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下的法院訴前調解工作
作者:馬靜 發布時間:2011-03-14 瀏覽次數:497
當今世界,糾紛解決機制的多元化對正處于各類矛盾凸顯的社會轉型中的中國社會具有非常重要和緊迫的現實意義。構建法院訴前調解機制,在訴訟案件劇增信訪壓力日益增大的法院,無疑是一個良好的探索方向。一方面對當事人來說,調解制度本身蘊含的效率價值導向,使得調解沒有訴訟那樣嚴格的程序規則要求,而表現出靈活性,它為群眾提供一種低成本的司法救濟途徑,減少糾紛的訴訟對抗性,以較平和的方式化解矛盾。另一方面對法院來說,調解制度可以實現案件繁簡分流,分類處理,促進司法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法院民商事審判良性循環,緩解訴訟壓力和信訪壓力。
一、訴前調解制度在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立法上的缺失。在我國,訴前調解制度缺乏明確的法律
規定,導致訴前調解案件的適用范圍、原則、時限、程序等難以固定和把握。調解程序的啟動、調解方案的提出、調解程序的終結和調解協議的確定等,都由法官確定。這種做法,直接影響了程序公正和訴訟效率。
2、訴前調解制度增加了訴訟中調解的難度,降低了審判業務庭的調解率,導致法院內部矛盾加大,影響了審判庭法官開展訴訟調解工作的積極性。同時,有時還會導致訴訟期間的送達難的問題,有時訴前調解的方法不得當或者訴前調解時間過長,導致當事人情緒激動,產生對抗法院的心理。
3、訴前調解民事商事案件涉及面較廣,對法官和人民調解員的素質要求較高;特別是那些鄉村民調組織力量比較薄弱的地方,訴前調解案件的質量難以保證。
二、完善訴前調解制度的構想
1、明確訴前調解案件的范圍。根據司法實踐,參考各地法院的做法,筆者認為訴前調解只適用于以下一些調、撤率較高的案件:(1)家庭糾紛類,如:婚姻、撫養、贍養、收養、監護、繼承等。(2)相鄰關系類,如:宅基地和不動產糾紛等。(3)小標的額案件,如:小額的債務糾紛、小額的合同糾紛等。(4)人身損害賠償類,如交通事故和工傷事故引起的權利義務關系較為明確的損害賠償糾紛。(5)民間借貸糾紛類,如訴訟標的額較小,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較為明確的民間借貸案件。(6)其他事實清楚、法律關系簡單、權利義務明確、爭議不大的糾紛。
2、確定訴前調解的基本原則。首先訴前調解程序的選擇權
一定要由當事人行使,當然這種權利必須是由法律做出明確的規定,即規定原告可以在起訴時選擇法院進行訴前調解。再者,訴前調解一定要符合快速、簡便的原則,使當事人的糾紛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解決,如果久調不決、久調不立案,那就失去了訴前調解的特色了。因此,在訴前調解程序的規定中,應對訴前調解的時間確定在15日內,除非雙方當事人愿意延長調解時間,但最長不能超過30日。再有, 調解是當事人行使處分權的重要表現,雙方一旦達成調解協議就應當推定為自愿處分了自己的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因此,對于當事人在訴前調解中達成的一致意見,可以直接制作成民事調解書。這種調解的內容,應當堅持“法律所不禁止即為合法”的原則。如果訴前調解與判決一樣堅持實體合法的標準,很多調解都難以達成協議。因為解決糾紛合意的形成過程,往往都會是當事人對自己實體權利的處分和讓步,從實體上講,訴前調解中達成的雙方解決糾紛的合意是當事人之間的私法行為,應遵循的是“法律所不禁止即為合法”的原則,只要雙方是在自愿的基礎上達成的合意,又不為法律或公序良俗所禁止,且不存在欺詐和顯失公平就應視為是合法的,而不能要求與判決一樣達到實體合法的標準。因此,對訴前調解過程中形成的調解書,也應當賦予強制執行力。
3、確保和不斷提高訴前調解人員的素質。首先,確保訴前調解人員的素質。實踐中,絕大多數法院在立案庭內設立專門的訴前調解機構,或在立案大廳設立人民調解工作室,與具體負責立案的人員分離,以便能在短時間內正確運用法律及時高效的化解矛盾,調解糾紛。筆者認可這一做法。調解人員應由擅長調解工作、有豐富人生閱歷和社會經驗的資深法官擔任。他們一般都積累了相當的糾紛調解的經驗,以他們的法學水平和社會閱歷,能夠很好的把握當事人的心態,適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化解當事人之間的矛盾,使糾紛及時得以解決。此外,也有法院將人民陪審員吸納入調解隊伍,作為訴前調解員。由于訴前調解更強調當事人合意的正當性而較少法律規則的束縛,更能發揮陪審員社會經驗豐富、熱心調解工作的長處,這一做法可謂揚長避短,值得推廣。其次,在調解工作開展過程中,不斷加大對訴前調解法官和受托人民調解員的業務素質培養,提升其業務素質。最后建立一定的激勵機制,使訴前調解的質量和效率不斷得到提高。
4、拓展訴前調解的廣度和深度。在穩妥、有序的原則下,逐步擴大訴前調解化解糾紛的規模。在立案窗口、信訪接待窗口加強引導,對當事人有調解意向并且有一定調解基礎的糾紛,盡量將其納入訴前調解程序,低成本、高效率地予以解決。借助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深入街道、村委、大型企事業單位等基層組織,結合專題或典型案例,加強對訴前調解程序和特點的宣傳,提高人民群眾對訴前調解機制的了解和接受程度,引導更多當事人選擇訴前調解程序解決糾紛。
5、強化訴前調解的力度。在實踐探索的過程中,不斷創新訴前調解的方式方法,完善訴前調解筆錄的制作要素、需要查明的基本事實、調解主文的內容和表述等操作規范,促進訴前調解工作的執法統一。注意防范調解風險,防止當事人利用訴前調解侵害社會和他人利益。完善訴前調解與訴訟程序的銜接流程,加強與司法局、民政局、婦聯、工會等職能機構的溝通,也可以委托相關基層調解組織依法調解,進一步促進調解工作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