,很大一部分法官是直接來自法律院校經歷單一,不適應復雜的法律和社會現實。經過長期調研思考,她建議當前要逐步建立法院隊伍交流工作規劃制度,加強法官干部隊伍與其他部門間干部交流,其次建立法院隊伍與其他部門雙向交流任職制度,以增強法官隊伍活力,改進法官隊伍結構,提高法官的綜合素質,同時也讓法官在其他部門單位工作中增加不同的見聞和閱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