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多天,1100余人次,行程逾10萬公里,帶案下訪近千名當事人,成功調處各類疑難復雜案件420余件。

  這是省法院審監二庭30名干警近三年來“帶案下訪”巡回調解統計的一組詳盡數據,這是他們精心彈奏的一組和諧司法主旋律中的高亢音符。

  省法院院長公丕祥用兩個“非常不容易”作了高度評價:“審監二庭在案件數量多、任務非常重的情況下,堅持帶案集中下訪、巡回審判調解,非常不容易;創新審查機制,堅持群眾路線,取得這么好的效果,非常不容易。”

  的確,這奔波10萬公里的行程中,記錄著他們太多的執著與感動。

  “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

  老百姓考核法院工作的一桿秤

  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2008年4月正式實施,省法院受理的民事申請再審案件數量激增。為緩解辦案壓力,多數案件采取了書面審查的方式,只要原審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基本都是直接裁定駁回。

  這樣辦案效率確實提高了,可人民群眾卻不滿意了:我們到高院申訴,就是希望高院法官能聽聽我們的意見,沒想到連法官的面都見不著,案件就被駁回了……雖然判決書上講了很多道理,可我就是解不開心里疙瘩,還想跟高院的法官說說……

  這些意見傳到省法院黨組,引起高度重視,黨組果斷決策,指示由審監二庭牽頭調研,研究改進方案。

  經過深入調研和認真討論,省法院審監二庭全體法官形成了一個“十六字訣”共識--帶案下訪,巡回調解,深入基層,服務群眾。他們認為,法官只有到基層去,到群眾身邊去,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才能徹底地化解矛盾糾紛,讓人民群眾滿意。

  不久,審監二庭一項機制出爐:帶案集中下訪,巡回審判調解。用庭長俞灌南的話來解釋:凡是有調解可能的案件都要去基層做調解,凡是有實際困難的群眾都要到基層做協調,凡是有對立情緒的群眾都要到基層做疏導;將聽證談話放到當事人的屋里家外,將審判調解挪到當事人的村頭田間,實實在在地做好群眾工作。

  兩年多來的實踐證明,這個機制的確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據統計,近三年來,審監二庭共審結案件1570件,帶案下訪976件,帶案下訪率62.22%;帶案下訪的976件案件中,調解420件,帶案下訪調解率為40.03%。

  如今,記者在法官的辦公室里看到掛滿了當事人送來的錦旗,審監二庭也連續兩年被評為省高院先進集體,去年12月被授予全省法院涉訴矛盾化解工作先進集體,今年6月又被省委政法委授予全省政法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帶案集中下訪、巡回審判調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時做好容易,一直堅守很難。”省高院黨組分管這項工作的專委謝國偉告訴記者,現在,大量的申請再審案件要求法官們加快辦案速度,提高辦案效率;復雜的涉訴矛盾糾紛要求法官們付出耐心細心,做好群眾工作。面對兩者之間的沖突,我們認為,辦案效率只是法院考核法官業績的一數據,而群眾滿意則是老百姓考核法院工作的一桿秤。

  “不放棄,不拋棄”--

  矛盾化解在群眾的家里家外

  2010年8月,病床上的卞某緊緊地握著審監二庭法官陳勤的手,激動地說:“謝謝省院法官能夠上門為我們老百姓服務,幫我要到了救命錢啊。”

  卞某是鹽城市的一名普通工人,兩年前他開著摩托車與蔡某駕駛的小客車相撞,傷勢嚴重,經搶救治療雖然脫離了生命危險,但卻留下了左側偏癱的后遺癥,基本喪失了勞動能力,而且還要繼續治療。但是,由于一、二審判決確定的賠償款卻一直未能執行到位,生活非常困難。然而將卞某撞傷的蔡某也是一直喊冤,認為自己根本就沒有撞到人,卞某是自己摔傷的,于是不斷地申訴上訪。雙方矛盾十分尖銳。

  陳勤拿到案件后,經過閱卷調查,認為蔡某的申請理由雖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卻沒有證據支持,按規定應當可以直接駁回,一裁了事。但是這樣一來,蔡某肯定不會服氣,卞某急需的治療費也沒有著落,雙方的矛盾還是解決不了。陳勤認為,這個案件一定要調解,消除雙方的對立情緒是關鍵。

  于是,陳勤帶著書記員驅車近400公里,在當地法院的配合下,找到了卞某的家。躺在病床上的卞某看到省高院法官上門來了,驚訝之余又難掩感動。他說:“我怎么也沒想到省高院的法官會親自到我家來。”卞某表示,他也知道蔡某家條件不太好,但是自己也非常困難,要繼續治療,他請求法院多幫自己做做工作。

  陳勤又輾轉找到蔡某的家,耐心地跟他促膝談心,擺事實講道理。面對這樣的貼心調解,蔡某很激動:“我也知道你們法院是認證據說話的,雖然我一直認為自己沒有多大責任,但卻沒有證據,這次申訴也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沒想到你們省高院法官這么負責任,跑了這么遠的路,親自來找我談話,跟我講事實講法律。說實在的,不管這個案件最后你們怎么處理,我也是服氣了。”

  最后,經過多次溝通,雙方都同意各讓一步,卞某愿意只要22萬余元,而蔡某則從親戚朋友處借錢再加上家里不多的存款,一次性將賠償款交給了卞某。一起歷時三載的重大矛盾糾紛得以成功化解。

  “帶案集中下訪、巡回審判調解”機制,不僅需要法官付出熱心與熱情,更需要法官付出真心與真情。審監二庭要求,承辦法官在送達裁定書時,要向當事人講解法律規定和判決理由,做好息訴服判工作;對于結案后,當事人仍然有調解意愿,并且可能調解成功的,要耐心地做雙方的工作,努力做到“不放棄不拋棄”,千萬不能“案結了事”,而是要盡一切可能去做群眾工作,力爭做到“案結事了”,促進社會和諧。很多當事人即使案件被駁回了,也對法官充滿了感激。

  “不轉嫁矛盾,不推卸責任”--

  庭領導沖在辦案第一線

  為了做好涉訴群眾工作,徹底地化解矛盾糾紛,很多時候不僅審監二庭普通法官要帶案下訪,庭領導也撲在了辦案第一線。2010年,該庭審判長、庭領導參與矛盾化解案件共計236件,其中和解息訴112件,占全部調撤案件的53.33%。

  2009年底,審監二庭受理了中江公司與黃某等50人確認勞動關系糾紛系列案件。

  涉案的50名群眾擔心法院偏袒對方當事人,臨近春節前組織了數十人先后到省政府、省高院、省信訪局門口上訪,甚至還有人聲稱“要抱著對方單位領導一起跳樓”,對立情緒十分嚴重。

  審監二庭第一時間制定應急方案,庭長俞灌南親自擔任審判長,與兩名法官組成合議庭趕赴啟東當地聽證。

  那一天,聽證工作直至深夜。俞灌南走出大門,震驚地發現50名群眾都跪在門口。俞灌南扶起了前排的群眾,大聲說:“你們放心,我們一定會保證你們的權利。”

  之后,副庭長于泓又與承辦法官一起做對方企業負責人的工作,從法律規定和社會責任闡明利害關系,最終促使該企業主動履行給付義務。

  俞灌南告訴記者:“在帶案下訪巡回調解的基礎上,審監二庭還建立了分級遞進化解矛盾機制:案件承辦人為矛盾化解第一責任人,在承辦人遇到難以化解的矛盾時,審判長要帶領合議庭共同做化解工作;合議庭仍然無法解決的,庭領導要沖到辦案第一線。一句話,擔起責任,發揮集體合力,不轉嫁矛盾,不推卸責任,確保將審查中能夠解決的問題全部解決!”

  尋找并讀懂群眾的眼神

  他們用群眾認同的態度、群眾認可的方法、群眾接受的語言和群眾信服的方式,成功詮釋了“心系群眾,司法為民”的真諦。

  他們用“帶案下訪、巡回調解,深入基層,服務群眾”的十六字訣,面對著這些疑難復雜案件,面對著群眾渴求的眼神,堅守著最后一道公正防線。

  近3年來堅持“帶案下訪”成效卓越,省高院審監二庭實現了審判監督工作的良性發展,解決了涉訴當事人的實際困難,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重復訪、越級訪、進京訪等突出問題。這些案件大多是一些棘手案件,處理難度可想而知。但是,憑著他們的執著和堅持實現了案結事了目標,降低了弱勢群體的訴訟成本,提高了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

  轉變工作思路,堅持工作重心下移,尋找并讀懂群眾的眼神,將矛盾解決在基層、化解在初始,是審判工作基本規律的內在要求,四級法院的功能設計也決定了絕大多數矛盾糾紛要在基層得到解決。當前涉訴信訪工作任務上重下輕,矛盾上移問題突出,只有始終堅持工作重心下移,將工作的著力點放在基層,充分發揮基層法院的“屏障”化解功能,切實將矛盾吸附在當地、化解在當地。

  省高院審監二庭熱心群眾工作的司法實踐,給全省政法機關做出了榜樣。從本篇通訊中,我們讀到他們--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